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吧 关注:3,022贴子:47,895
  • 5回复贴,共1

【皇太极】开启后金十战役之四 征抚董鄂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本节的标题是征抚之战,而不是征讨。为什么呢?因为董鄂部的归服主要是靠 “抚”实现的。
董鄂部可是个有着高贵血统的部族,他们的祖先是谁?说出来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董鄂部族源竟是北宋宗室赵氏的后裔。金朝时被掳至北境,以“久处变为土著,成了女真人”。正统五年,随建州左卫西迁而到达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在冬古河上定居,遂以地为姓,称栋鄂氏。随着人口繁衍,而自成一部,称董鄂部。董鄂部位于苏克素护河东南,今浑江流域下游、沿婆猪江西侧各支流居住,其南为瑷阳和宽甸六堡。主城在今辽宁丹东桓仁。
董鄂部属于建州女真,是建州左卫的一个部,后来成为建州五部中的强部。努尔哈赤征讨董鄂部首先将锋芒指向了该部的翁郭落城。
翁郭落城到底在哪里?《满族大辞典》是怎么注释的呢?“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4里……系建州女真董鄂部所建城寨,为女真人聚居点。”这是个绝对的错误,我们认为必须予以纠正。
首先,建州女真居住地主要在辽宁和吉林,生活在黑龙江一工带的决不是建州女真,而是东海女真。
第二,按《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记载,努尔哈赤攻打翁郭落城的战斗发生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的九月,即努尔哈赤以替父、祖复仇而起兵的第二年。此时,努尔哈赤力量尚弱,还没有统一建州女真。而今天的阿城当时是明奴尔干都司兀失卫之所在。距努尔哈赤费阿拉城有数千里之遥,努尔哈赤在起兵的第二年是决不可能进行如此远征,所以翁郭落城肯定不在今天的黑龙江省阿城。
第三,努尔哈赤攻打翁郭落城之战是在他攻打建州女真栋鄂部齐吉答城未下,返回苏子河流域的路上发生的。栋鄂部的中心区域在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区境内的大雅河流域,也就是说翁郭落城的大体位置应在今辽宁省桓仁与新宾两个满族自治县县城中间的桓仁县境内。翁郭落城应属建州女真的栋鄂部。
一、历史背景

战争总是要有导火索的,而古代一些战争的起因,有时竟是为了一个女人。
努尔哈赤的第六祖章甲城主宝实的次子阿哈纳,欲聘萨克达部长巴斯翰的妹妹为妻。没想到巴斯翰嫌阿哈纳家贫,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过了不久,巴斯翰把他的妹妹嫁给了栋鄂部长克彻巴颜的儿子额勒吉。有一天,额勒吉外出,途经阿布达里岗(今辽宁省新宾与桓仁两县交界处),被一伙贼人所杀。在厮杀中,凶手们彼此呼唤,有一个曾喊过阿纳哈的名字,被额勒吉的一个随从记在心里。这个随从逃回栋鄂部以后,告诉额勒吉的父亲栋鄂部长克彻巴颜说:杀死额勒吉的人是阿哈纳,他一定是因为没有娶到巴斯翰的妹妹而与额勒吉结怨。
其实,这是一场误会,杀死额勒吉的并不是阿哈纳,非常凑巧的是,凶手中有一个人也叫阿哈纳。但正是这个误会使栋鄂部长与努尔哈赤的六位祖父(史称宁古塔贝勒)间结下了深仇大恨,并不断引兵对宁古塔贝勒的领地进行抢掠。
努尔哈赤的六位祖父在克彻巴额的侵略下,损失惨重。于是大家聚在一起想办法。有人说:“我们大家都是同祖所生,但因人口繁衍,现在我们分为十二处居住,这种分散的状态,至使我们每一处的力量很薄弱,无力对付敌人的侵略。我们应该把全族的人集中到一个大城寨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有力量防御敌人的进攻。”
这个提议当即遭到三祖索长阿之子武泰的反对。他说:“大家聚居一处,安全倒是有了些保证,但是我们的那些牲畜怎么活下去!草场有限,牲畜们吃不饱,难以繁殖生息。我们不如向哈达万汗借兵,攻打栋鄂部。把对手打垮了,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保障。”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0-18 19:26回复

    二、战争经过
    天公不佑,无功而返
