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知道《黄金之翼》有小说版那天起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买,因为自己日文水平实在不入流,最终终于禁不住诱惑,收回来供着了!
只是大概粗读了一下(其实细读也只能连蒙带猜),基本内容和漫画差不多(废话),但还是有一些福利的。
最大的惊喜是,杨威利同学,嗯,应该说是杨少校,竟然登场了!要知道,在田中大神撰写的《黄金之翼》漫画脚本中是没有杨威利这号人物的,大神还在漫画序言里特别说过,杨在漫画中的登场完全是道原出于她个人的喜爱添加进去的!小说版里,大神总算把儿子认回来了!杨的戏份多数是新写的,不同于漫画主要是和亚典波罗的话,小说中杨的戏份主要是他和席特列之间围绕伊谢尔伦要塞攻略展开的对话。
既然为杨增加了戏份,莱因哈特的戏份当然也会多那么一点点,比如说增加了安妮罗杰问莱因哈特幼校毕业后要不要考虑升入士官学校就读,或者进入大学、毕业后出任文官的对话(证实了偶以前“幼校毕业相当于高中学历,幼校再往上就是大学”的推断)。
看动画时对删掉漫画中帝国军士兵关于“选举是什么”“选举就是让共和主义者变得好战的一种存在”的对话非常不解——多有田中色彩的一段毒舌啊!小说里果然有进一步发挥,不但写到莱因哈特的态度(不像其他军官那么敏感,只要不是说他姐姐坏话,他对防人之口这种事没什么兴趣),还提到帝国士官学校有学生写论文研究同盟政权支持率与出兵次数之间的关系(哪位高材生啊?)……
小说还写到莱因哈特最初提交索敌报告,推断同盟军兵力为五万艘时,伊谢尔伦司令部还有人怀疑他在故意夸大敌军兵力,漫画里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在餐桌上讨论伊谢尔伦攻略战术的情节被小说放在作战期间,并有大篇幅扩充。其时莱因哈特击破敌军巡航舰后下令撤退,科姆巴哈提出质疑,莱因哈特便说出了同盟军可能采用并行追击的判断,并提出帝国军应以“中央突破、背后展开”战术破解(其实就是后来杨舰队击败瓦列舰队的战术,只不过把雷神之锤换成了黑洞)。针对莱因哈特的作战方案,科姆巴哈接连提出质疑,如同盟军可能展开两翼摆出半包围阵势,担任中央突破的帝国军舰队与伊谢尔伦要塞之间的联系可能被切断,莱因哈特也一一予以回应,如指出帝国军虽然和要塞失去联系,却也可在同时切断同盟军和同盟本土之间的通讯联络,当同盟撤军时,帝国军可以避开正面交锋,打开通道放同盟军多数兵力通过,再从身后予以追击等等……一番唇枪舌战令科姆巴哈对莱因哈特的头脑缜密、胆识过人刮目相看,也就因此让他动了就在此地除去莱因哈特的毒念。
整部小说的重点是第五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莱因哈特、吉尔菲艾斯、安妮罗杰的互动和科姆巴哈的阴谋都只是插曲(这就是原作和漫画、田中和道原之间的差异了),小说最后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跟宪兵队的人打了一场二对六的枪战,比漫画、动画情节更惊险、刺激,科姆巴哈被莱因哈特“绞首”的结局则维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