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云蕾的爱情观及其个性性格
作者:兰若闲趣 发表时间:2012/04/22 22:34 [听松观雪]萍踪侠影论坛
梁公对爱情的看法是:“在我看来,天下爱情不外乎四种。一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第二种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第三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第四种,‘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依个人看还有一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丹枫与云蕾最早在爱情上的认知是有差别的。张丹枫对爱情的认定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始至终,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张丹枫从来没有放弃过。而云蕾因为家仇的关系,最早对爱情的认定是:生死相随,只要爱上了便情根深种,又岂在朝朝暮暮?张、云二人的两种爱情观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二人其中共通的一点是:既然已经认定了对方,那就是一生一世无怨无悔。
当张丹枫助云蕾等人救出周山民,在峡谷中听张丹枫唱出王雱的眼儿媚“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云蕾如醉如痴在心里暗暗发出爱的承诺:“我虽然恨你,但我这一世绝不另嫁他人。哎呀,老天爷对我何其残酷!”(第十三回)此时的张丹枫,虽然助武林群雄救出了周山民等人,但留给云蕾和读者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第十回那个作为张士诚的后人身上背负报仇复国使命、霸气宏图的印象中。张丹枫营救群雄及周山民的举措完全可以看成是为了销除武林人士对他的敌对态度为报仇复国收买人心。此时的张丹枫仍然很有可能因为报仇反助瓦剌一臂之力而卖国,成为历史的罪人,摆脱不了瓦剌奸细的嫌疑。而此时的云蕾,她在根本不知道张丹枫对未来的走向取舍就作了这样一生一世的选择和承诺,爱了就爱了,岂能不感叹老天对她的残酷?一个17岁的花季女孩,在作出这样的选择时,个人的安全感、未来命运的走向全然不曾去考虑,其勇气、担当和纯真岂非一般女子可比?直到第十五回她在于谦窗外听到张丹枫剖析敌情,策划国事,一片报国的丹心揭然如见,这才惊喜于自己“果然不曾看错了人”。
云蕾第二次发誓不嫁是在误会张丹枫的时候。梁老安排澹台镜明的出现,试金石的作用无疑是在考验张丹枫、云蕾的情感是否坚实。张丹枫在不由自主被镜明所吸引时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取舍;而云蕾见张丹枫和镜明“耳鬓厮磨,低声谈笑”产生误会时,面对哥哥冲口而出的仍然是“我这生不嫁,你不必为**心”。两心如一,情不因外在因素的渗入而变动仍比金坚,于此可见一斑。而云蕾因了澹台镜明的解释就打消了自己的误解,显见云蕾并不是纠缠不清、无理取闹的性格,对张丹枫在情感上的信任一如既往,并不曾因此而减退半分或丝毫。
云蕾第三次发誓不嫁是在黑石庄与石翠凤联床夜话时说的。云蕾和张丹枫受于谦之托万里同行,前往瓦剌。此时对于两人的婚姻,张丹枫看到的是希望,并多次用语言试探云蕾的态度。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复杂得多。这不仅是云蕾单个个体以及她的家庭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包括这段仇怨的肈事者张宗周在面对这段婚姻时如何处理两个家族关系的问题。云蕾很清醒地在更深层次看到横亘在两人婚姻之间的本质障碍所以面对张丹枫或暗或明的询问每次只能避而不答,不敢轻易作出承诺,只是在心里发出“我此生永不嫁人”誓言以此酬答张丹枫的一片痴情。这一节涉及的问题在天山游龙《乱弹张云之婚恋》一文有深刻的解读,诸者可以一并阅读。
当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都处在非此即彼的对立的矛盾中时,伤害不可避免。虽然当事人尽可能的避免去伤害任何人,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伤了自己深爱的人也深深的伤了自己。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在必须做出选择但不论怎么选择都会伤害到自己的爱人的时候,宁愿选择等待。时机不成熟的选择,只会把矛盾激化使问题进一步恶化甚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干脆、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减少痛苦,看似爽利,实际上是因为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让问题缓解,反而容易使事件走向反面恶化并极端化,缺少弹性。这实际上是缺少耐心和担当的一种表现。