    万历十二年(1584年)秋九月,努尔哈赤率兵500远征栋鄂部。此时栋鄂部的部长已由克彻巴颜的弟弟阿海巴颜担任。阿海巴颜居住在栋鄂部的齐吉达城(在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部浑江与拉哈河会流处),城周围水绕山环,形势十分险要。阿海巴颜认为,努尔哈赤率兵远道而来,利在速战,不可能持久。所以,他事先将城外居民撤到城内,并将刚刚收获的新粮全部运到城内储备起来,挑选400精兵担任城防任务,并紧闭城门,来了个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专等努尔哈赤来攻。
    努尔哈赤率兵赶到齐吉答城时,见城门紧闭,城上士兵张弓以待,知道阿海巴颜是想凭坚城固守了。正如阿海巴颜所预料的那样,努尔哈赤远道而来,粮草的确不多,他抵达城下后,不敢耽搁,亲自率领士兵发起强攻。
    谁知守城士兵十分顽强,一个个无不拼命抵抗,云梯根本架不上去。冲在前面士兵伤亡惨重,第一天的攻坚没有任何进展。
    第二天,努尔哈赤让士兵准备大量的火箭,所谓火箭,就是在箭头上捆上可燃物之箭。他对将士们说:“阿海巴颜把城外居民都撤到了城内,虽利于守城,但城内粮草堆积,人员众多,只要有几个地方着起火来,必然大乱。”他让额亦都率领200弓箭手,集中力量向城楼和城内发射火箭,让安费扬古率领其余士兵做好攻城准备,待城内火起立刻架云梯强攻齐吉答城。
    此计果然奏效,大量的火箭射进城后,先是城楼起火,然后是城内大火冲天而起。城墙上的士兵乱成一片,城内的哭喊声不断传出。努尔哈赤大喜,他正要下令攻城,谁想到老天爷跟努尔哈赤开了个大玩笑。其时正是九月深秋,山里的气候不但冷得早,而且变化无常。一场大雪突然从天而降,而且越下越大。不大功夫就见城内的火光渐渐消失了,只有阵阵的浓烟在白茫茫的雪片中十分显眼。如此大雪,士兵们已经很难登梯攻城了。
    努尔哈赤骑在马上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无奈的摇了摇头:“既然上天不佑,我们只得暂时撤兵了。”努尔哈赤下令:不给阿海巴颜在城外留下一间房子,把城外所有房屋全部烧毁。
    为了避免被大地熄灭,从屋里点火,待烧到外屋,既使被雪压灭,房屋也快塌了。城外村舍被点燃后,士兵们开始撤离齐吉答城。
    阿海巴颜在齐吉答城上,见大雪扑灭了城中之火,努尔哈赤的将士们又都撤退了,不仅哈哈大笑,“真是上天有眼,努尔哈赤呀努尔哈赤,你既然来了,还想走吗?”他下令:“将士们,给我出城去追!”并亲率将士呐喊着从城里冲出。努尔哈赤对此已有防备了,阿海巴颜刚出城不远,就见城外被浓烟笼罩处杀出一队人马,为首者正是努尔哈赤。阿海巴颜吃了一惊,惊慌中仓促应战。只见努尔哈赤并不言语,舞刀向栋鄂士兵砍去,一瞬间,已有4名士兵死于努尔哈赤的刀下。其余士兵见刚出城来就中了埋伏,烟雾之中根本看不清有多少伏兵,一个个吓得急忙逃回城中。努尔哈赤为了保证自己的将士安全撤退,只带了12名士兵设伏,结果把阿尔巴颜的追兵杀了个大败而归。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2-10-18 19:27
    回复
      2025-07-29 06:30: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攻城不利,身负重伤
      一个叫孙扎秦光滚是建州完颜部,在完颜部和翁廓落城的一次交战中,被翁郭落士兵俘获。被俘后受尽翁郭落部众的凌辱,后来侥幸逃了出来。他听说努尔哈赤对栋鄂部用兵未果,无功而返,便于努尔哈赤撤军途中前来求见。孙扎秦光滚对努尔哈赤说:“翁郭落城的城主是我的仇人,我请求贝勒您能借我一支部队,帮助我打下翁郭落城,以解我心头之恨。”
      努尔哈赤想:“我此次出兵不利,没有打下齐吉答城。大兵至此,若能顺便打下翁郭落城,不仅可以削弱栋鄂的有生力量,还可为孙扎秦光滚复仇,与完颜部结为盟友,一举两得,何乐不为。”于是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孙扎秦光滚的请求。
      孙扎秦光滚有一亲侄,名叫戴度墨尔根。他跟翁郭落城城主交情甚厚,当他得知孙扎秦光滚去找努尔哈赤的消息后,就猜到叔叔一定是借兵报仇去了。于是他派人去翁郭落城,向城主通报了可能要出现的情况,让他早做准备。
      翁郭落城主听后大惊,急忙派出探子,打探努尔哈赤的动向,并集结队伍,布置守城。
      努尔哈赤率兵来到翁郭落城下,见城门紧闭,城上防守严而有序,一时找不到攻城的突破口,遂下令继续采取火攻策略,用弓箭手向城内大量发射火箭,焚烧城楼及村中店舍。努尔哈赤心想:“此计在攻齐吉答城时,本已奏效,无奈天不佑我,逼我撤兵。今日还用此法攻翁郭落城,上天总不会再次与我作对吧!”当努尔哈赤在马上看到城内有几处升起浓烟,城楼上已见火光时,他好象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看着那些冲锋陷阵的士兵,情不自禁地跳下马来,健步向城外一座庐舍走去。他找来梯子,爬上屋顶,以烟囱作掩护,弯弓搭箭向城中射去。这时,他几乎忘了自己的地位,俨然是一个勇敢的士兵。
