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吧 关注:86,830贴子:276,787

【开讲啦!】 我的瘦金七言绝句口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鼠尾钉头方转角,竹撇兰捺小蛮腰,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

有感於瘦金体吧的许多朋友,欲习瘦金却不知如何下手,或苦习瘦金却卡关停滞不前。
看瘦金教学书则编辑庞杂,看笔法拆解则琐碎无感。
烦哉 ! 苦哉 ! 哀哉 ! 郁哉 !
缘此,兹整理个人学习瘦金的心得,凝结成一首七言绝句,供各方大德参考。
希望有助於热爱瘦金的同好,达成快速破关的攻略之效。
亦期望能帮助卡关之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分段说明如下:
本口诀大纲:
前两句「鼠尾钉头方转角,竹撇兰捺小蛮腰」是招式。
后两句「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是内力。


1楼2013-04-10 15:53回复

    先说招式:
    「鼠尾钉头」用在横笔和直竖,「竹撇兰捺」用在斜角运笔。
    正如同写隶书时,笔划的特点是在一字中必存在一笔「蚕头雁尾」一样。
    瘦金体的基本特点就在於「鼠尾钉头」。
    「鼠尾钉头」本是书法中的败笔,但我们的天才祖师爷徽宗大哥改良了它,使它反而成为瘦金体独一无二的特色。
    什麼是「鼠尾钉头」? 这个我们得重新定义一下:
    重笔起头之后总有一尖笔拖尾,是为「鼠尾」。
    而直画或竖笔的收笔,皆留有一顿点,是为「钉头」。

    瘦金体的「鼠尾钉头」和传说中败笔的「鼠尾钉头」有何不同?
    败笔的「鼠尾」,起笔过重,中继无力,成了一条软趴趴的尾巴。
    败笔的「钉头」,收笔过重,尾大不掉,成了一颗肿胀胀的恶瘤。
    如何改良?
    这得靠动笔练习,培养手感,让笔划在刚直中带著点弹性感。
    对於「鼠尾」的刚直程度和弹力,我建议的心象是「表面张力」。
    无论是横笔或直竖,都是直中带弧。
    有多弧?差不多就是「表面张力」的程度。
    想像一下,杯中水满将溢之际,水分子拼命内聚,「表面张力」所形成的弧度。
    或者,换一种心象,像是「拗钢板」,双手分握钢板的两端,用力折拗,也就差不多是这个力道与弧度了。


    2楼2013-04-10 15:58
    收起回复

      至於「钉头」,是紧接著鼠尾的结构,用来钉住鼠尾的。
      「钉头」的重点在於大小和角度,愈简单愈好,起笔到落点,别超过中心线30度。
      太大或太偏,「钉头」就会变「**」,很难看。

      想像一下用一个钉头钉住一只老鼠的尾巴,那只老鼠还拼命的想逃呢!那老鼠把鼠尾扯得笔直,可惜,它已经被钉住了 … …


      3楼2013-04-10 16:05
      收起回复

        ——来自小米手机1s,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4-10 16:16
        回复

          现在来谈谈「竹撇兰捺」。
          关於穠芳诗帖,清代陈邦彦跋:
          『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这是对这一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体艺术效果的整体概括。
          陈邦彦的这个评论,是非常精辟的。
          因为仔细观察瘦金斜笔,所采取的果真是兰竹画法。

          特别是捺法,可以说就是脱胎於画兰的笔法。
          你不信?那请你把帖子倒过来看,它的捺是不是就变成兰叶了呢? 没忽悠你吧!

          瘦金的捺法和颜真卿柳公权的捺是不一样的,看不透这一点,你就会怎麼捺怎麼奇怪。
          关於这一点,我曾PO过一篇「叶里藏花一度,梦里踏雪无痕」,请各位回头帮我找找,或者,之后我再搭配内力一起介绍。


          5楼2013-04-10 16:19
          收起回复
            多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4-10 21:36
            收起回复
              好帖。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4-10 22:00
              收起回复
                好好好!听君一席话胜练一年贴!!
                    ------众里寻她千【百度】~


                8楼2013-04-10 22:12
                回复
                  大爱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04-10 22:36
                  回复
                    来学习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4-11 09:29
                    回复
                      学习了!!多谢楼主指点!


                      IP属地:江苏12楼2013-04-11 09:50
                      回复
                        求继续更


                        IP属地:上海13楼2013-04-11 10:13
                        回复
                          经验分享


                          IP属地:北京14楼2013-04-11 10:38
                          收起回复

                            竹叶撇,兰叶捺。
                            为了体会这个招式,我找了两幅郑板桥的兰竹作品,放上来供作参考。
                            (我找不到徽宗大哥的兰竹作品)
                            有人说郑板桥是由书入画,也有人说徽宗大哥是由画入书。
                            不管如何,书画同源,本是一家,在此得到印证。
                            其1.

                            其2.


                            15楼2013-04-11 12:15
                            收起回复
                              留名谢楼主!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4-11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