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旧派武侠向青春偶像剧的跨越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不舍与迷茫。用今人的是非标准衡量前人作品,从来就是评价文学之大忌。不管霹雳剧情逻辑如何,它一定要被当时的时代所左右。不跳出霹雳,许多东西就无法看清。
许多道友对老剧的一些细节处理表示过不满,更有激进者,直接斥之为“狗血”。然而,老剧本来就是给当时人看的,不是给现代人看的。两者的审美观有着极大的差异。
刚才提到过传统武侠。有兴趣的道友可以去读《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永庆升平》甚至于《说唐》、《说岳》这些书,以这些书为参照对象,我们可以发现,霹雳老剧真心不算狗血,完全是顺应那个时代读者风格的作品。
那时代戏曲,说来说去就两个意思,一是教化人心,二是追求刺激。教化人心这种东西,自从集“忠、孝、节、义、仁、礼、智、信”为一身的美艳斯文、文武双全、尊儒崇道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莫名失踪之后,霹雳就不再走教化人心这条路线,只剩下了追求刺激这一目标。
那时的观众和读者,总是非常容易满足的。简单来说,就是夸张和刺激。大家就喜欢看诸葛亮神算,就喜欢看李逵杀人,就喜欢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喜欢看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将天下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撕成两半。大家就是喜欢这么刺激,没办法。你可以讥笑李元霸扔个锤子砸死自己的剧情“狗血”,但你不能不承认《说唐》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而这,也正是霹雳一直在追寻的目标。所以才有了欧阳上智和素还真诡诈奇突的斗智,才有了一页书出手爆武皇的威风,才有了叶小钗大杀四方、血肉横飞的激情。这就是刺激啊!传统武侠熏陶出来的老一辈观众,喜欢的不就是这种东西吗?
时代在变,霹雳也要变。武侠变成奇幻,这只是表面层次的变化,是一个载体方式的变化。更深刻的变革一定发生在灵魂之中。
理解老剧,我们看了《说唐》、《说岳》;理解新剧,我推荐大家瞅一眼《宫锁心玉》和《步步惊心》。霹雳从来没有说就是专门给少年人看的,但新剧毫无疑问是为当下青少年量身打造。教化和刺激已经不是重点内容,造型和气质才是真正的需求。只要刷一刷吧里前几页的普通帖,看看各种“美颜”、“萌”、“帅哥”,就可以知道霹雳对于观众需求把握得有多么准确。
这没什么不好。现在就是个多元的社会。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爱好,很是正常。有人看霹雳为了看美偶,有人看霹雳为了学文化,也有人看霹雳为了领悟人生。都可以。打“仙剑”还能理解中国文化呢,霹雳怎么就不能?
我也经常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有人喜欢“奇象”,我却喜欢“兵燹”;有人喜欢罗喉,我却喜欢太学主。爱好无高下,但一定有原因。我想要做的,不是指责别人“脑残”,也不是指责别人的爱好“狗血”,而是在冷静的前提下,认真思考,然后分析各种特点、甚至各种爱好形成的原因。
而这,也是我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