      努尔哈赤的装束很快被城上的一员守将注意到了,这员守将断定:此人肯定不是普通士兵,必是大将。
      这个守将叫鄂尔果尼,是位神箭手,他操一张硬弓,可百步穿杨,作战勇猛又稳健。他以城垛做掩护,拉满弓向目标射出了强有力的一箭。
      努尔哈赤猝不及防,被射中头部,那箭射穿头盔,扎入头皮近一横指深。努尔哈赤“唉呀”一声,本能地伸手握住箭杆,一使劲拔出了箭头。他忍着痛,又用这支箭向城上射去。这一箭没有射中鄂尔果尼,射中的是其身边的一个小头领。努尔哈赤微微一笑,接着又取箭再射。这时血已经从头部流了下来,一直流到了脚上。但他根本顾不了这些,又连续放箭射杀了对方几个士兵。
      翁郭落城上有个叫罗科的小将,也是一个善射之人。他见对面屋顶有一将仅以烟囱做掩护,竟连续射杀城上数名士兵,实在可恨。他躲在一边冷静地观察着,抓住努尔哈赤射出一箭后伸出头来左右观察的瞬间,突发一箭。这一箭比鄂尔果尼那箭还厉害,穿透了锁子甲上的护项,正中努尔哈赤脖子的左下方,离喉咙正中仅一寸多远。努尔哈赤又伸手把箭拔了出来,可是这只箭与前一支不同,箭头上有倒刺如钩,拔了的箭上不仅有殷红的鲜血,还带着一小块撕裂了的肉。
      正在屋下指挥士兵向城里放箭的额亦都看到了刚刚发生的一幕,他失声喊道:“不好,大贝勒中箭了。”他急忙招呼几名士兵跑到屋下,想登梯上屋把努尔哈赤扶下来。
      努尔哈赤此时非常清醒,不能让敌人知道自己负伤,他要像没事一样。他摆手不让士兵们上来:“不要慌,不要乱,我不要紧,让我自己慢慢下去。”额亦都毕竟是员大将,他知道此时一乱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命所有的弓箭手一齐向城上射箭,用以掩护努尔哈赤。
      此时的努尔哈赤头部和脖子都在向外流血,盔甲几乎被染成红色,但他神志仍然很清醒。他一手捂着脖子上的伤口,一手以弓为杖,支撑着身子,慢慢从屋顶走了下来,几个士兵立刻上去搀扶。走不远,努尔哈赤忽然昏倒在地,众人急忙将他抬起,向安全地方撤去。
      这一箭叫一箭封喉,差点没要了努尔哈赤的命。中箭后,他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我是统帅,我不能倒下去。他挣扎着醒来,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大家,但很快又昏迷过去,醒来,昏迷,再醒来,再昏迷,反反复复经过了四个来回,众将轮流在努尔哈赤身边伺侯,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努尔哈赤脖子上的血才止住。
      坚强的努尔哈赤从死神的身边回到了阳间,醒过来后,伸手要水喝。士兵给他端来一碗水,他张开大口,一饮而尽,大家见状,一颗悬着心才放了下来。但脖子上的伤口虽然包了一寸来厚,还是不断地向外渗血。孙扎秦光滚见努尔哈赤为他复仇而伤得如此严重,心里很不是滋味,眼泪也流了下来。他跪在努尔哈赤面前,不断地自责着:“都怨我呀!大贝勒,你一定要挺过来呀!”努尔哈赤看了他一眼,摆摆手,什么也没说。
      主帅受伤,攻城毫无结果,城中虽有几处起火,但并没有乱成一片,攻克翁郭落城已是不大可能,努尔哈赤遂下令撤军。众将乘着夜色,抬着努尔哈赤悄悄地撤离了翁郭落城。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2-10-18 19:27
      回复
        义释仇敌,仁德广布
        古来凡成大事业者,莫不有着博大的胸襟,他们从决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处理问题,惟如此,才能凝聚大家,才能将事业做大。努尔哈赤正是这样一位胸怀宽广的大英雄。
        攻齐吉答及翁郭落两城接连失利,努尔哈心中十分不快,但因重伤在身,只得以养伤为主。在养伤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努尔哈赤独自静静地在反思:我们女真族现在分成了三大部分(指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每个大部又分为很多小部,就拿建州女真来说,就分裂为苏子河部(即苏克苏护河部)、浑河部、完颜部、栋鄂部、哲陈部以及长白山讷殷部、鸭绿江部和朱舍里部八个小部落。而在每个小部落中,各个寨主之间又互不服气,各自为政。要想把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统一起来,难道只有靠武力征服一条路吗?在苏子河部内,我曾靠武力征服了图伦、色克济、马尔墩、萨尔浒等城寨,但是也有嘉穆瑚、沾河两寨主能够自愿归顺,成为我的盟友。那么,通过招抚,还会不会有人归顺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能。因此要想实现女真族团结统一的大目标,必须采取‘德服’和‘兵临’两种手段,即‘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想到这里,努尔哈赤好象对人生、对事业有了新的理解,他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他在内心中已勾勒出了一个以德报怨、广收人心的非凡计划。
