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对上面一段佶屈聱牙的解释赶到困惑,不必担心,笔者写到这里同样也是大为头痛,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给大家做一个类比:在一个三维球体的二维表面上居住着一只被充分压扁的虫子,可以视其为二维的,它所处的宇宙是一个二维空间的宇宙,凭借它的直觉与想象,不可能理解第三维。它在整个球面上,可以朝着前后左右爬行,永远都不能找到边界,也找不到宇宙的中心。但是它所处的宇宙是一个弯曲的二维宇宙,从三维上看,它当然是有限的,被限制在三维空间里的一个稳定的球面上,宇宙的“中心”也是在三维球的球心。对于人类,和这只不幸的虫子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想象人类生活在一个四维宇宙的“超球”的三维“表面”上,有限无界,也没有可以在人类生活的三维表面上找到宇宙中心。
然而,即使是爱因斯坦的静止宇宙模型,也有着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它的不稳定性。这个宇宙模型是静态的,它的几何性质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假如某一时刻宇宙受到一个微小的扰动,比如某种原因使宇宙略微变小了一点,那么引力将有所增强,又促使进一步的收缩并且会一直收缩下去。对于膨胀也有类似的情况,会一直膨胀下去。因而这个宇宙是不稳定的。爱因斯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引力场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常数项叫做宇宙常数,表现为一种抗衡引力的斥力,起到稳定的作用。
宇宙常数,作为一个为了解决一个理论不稳定性而凭空虚拟出来的物理量,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果然,不久后的1929年,在威尔逊山天文台,一位当时刚刚出道天文学家的工作质疑了爱因斯坦的静止模型,同时也为大爆炸模型奠定了雏形。这位天文学家便是大名鼎鼎的哈勃。哈勃发现,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出现了红移现象,即发出的光的谱线朝向红光(波长增长)的方向移动。根据多普勒效应,这些星系都在朝向原理我们的方向退行。观测结果还显示星系的红移量与距离之间存在直接关系,越是遥远的星系退行的就越快。
宇宙正在不断膨胀,甚至是今天的宇宙都要大于昨天。未来,宇宙还会变得更加庞大,而无疑,过去的宇宙要小于现在的宇宙。所以,结论很简单:回顾遥远过去的某一时间点,宇宙曾经很小很致密。不知何故,在经历某个事件之后——也许是所谓的大爆炸——宇宙便开始膨胀,而且这种膨胀到了现在还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