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一向鲜为人知的藏獒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涌向藏区抢购藏獒的风潮经久不衰。仅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著名的河曲藏獒的核心产区)自1993年至1997年间,每年就有上千条藏獒犬被迫离开了草原,背井离乡被贩往他地,甚至被贩往海外。进而言之,每年从青藏高原被贩往其他地区的藏獒犬成千上万,使原本就在衰退的藏獒种群数量锐减,品质下降,品种资源的延续受到了严重威胁。现在,当我们再度走进青藏高原,再度来到玛曲草原,唐古拉山,青海湖畔,甚至是在西藏的那措县时,已很难见到迎面飞奔而来的藏獒犬了,已经很少能听到藏獒犬对生人那种警惕的、野性的、不友好的吠叫了。草原因此而显得空旷,寂静中透出了些许荒凉和悲苍。
外地人到藏区买狗,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专业的狗贩。这些人与当地人相联系,专门搜集在体形外貌和气质品位等方面表现出类拔萃的个体,不惜高价,必要获得。特别是那些颜色均一,颈毛蓬松,嘴头方正,不怒而威的藏獒犬,一旦被他们发现,几乎难逃被贩出的命运。相传,2001年7月,一名东北的客户出资30万,从青海购得一只雄壮俊美的藏獒公犬,事成后买卖双方都十分满意。2002年初,一名云南客户将一只从西藏购回的藏獒犬的价格抬高达80万,有人出价60万竟未能成交。先不评论上述传言是真是假,凡高价从藏区买走的藏獒犬都是优良个体,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此它们已失去了对产区藏獒种群产生遗传影响的机会。藏獒种群中优良个体的大量外销,必造成其种群内优良基因的流失,种群品质的日益衰退,性能下降,对品种资源产生极不良的影响和后果。第二类狗贩,大多是小商小贩,本金少,想赚钱又不愿担风险,只有多吃苦。能骑马或驾驶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等交通工具深入到四处的藏民居住地,寻找、收购藏獒。这种狗贩多为“薄利多销”,在藏民区,不论好坏,见狗就收,只求数量,不论质量,每每能满载而归。1998年崔教授一行在甘肃省玛曲县开展有关藏獒品种资源调查,亲眼目睹到一来自四川的商贩,用双层康明斯卡车收贩藏獒犬,近十米长的大卡车。一次就装载了三百多只藏獒犬。一只狗笼内竟如同装货一般,填进去两、三只獒犬,同笼犬大压小,强欺弱,其状其况惨不忍睹。
外地人到藏区买狗,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专业的狗贩。这些人与当地人相联系,专门搜集在体形外貌和气质品位等方面表现出类拔萃的个体,不惜高价,必要获得。特别是那些颜色均一,颈毛蓬松,嘴头方正,不怒而威的藏獒犬,一旦被他们发现,几乎难逃被贩出的命运。相传,2001年7月,一名东北的客户出资30万,从青海购得一只雄壮俊美的藏獒公犬,事成后买卖双方都十分满意。2002年初,一名云南客户将一只从西藏购回的藏獒犬的价格抬高达80万,有人出价60万竟未能成交。先不评论上述传言是真是假,凡高价从藏区买走的藏獒犬都是优良个体,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此它们已失去了对产区藏獒种群产生遗传影响的机会。藏獒种群中优良个体的大量外销,必造成其种群内优良基因的流失,种群品质的日益衰退,性能下降,对品种资源产生极不良的影响和后果。第二类狗贩,大多是小商小贩,本金少,想赚钱又不愿担风险,只有多吃苦。能骑马或驾驶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等交通工具深入到四处的藏民居住地,寻找、收购藏獒。这种狗贩多为“薄利多销”,在藏民区,不论好坏,见狗就收,只求数量,不论质量,每每能满载而归。1998年崔教授一行在甘肃省玛曲县开展有关藏獒品种资源调查,亲眼目睹到一来自四川的商贩,用双层康明斯卡车收贩藏獒犬,近十米长的大卡车。一次就装载了三百多只藏獒犬。一只狗笼内竟如同装货一般,填进去两、三只獒犬,同笼犬大压小,强欺弱,其状其况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