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生涯
普雷从十六岁首次在公众面前举办独奏音乐会,到二十八岁风华正茂,却由于患上多发性硬化症,不得不放弃大提琴,她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不过短短十年,她的大提琴生涯亦在三十岁前就结束了。但她戏剧化的一生,却比小说更曲折,比电影更精彩。 杜普雷的前半生在鲜花与掌声中渡过。她早早便出了名,长得虽算不上标致,但因为她生性活泼幽默,使她看起来也魅力倍增。年轻,漂亮,赞誉和奖项又包围着她,每一个与她合作的年轻音乐家都与她坠入爱河,杜普雷不受保守的礼教束缚,男友一个接一个。最终与她共结连理的,是年轻的钢琴家兼指挥家Daniel Barenboim(丹尼.巴伦波伊姆)。巴伦波伊姆也绝不是等闲之辈,他十二岁就在伦敦首次公演,一气呵成连奏八场弹遍贝多芬所有二十四首奏鸣曲,整个伦敦被这个记忆力与表达力惊人的神童所震撼。稍晚他亦展示出他的指挥才华,曾经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常驻指挥数年。杜普雷与巴伦波伊姆这对情侣,一时成为当时音乐界真正的一对金童玉女。杜普雷更为了要与身为犹太人的巴伦波伊姆结婚,顶着父亲的强力反对,退出了从出生信奉到结婚的天主教,又特地跑到耶路撒冷接受了犹太教的洗礼。随后杜普雷与巴伦波伊姆夫妻档四处巡演,而他们在音乐风格上的互补,让他们的合作受到了乐界的好评。 然而杜普雷的后半生却只有痛苦与煎熬,所有荣誉光环都弃她而去,所剩下的不过是一朵迅速枯萎凋零的鲜花。多发性硬化症直到现在依然是一种无药可医的绝症,并且患者对自己的身体会逐渐丧失控制能力,从病变到去世,下场十分惨淡。也许杜普雷的身上很早就出现了多发性硬化症的预兆,只是她不知晓,我们不得而知。但当她在一次公演的时候,发现她自己无法握紧提琴拉弦时,被震惊的不只是她自己。从此她的病情迅速恶化,很快就丧失了拉琴的能力,对于她这样一直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的人而言,不能拉琴就代表失去了一切。据她的亲人记载,杜普雷自从不能拉琴后个性变得十分怪异,常常对身边的人冷嘲热讽,她的丈夫巴伦波伊姆又在不久后前往巴黎工作。事实上杜普雷早在病发前就已和丹尼尔.巴伦波伊姆闹翻,也许公众多半会对患病的杜普雷抱有同情,事实上则是杜普雷自己任性地与巴伦波伊姆分居,她自小就养成骄傲跋扈的个性,家人因为她独人的天赋亦很纵容她。直至她患病后,她的这一特性变本加厉,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深的伤害。丹尼尔.巴伦波伊姆虽然后来在巴黎又自组了家庭,但一切始终瞒着杜普雷进行,他也始终坚持一周一次飞回英国探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