莫要动辄祭起国学的“翻天印”
2006-11-30 0:14:29 红网
11月28日中新社电,“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二十八日,长春北郊监狱的三十名服刑人员在课堂认真地听老师讲授孔子的《弟子规》。据悉,这是该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改造教育的一次新尝试。
据说宋代的赵普曾经“半部《论语》治天下”,自汉以来,儒家的经典逐渐被神化为“圣人之学”,被视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万应灵药”。历朝历代几乎没有不读《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统治者,可“天下”仍然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来没有清静过。
在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谭概》一书的迂腐部中,记载了几则无知文人崇奉儒家经典的的故事。一为《孝经》可退贼,讲的是张角起义的时候,一个叫向栩的人上书建议:用不着调兵拒敌,只要派人到黄河边上,面朝北读《孝经》,起义军自然就会消灭;一为《孝经》可息讼、却病,则说的是明朝初年有个叫王渐的孝子,每次乡里某家有打架斗殴、邻里不和之类的“民事纠纷”时,就跑到人家的门前大声朗读《孝经》一卷——他以为《孝经》具有平息纠纷的“神力”。后来,有些人生病了,也请他去读《孝经》治病。
《论语》能治天下,《孝经》能退贼、息讼、却病,按照这种逻辑,《弟子规》之类的儒家经典能改造犯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长春北郊监狱的“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灵的洗礼”的尝试并非首创,不过是在当前弥漫中华大地的复古崇古思潮推动下产生的所谓“新尝试”罢了。时下,从民间到官方都兴起了一股回归传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什么读经热、汉服热、“孟母堂”、国学班、祭孔等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国学鼓吹者都把国学当成或鼓吹成解决中国目前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似乎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事儿,只要祭起国学的“翻天印”,就什么都顺了,比“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或“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之类的咒语还要来得灵验。可一切“万应灵药”往往都是什么病都治不了的药,甚至连古人也早就知道了国学并非那么神奇,否则,冯梦龙就不会将《孝经》能退贼、息讼、却病归入迂腐部了,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反而如此执迷不悟呢?
以国学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动机虽好,但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迂腐或别有用心,就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懒人哲学”。因此,笔者奉劝诸位“国学粉丝”,还是睁大眼睛,直面人生,莫要再动辄祭起国学的“翻天印”来误人误己了。
[稿源:红网]
[作者:宕子]
[编辑:潇湘行]
2006-11-30 0:14:29 红网
11月28日中新社电,“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二十八日,长春北郊监狱的三十名服刑人员在课堂认真地听老师讲授孔子的《弟子规》。据悉,这是该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改造教育的一次新尝试。
据说宋代的赵普曾经“半部《论语》治天下”,自汉以来,儒家的经典逐渐被神化为“圣人之学”,被视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万应灵药”。历朝历代几乎没有不读《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统治者,可“天下”仍然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来没有清静过。
在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谭概》一书的迂腐部中,记载了几则无知文人崇奉儒家经典的的故事。一为《孝经》可退贼,讲的是张角起义的时候,一个叫向栩的人上书建议:用不着调兵拒敌,只要派人到黄河边上,面朝北读《孝经》,起义军自然就会消灭;一为《孝经》可息讼、却病,则说的是明朝初年有个叫王渐的孝子,每次乡里某家有打架斗殴、邻里不和之类的“民事纠纷”时,就跑到人家的门前大声朗读《孝经》一卷——他以为《孝经》具有平息纠纷的“神力”。后来,有些人生病了,也请他去读《孝经》治病。
《论语》能治天下,《孝经》能退贼、息讼、却病,按照这种逻辑,《弟子规》之类的儒家经典能改造犯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长春北郊监狱的“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灵的洗礼”的尝试并非首创,不过是在当前弥漫中华大地的复古崇古思潮推动下产生的所谓“新尝试”罢了。时下,从民间到官方都兴起了一股回归传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什么读经热、汉服热、“孟母堂”、国学班、祭孔等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国学鼓吹者都把国学当成或鼓吹成解决中国目前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似乎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事儿,只要祭起国学的“翻天印”,就什么都顺了,比“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或“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之类的咒语还要来得灵验。可一切“万应灵药”往往都是什么病都治不了的药,甚至连古人也早就知道了国学并非那么神奇,否则,冯梦龙就不会将《孝经》能退贼、息讼、却病归入迂腐部了,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反而如此执迷不悟呢?
以国学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动机虽好,但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迂腐或别有用心,就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懒人哲学”。因此,笔者奉劝诸位“国学粉丝”,还是睁大眼睛,直面人生,莫要再动辄祭起国学的“翻天印”来误人误己了。
[稿源:红网]
[作者:宕子]
[编辑:潇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