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时在襄阳的的处境,不说举目无亲,也是没有什么依靠。他知道,要打算在襄阳安身立命,出人头地,就得有个依靠,就得有个家。黄老先生既然有意,我还有什么说的呢?当诸葛亮一表示同意,黄承彦生怕夜长梦多,立马将女儿给送到了卧龙岗。简直是急不可耐,或许是担心诸葛亮醒过梦来反悔。这样一来,生米熟饭,小子,你就踏踏实实当黄家的姑爷吧!
黄承彦的这一手,不说是拉郎配,也是欺负人家诸葛亮在襄阳人地两生。黄家丑丫头拣了个大便宜不说,让当年的襄阳城街谈巷议,把诸葛亮当作傻小子,是上当成婚的反面教材。 诸葛亮在与黄月英的婚姻上吃亏了吗?诸葛亮真的在择妻问题上冒了一回傻气?诸葛亮是什么人,他能干亏本的买卖吗?有人说,诸葛亮娶黄月英为妻是一点也不亏,要说般配,那也是一点不假。因为,若论诸葛亮当时的自身条件,没打光棍就相当不错了。
为什么呢?你想,诸葛亮当时要权没权,要势没势,要钱也没有几文。一个山野村夫,襄阳郊外的农民,高攀一个大家闺秀,那还不是天上掉馅饼?让诸葛亮自个儿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就是说:咱一个普通老百姓,靠种地活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保着命就不错了,哪还有什么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