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本节的标题是征抚之战,而不是征讨。为什么呢?因为董鄂部的归服主要是靠 “抚”实现的。
董鄂部可是个有着高贵血统的部族,他们的祖先是谁?说出来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董鄂部族源竟是北宋宗室赵氏的后裔。金朝时被掳至北境,以“久处变为土著,成了女真人”。正统五年,随建州左卫西迁而到达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在冬古河上定居,遂以地为姓,称栋鄂氏。随着人口繁衍,而自成一部,称董鄂部。董鄂部位于苏克素护河东南,今浑江流域下游、沿婆猪江西侧各支流居住,其南为瑷阳和宽甸六堡。主城在今辽宁丹东桓仁。
董鄂部属于建州女真,是建州左卫的一个部,后来成为建州五部中的强部。努尔哈赤征讨董鄂部首先将锋芒指向了该部的翁郭落城。
翁郭落城到底在哪里?《满族大辞典》是怎么注释的呢?“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4里……系建州女真董鄂部所建城寨,为女真人聚居点。”这是个绝对的错误,我们认为必须予以纠正。
首先,建州女真居住地主要在辽宁和吉林,生活在黑龙江一工带的决不是建州女真,而是东海女真。
第二,按《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记载,努尔哈赤攻打翁郭落城的战斗发生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的九月,即努尔哈赤以替父、祖复仇而起兵的第二年。此时,努尔哈赤力量尚弱,还没有统一建州女真。而今天的阿城当时是明奴尔干都司兀失卫之所在。距努尔哈赤费阿拉城有数千里之遥,努尔哈赤在起兵的第二年是决不可能进行如此远征,所以翁郭落城肯定不在今天的黑龙江省阿城。
第三,努尔哈赤攻打翁郭落城之战是在他攻打建州女真栋鄂部齐吉答城未下,返回苏子河流域的路上发生的。栋鄂部的中心区域在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区境内的大雅河流域,也就是说翁郭落城的大体位置应在今辽宁省桓仁与新宾两个满族自治县县城中间的桓仁县境内。翁郭落城应属建州女真的栋鄂部。
一、历史背景
战争总是要有导火索的,而古代一些战争的起因,有时竟是为了一个女人。
努尔哈赤的第六祖章甲城主宝实的次子阿哈纳,欲聘萨克达部长巴斯翰的妹妹为妻。没想到巴斯翰嫌阿哈纳家贫,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过了不久,巴斯翰把他的妹妹嫁给了栋鄂部长克彻巴颜的儿子额勒吉。有一天,额勒吉外出,途经阿布达里岗(今辽宁省新宾与桓仁两县交界处),被一伙贼人所杀。在厮杀中,凶手们彼此呼唤,有一个曾喊过阿纳哈的名字,被额勒吉的一个随从记在心里。这个随从逃回栋鄂部以后,告诉额勒吉的父亲栋鄂部长克彻巴颜说:杀死额勒吉的人是阿哈纳,他一定是因为没有娶到巴斯翰的妹妹而与额勒吉结怨。
其实,这是一场误会,杀死额勒吉的并不是阿哈纳,非常凑巧的是,凶手中有一个人也叫阿哈纳。但正是这个误会使栋鄂部长与努尔哈赤的六位祖父(史称宁古塔贝勒)间结下了深仇大恨,并不断引兵对宁古塔贝勒的领地进行抢掠。
努尔哈赤的六位祖父在克彻巴额的侵略下,损失惨重。于是大家聚在一起想办法。有人说:“我们大家都是同祖所生,但因人口繁衍,现在我们分为十二处居住,这种分散的状态,至使我们每一处的力量很薄弱,无力对付敌人的侵略。我们应该把全族的人集中到一个大城寨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有力量防御敌人的进攻。”
这个提议当即遭到三祖索长阿之子武泰的反对。他说:“大家聚居一处,安全倒是有了些保证,但是我们的那些牲畜怎么活下去!草场有限,牲畜们吃不饱,难以繁殖生息。我们不如向哈达万汗借兵,攻打栋鄂部。把对手打垮了,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