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和同学三人一同到稷山中学故地重游,校园变化真是沧海桑田,令人感慨万千。不由得翻起了多年前的记忆。
我十多年前从稷山中学毕业,那时学校里就一栋教学楼——好像去年刚被拆了。老师和学生的宿舍都是破旧的平房,现在的老师家属楼区当时是老师们的宿舍,学生宿舍楼区也是当时的学生宿舍,学生们都分班住,通常三十多号人住一大间宿舍,冬天经常是没炉子,窗户和门大开口,双人床并起来绕着宿舍一圈大家算是睡通铺吧,睡窗户和门口的床位同学夏天还是比较舒服的——凉快,冬天可就惨了——太凉快了。
当时的食堂也在现在食堂的位置,不过远不如现在的阔气。吃饭的地方就是一片长着许多粗壮的梧桐树的空场地。同学们吃饭多采取合作方式,一般是关系比较好的两三个同学搭伙吃饭,一个打菜,一个买馍,一个打汤。菜和汤比较好打,卖菜的摊多。馍就难打了,就两个小窗户,一千多号的人陆陆续续要买馍,买的迟了就没了,所以那场面真叫个挤。通常是一百多人手里高举着馍票挤在窗户跟前,中间的人常常会被挤得两脚悬空,密密麻麻的人群如此拥挤,常常会发生打架斗嘴事件。从那会起我就学会挤队了,这是有技巧的,在人群后面挤是挤不前去的,最便利的方法是贴着窗户并且使劲拉住窗户上的木框往窗口挤,这样就会把不靠窗户的同学挤走,一点点的向卖馍的师傅靠近。一旦买到馍,心情通常是很激动的,但也不能高兴过头,有同学买到馍后被挤得绊倒在地,馍也掉了一地;或有身体出了队伍但馒头却未能全身而退——被夹在拥挤的人群中间“惨遭蹂躏”了,这都是常有的事情。待打菜和汤、馍的人会合后,就可以正式开饭了。当时学校的桐树高大又粗壮,而且特别多,同学们就都蹲在桐树下面吃饭,也有不少在现在的操场吃饭。不过碰到下雨天就要挤到屋檐下或者回宿舍吃饭去了。
操场和现在没有多大变化,就是以前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在活动时间和晚自习后玩的攀爬软梯不见了。那个软梯大约有十几米高吧,七八米宽,两边和上边是大铁管焊在一起支撑着。中间是铁质的软梯,旁边还各吊着一根细一点的铁管,也是来练习攀爬能力的。当时我也强的很,左右手换着就爬到软梯的顶上(不用脚踩),顺着顶上的大铁管又吊着攀到细的铁管上,一溜烟就从上边溜下来了,或者还是交替着手攀着下来。想想那时臂力不弱啊,引体向上还能做个二十多个,现在是一个也做不下了;腹肌当时练得是八块,现在就剩脂肪一块了。我很怀念那个软梯,那是我和同学们友情、学习、锻炼的见证啊。曾有无数次,我们在那里读书学习,看书烦了就练功娱乐,心情好了又读书学习。留下了多少欢乐地笑声啊,现在一想历历在目。
我十多年前从稷山中学毕业,那时学校里就一栋教学楼——好像去年刚被拆了。老师和学生的宿舍都是破旧的平房,现在的老师家属楼区当时是老师们的宿舍,学生宿舍楼区也是当时的学生宿舍,学生们都分班住,通常三十多号人住一大间宿舍,冬天经常是没炉子,窗户和门大开口,双人床并起来绕着宿舍一圈大家算是睡通铺吧,睡窗户和门口的床位同学夏天还是比较舒服的——凉快,冬天可就惨了——太凉快了。
当时的食堂也在现在食堂的位置,不过远不如现在的阔气。吃饭的地方就是一片长着许多粗壮的梧桐树的空场地。同学们吃饭多采取合作方式,一般是关系比较好的两三个同学搭伙吃饭,一个打菜,一个买馍,一个打汤。菜和汤比较好打,卖菜的摊多。馍就难打了,就两个小窗户,一千多号的人陆陆续续要买馍,买的迟了就没了,所以那场面真叫个挤。通常是一百多人手里高举着馍票挤在窗户跟前,中间的人常常会被挤得两脚悬空,密密麻麻的人群如此拥挤,常常会发生打架斗嘴事件。从那会起我就学会挤队了,这是有技巧的,在人群后面挤是挤不前去的,最便利的方法是贴着窗户并且使劲拉住窗户上的木框往窗口挤,这样就会把不靠窗户的同学挤走,一点点的向卖馍的师傅靠近。一旦买到馍,心情通常是很激动的,但也不能高兴过头,有同学买到馍后被挤得绊倒在地,馍也掉了一地;或有身体出了队伍但馒头却未能全身而退——被夹在拥挤的人群中间“惨遭蹂躏”了,这都是常有的事情。待打菜和汤、馍的人会合后,就可以正式开饭了。当时学校的桐树高大又粗壮,而且特别多,同学们就都蹲在桐树下面吃饭,也有不少在现在的操场吃饭。不过碰到下雨天就要挤到屋檐下或者回宿舍吃饭去了。
操场和现在没有多大变化,就是以前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在活动时间和晚自习后玩的攀爬软梯不见了。那个软梯大约有十几米高吧,七八米宽,两边和上边是大铁管焊在一起支撑着。中间是铁质的软梯,旁边还各吊着一根细一点的铁管,也是来练习攀爬能力的。当时我也强的很,左右手换着就爬到软梯的顶上(不用脚踩),顺着顶上的大铁管又吊着攀到细的铁管上,一溜烟就从上边溜下来了,或者还是交替着手攀着下来。想想那时臂力不弱啊,引体向上还能做个二十多个,现在是一个也做不下了;腹肌当时练得是八块,现在就剩脂肪一块了。我很怀念那个软梯,那是我和同学们友情、学习、锻炼的见证啊。曾有无数次,我们在那里读书学习,看书烦了就练功娱乐,心情好了又读书学习。留下了多少欢乐地笑声啊,现在一想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