        努尔哈赤的箭伤稍见好转,便再次亲自率兵突袭翁郭落城。当时,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北风凛冽,山高雪厚,大部山民都在家里“猫冬”玩耍,准备迎接新年。翁郭落城同样笼罩在猫冬的气氛中。城中军民万万也没想到有谁会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出兵征战,因此,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努尔哈赤大兵突压发起攻城,城中军民乱作一团,努尔哈赤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入了城中。那两个险些要了努尔哈赤命的两个箭手----鄂尔果尼和罗科双双被俘。当他们俩人被带到努尔哈赤面前的时候,众将一致要求立刻将他们推出斩首,以解心头之恨。这两位此时也料到必死无疑,谁知努尔哈赤竟微笑着对大家说:“两军交锋,都志在必得,以取得最后胜利为根本目的。当时,我们攻城,他们为主人守城,发箭射我,情理之中。若不射就不对合情理了,如果他们为我所用,那么他们的箭不就会射向我的敌人了吗?象他们这样勇敢威猛之人,即使死在两军交锋的阵前,人们犹为之可惜。现在他们被我俘虏了,又怎么能够因为他们曾在阵前射过我而杀掉他们呢!”
        鄂尔果尼和罗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上还真有如此宽宏大量之人?他们呆呆地看着努尔哈赤,见努尔哈赤面带微笑,眼光中分明露着和善,并吩咐手下为二人松绑。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一切是真的,二人激动万分,双双跪在地上,表示愿意降服,从今以后,任凭驱使,决无怨言。
        努尔哈赤听罢,放声大笑,说:“我从躺在火炕上养伤的时候起,就盼着能早日听到你们的这番话呀!”说罢,他宣布:从今日起,鄂尔果尼和罗科均出任牛录额真,随军效力。《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载:“乃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录额真,统辖三百人。”两人叩头谢恩,众将无不为努尔哈赤的大度和宽容所折服。
        攻克翁郭落城的两年后,克彻巴颜的孙子何和礼成为了董鄂部酋 长,这一年他二十六岁。年青的何和礼对努尔哈赤十分仰慕,双方由仇敌变成了朋友。论起来,
        当时的董鄂部比努尔哈赤强大,努尔哈赤常 常 有求于何和礼。何和礼非常 敬重努尔哈赤,几乎是有求必应。
        万历十六年, 努尔哈赤赴哈达娶亲,一些仇家设伏于途, 欲除掉努尔哈赤。何和礼派出人马掮 驾。 努尔哈赤得以安全返回。为了答谢何和礼,努尔哈赤设盛 宴款待,席间饭后,二人敞开心扉,何和礼对努尔哈赤更加了解,也就更加敬佩, 当努乐部全赤诚邀何礼与自己一道 共创大业时, 何和礼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回到部中后, 他立排 众议,率全部人马投奔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喜出望外,他将仅9 岁的女儿东果许配给何和礼为妻,封他为五大臣,给了他极高的礼遇。何和礼的归顺,壮大了努尔哈赤的力量,使之一下子成为建州诸部的最强者,为努乐部全赤统一建 州奠 定了雄厚的基础。
        与何和礼来归的前后,又有苏完部主索尔果率本部500余户归顺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以其子费英东为一等大臣。《满汉名臣传》费英东传上载:费英东“骁果善射,引强弓十余石”,追随努尔哈赤“三十余年,身先兵士,冲突坚阵,当其锋者莫不披靡。性忠直,遇事敢言,毅然不挠。”后亦成为努尔哈赤手下最著名的“五大臣”之一。