作者:兰若闲趣 发表时间:2012/04/22 22:34 [听松观雪]萍踪侠影论坛
梁公对爱情的看法是:“在我看来,天下爱情不外乎四种。一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第二种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第三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第四种,‘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依个人看还有一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丹枫与云蕾最早在爱情上的认知是有差别的。张丹枫对爱情的认定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始至终,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张丹枫从来没有放弃过。而云蕾因为家仇的关系,最早对爱情的认定是:生死相随,只要爱上了便情根深种,又岂在朝朝暮暮?张、云二人的两种爱情观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二人其中共通的一点是:既然已经认定了对方,那就是一生一世无怨无悔。
当张丹枫助云蕾等人救出周山民,在峡谷中听张丹枫唱出王雱的眼儿媚“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云蕾如醉如痴在心里暗暗发出爱的承诺:“我虽然恨你,但我这一世绝不另嫁他人。哎呀,老天爷对我何其残酷!”(第十三回)此时的张丹枫,虽然助武林群雄救出了周山民等人,但留给云蕾和读者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第十回那个作为张士诚的后人身上背负报仇复国使命、霸气宏图的印象中。张丹枫营救群雄及周山民的举措完全可以看成是为了销除武林人士对他的敌对态度为报仇复国收买人心。此时的张丹枫仍然很有可能因为报仇反助瓦剌一臂之力而卖国,成为历史的罪人,摆脱不了瓦剌奸细的嫌疑。而此时的云蕾,她在根本不知道张丹枫对未来的走向取舍就作了这样一生一世的选择和承诺,爱了就爱了,岂能不感叹老天对她的残酷?一个17岁的花季女孩,在作出这样的选择时,个人的安全感、未来命运的走向全然不曾去考虑,其勇气、担当和纯真岂非一般女子可比?直到第十五回她在于谦窗外听到张丹枫剖析敌情,策划国事,一片报国的丹心揭然如见,这才惊喜于自己“果然不曾看错了人”。
云蕾第二次发誓不嫁是在误会张丹枫的时候。梁老安排澹台镜明的出现,试金石的作用无疑是在考验张丹枫、云蕾的情感是否坚实。张丹枫在不由自主被镜明所吸引时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取舍;而云蕾见张丹枫和镜明“耳鬓厮磨,低声谈笑”产生误会时,面对哥哥冲口而出的仍然是“我这生不嫁,你不必为**心”。两心如一,情不因外在因素的渗入而变动仍比金坚,于此可见一斑。而云蕾因了澹台镜明的解释就打消了自己的误解,显见云蕾并不是纠缠不清、无理取闹的性格,对张丹枫在情感上的信任一如既往,并不曾因此而减退半分或丝毫。
云蕾第三次发誓不嫁是在黑石庄与石翠凤联床夜话时说的。云蕾和张丹枫受于谦之托万里同行,前往瓦剌。此时对于两人的婚姻,张丹枫看到的是希望,并多次用语言试探云蕾的态度。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复杂得多。这不仅是云蕾单个个体以及她的家庭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包括这段仇怨的肈事者张宗周在面对这段婚姻时如何处理两个家族关系的问题。云蕾很清醒地在更深层次看到横亘在两人婚姻之间的本质障碍所以面对张丹枫或暗或明的询问每次只能避而不答,不敢轻易作出承诺,只是在心里发出“我此生永不嫁人”誓言以此酬答张丹枫的一片痴情。这一节涉及的问题在天山游龙《乱弹张云之婚恋》一文有深刻的解读,诸者可以一并阅读。
当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都处在非此即彼的对立的矛盾中时,伤害不可避免。虽然当事人尽可能的避免去伤害任何人,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伤了自己深爱的人也深深的伤了自己。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在必须做出选择但不论怎么选择都会伤害到自己的爱人的时候,宁愿选择等待。时机不成熟的选择,只会把矛盾激化使问题进一步恶化甚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干脆、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减少痛苦,看似爽利,实际上是因为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让问题缓解,反而容易使事件走向反面恶化并极端化,缺少弹性。这实际上是缺少耐心和担当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