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者王某在高新区工商分局的帮助下,成功讨回了其在一家理发店被强迫消费的1500元。在解决此案过后,昆山市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美容美发业暗藏美丽陷阱,消费者一定要保持警惕,切不可因贪一时的小便宜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号称免费发型设计 却强迫消费1500元
王某向工商部门举报,其在玉山镇正阳桥附近的尚美理发店被强迫消费了1500元。
工商执法人员立刻赶赴现场,经查明,经营者杜某于2012年12月底起,在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在玉山镇人民路19-7号阳光市场内开设美发店,并从事美发服务经营活动,该店通过雇用导购员在人民路正阳桥北面至新华书店之间的路段上对过路人宣传其能够提供免费发型设计,特邀上海老师驻店亲临指导,顾客入店后再由美发师对其做所谓的毛流、热塑定型、PP重量定型、抛光及烫染修复处理,一步步诱导并强迫王某消费了1500元;另查明,该店对外发放的“尚美 VIP贵宾卡”,背面标明“最终解释权归尚美发型所有”等内容,涉嫌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
昆山工商局认为,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了“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等行为,三项合计依法对其处罚款5000元,一并上缴国库。在高新区分局执法人员的见证下,将欺诈所得的1500元美发服务费退还给消费者。
美容美发行业陷阱多 市民消费需谨慎
本案例所反映的是美容美发乃至服务领域消费**的典型实例,当下,美容美发行业存在三个明显问题:
缺乏法律意识,从事无照经营。不少美容美发店,资本投入少,经营成本低,从业人员法律缺乏,没有申领营业执照的概念,本案实际检查中也发现,经营者有一张他人“转让”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这种情况是《个体工商户条例》明文禁止的。
纯粹追求利益,缺乏诚信。不少商家用引人误解、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吸引不知情的消费者接受其服务或购买商品,然后在现场或售后服务时提出附加的项目,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的不合理费用。或者是购入低价劣质产品,然后在提供服务时向不知情消费者索取高价,而在消费者提出异议时,经营者再设置循环式消费陷阱,刻意加大消费者的**成本和难度,以此达到让许多消费者望“难”生畏,主动放弃**。
利用非法格式条款,诱迫消费者就范。经营者常利用“本店保留最终解释权”妄图规避风险。比如诱导消费者办理预付款消费的储值卡,办卡后退卡难;设定有效期,有效期满必须充值换卡否则原卡作废;办卡后,经营者单方提高收费标准,减少产品种类、数量或降低服务质量;经营者卷款而逃或更换经营者,新经营者不承认原卡有效、余款不返还等等。
工商部门发布美容美发行业消费提示
针对美容美发业暗藏的形形色色的美丽陷阱,工商部门向消费者提出几点建议:保持理性头脑,消费之前问清楚各项消费的内容和实际使用的产品,切勿轻易相信免费及优惠极大的服务,谨防上当受骗;在美容美发时,尽量找专业、熟悉的店铺和美容美发师,仔细查看美容美发产品、产地及主要成份,主动要求商家进行过敏测试,以免造成过敏伤害;办卡要谨慎,需要看清对方资质,预存额度不要过高。
消保委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其实是有选择权的,不要盲目地追求商家提供的什么优惠,应该在货比三家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实现理性消费。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即将到来之际,昆山工商局也将持续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发布消费警示,大力宣传典型案例,以**流动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意识。
号称免费发型设计 却强迫消费1500元
王某向工商部门举报,其在玉山镇正阳桥附近的尚美理发店被强迫消费了1500元。
工商执法人员立刻赶赴现场,经查明,经营者杜某于2012年12月底起,在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在玉山镇人民路19-7号阳光市场内开设美发店,并从事美发服务经营活动,该店通过雇用导购员在人民路正阳桥北面至新华书店之间的路段上对过路人宣传其能够提供免费发型设计,特邀上海老师驻店亲临指导,顾客入店后再由美发师对其做所谓的毛流、热塑定型、PP重量定型、抛光及烫染修复处理,一步步诱导并强迫王某消费了1500元;另查明,该店对外发放的“尚美 VIP贵宾卡”,背面标明“最终解释权归尚美发型所有”等内容,涉嫌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
昆山工商局认为,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了“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等行为,三项合计依法对其处罚款5000元,一并上缴国库。在高新区分局执法人员的见证下,将欺诈所得的1500元美发服务费退还给消费者。
美容美发行业陷阱多 市民消费需谨慎
本案例所反映的是美容美发乃至服务领域消费**的典型实例,当下,美容美发行业存在三个明显问题:
缺乏法律意识,从事无照经营。不少美容美发店,资本投入少,经营成本低,从业人员法律缺乏,没有申领营业执照的概念,本案实际检查中也发现,经营者有一张他人“转让”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这种情况是《个体工商户条例》明文禁止的。
纯粹追求利益,缺乏诚信。不少商家用引人误解、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吸引不知情的消费者接受其服务或购买商品,然后在现场或售后服务时提出附加的项目,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的不合理费用。或者是购入低价劣质产品,然后在提供服务时向不知情消费者索取高价,而在消费者提出异议时,经营者再设置循环式消费陷阱,刻意加大消费者的**成本和难度,以此达到让许多消费者望“难”生畏,主动放弃**。
利用非法格式条款,诱迫消费者就范。经营者常利用“本店保留最终解释权”妄图规避风险。比如诱导消费者办理预付款消费的储值卡,办卡后退卡难;设定有效期,有效期满必须充值换卡否则原卡作废;办卡后,经营者单方提高收费标准,减少产品种类、数量或降低服务质量;经营者卷款而逃或更换经营者,新经营者不承认原卡有效、余款不返还等等。
工商部门发布美容美发行业消费提示
针对美容美发业暗藏的形形色色的美丽陷阱,工商部门向消费者提出几点建议:保持理性头脑,消费之前问清楚各项消费的内容和实际使用的产品,切勿轻易相信免费及优惠极大的服务,谨防上当受骗;在美容美发时,尽量找专业、熟悉的店铺和美容美发师,仔细查看美容美发产品、产地及主要成份,主动要求商家进行过敏测试,以免造成过敏伤害;办卡要谨慎,需要看清对方资质,预存额度不要过高。
消保委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其实是有选择权的,不要盲目地追求商家提供的什么优惠,应该在货比三家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实现理性消费。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即将到来之际,昆山工商局也将持续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发布消费警示,大力宣传典型案例,以**流动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