        雅尔古寨人扈喇虎,因杀其族人,不知所归,后闻建州努尔哈赤大度容人,遂率手下军民归顺之。努尔哈赤收其子扈尔汉为养子,并赐姓“觉罗”。史书上说:“扈尔汉感上(指努尔哈赤)抚育恩,誓以戎行效死,每出战辄为前锋”,后亦居“五大臣”之列,只可惜英年早逝,死时年仅48岁。
        何和礼、索尔果和儿子费英东、扈喇虎和儿子扈尔汉三部来归,是件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清史称之为三部长来归。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2-10-18 19:28
        回复
          小结【我都觉得只看小结就行了
          百折不挠,志在必得
          在攻打翁克落城战斗中,努尔哈赤连续失利,且在战场上连中两箭,受了重伤,险
          些丧命但他表现沉着,坚持独自从房顶走下,稳住了阵脚,避免了混乱。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统帅之才。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兵法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努尔哈赤攻克翁郭落城之战,对孙子兵法这八个字作了非常精彩的诠释。他选在最恶劣的天气突袭,一举成功,其军事指挥才能再一次得到了充分发挥。
          大义昭昭,远近归附
          孙子兵法讲:“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如何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答案是“攻心”。成都武侯祠内有一副对联写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攻心战,不但可以使双方避免流血,也节约了自己的战争费用,更重要的是攻心能使对方从心底里归服。所以,古往今来,所有著名的军事家都是善用攻心之术的人才。翁郭落之战,不但攻了城,而且还攻了心,是一场完美的胜利。努尔哈赤以博大的胸襟释放了与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人,这一义举,不仅令他的手下众将深为感动,更重要的努尔哈赤英名由此而远播,善待鄂尔果尼和罗科所产生的影响远比得一城一地要大得多,这正是努尔赤的过人之处。此举“让有志者归顺,让有仇者释怨”,于是才有了三部长来归。
          努尔哈赤攻克翁郭落城以后,没有再对栋鄂部用兵,但是却引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投奔到其麾下,而且还包括董鄂部,其中很多人成为他最得力的肱股之臣。
          4年以后,苏完部主索尔果率本部500余户归顺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以其子费英东为一等大臣。《满汉名臣传》费英东传上载:费英东“骁果善射,引强弓十余石”,追随努尔哈赤“三十余年,身先兵士,冲突坚阵,当其锋者莫不披靡。性忠直,遇事敢言,毅然不挠。”后亦成为努尔哈赤手下最著名的“五大臣”之一。
          栋鄂部原部主克彻巴颜之孙何和里继任部主后,闻努尔哈赤容人大度、智勇双全,即释去两部之间的历史恩怨,毅然率领本部投靠了努尔哈赤。当年与努尔哈赤恩怨颇深,又举兵未能征服的栋鄂部,而今不费一兵一卒即收归旗下,这正是努尔哈赤在翁郭落城之战中表现出的宽容大度所收到的最大成效!努尔哈赤在盛宴款待何和里之时,将自己的长女东果格格嫁给了何和里。何和里尽心效力,每战必捷,又与费英东等综理庶务,并为“五大臣”之一。
          雅尔古寨人扈喇虎,因杀其族人,不知所归,后闻建州努尔哈赤大度容人,遂率手下军民归顺之。努尔哈赤收其子扈尔汉为养子,并赐姓“觉罗”。史书上说:“扈尔汉感上(指努尔哈赤)抚育恩,誓以戎行效死,每出战辄为前锋”,后亦居“五大臣”之列,只可惜英年早逝,死时年仅48岁。
          正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所言,自翁部落城之战以后,女真各路“归附益众”,这是翁郭落城一战的最大亮点。
          来源:抚顺新闻网
          责任编辑:盛思月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2-10-18 19:29
          回复


            7楼2012-10-20 2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