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吧 关注:8,140贴子:127,872

回复:转载利德哈特的著作间接路线战略第七章马尔波罗和弗里德里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争,也是一次没有决定性结果的战争。 证明这一点的最好事实,莫过于法国人的 一种口语,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人们在 战后用以骂人的一种口语,说什么:“你 真愚蠢,完全象个俗物。”弗里德里希大 帝是在这次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唯一的一位 君主。他很早就抢占了西里西亚,然后便 退出了竞争。虽然后来他又重新回到战场 上,并且冒了许多的危险,但却没有得到 更多的收获。不过,他自己却因为累获胜 利而威名大震。普鲁士作为一个强国的基 础,也是由这次战争奠定下来的。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是,根据1742年在 布勒斯劳签订的和约,西里西亚被割让 给了普鲁士。这年初,对于普法联军来说 ,前景似乎并不理想。是的,法军和普军 都已开始向奥军主力发起进攻。但是法军 很快就被阻挡住了。这时,弗里德里希没 有按预定计划向西方前进,去与盟军部队 会师,而是转折向南,直趋维也纳。虽然 他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敌人都城的门口


来自手机贴吧33楼2013-05-31 20:22
回复
    但是他却很快地向后撤。这是因为奥军 已在进行机动,很可能就要切断他与后方 基地的联系。弗里德里希的这次进攻,常 常遭到批评,说它是一种鲁莽的示威行动 ,可是,如果考虑到他的后果,那就应当 说,这指责本身就是太鲁莽了。因为他的 这种迅速撤退,是根据自救的原则进行的 。 而且,他竟以此促使奥军落入了圈套,诱 使他们跟踪追击,一直深入到西里西亚内 部。然后,在赫图希茨附近,当自己处境 艰难的时候,他却进行了强而有力反突击 , 并在尔后的追击中打垮了敌人。三个星期 以后,奥国即同弗里德里希进行了单独媾 和,答应把西里西亚割让给他。要从这样 一个事件中作出什么大的结论,可能是不 值得的,但是,至少也要指出一点,奥地 利人突然同意签订这个对他们不利的和约


    来自手机贴吧34楼2013-05-31 20: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正是这场战争中使用间接路线方法的唯一 一个事例。这一次的间接路线行动,就是 弗里德里希突然地在维也纳城下出现,并 且在濒临失败危险时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战 术胜利,它与弗里德里希的其他许多胜利 比较起来,光彩毕竟暗淡得多。 在十八世纪的中叶,奥地利王位继承权 战争没有产生决定性的结果,而接着它 以后发生的另一次大战,即七年战争(175 6年至1763年),从欧洲的政治观点来看,
      也并不见得好些。这一次,只有英国是达 到了一定结果的唯一国家,而这些结果对 于欧洲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英国却不是七年战争的直接参加者 , 尽管它对这次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 且采取间接的方法从战争中获得了好处。 当欧洲各国的军队把自己和国家搞得精疲 力竭的时候,英国的大不列颠部队,只以 少数小型支队进行活动,就削弱了欧洲各 国的影响,而扩大了大英帝国的实力。应 该指出,当普鲁士处于实力消耗殆尽的时 刻,它宁愿获得一个不确定的和平,而避 免屈辱投降。这种事实的产生,是因为法


      来自手机贴吧35楼2013-05-31 20:27
      回复
        他当时采取直接路线的行动,是迫不得已 而为之。他曾采取各种办法来引诱法军, 如炮击魁北克,以少数孤立的支队在勒维 士角地区和蒙特莫勒西瀑布附近进行佯动 ,但始终未能把法军从其坚强阵地上诱出 来。然而,从他们的这些失败当中,和他 们后来在魁北克以北法军后方冒险登陆的 成功当中,我们可以获得一定的教益:光 有把敌人诱出阵地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 迫使敌人远远地离开其阵地。沃尔夫曾准 备采取直接的突击,而为此所进行的诱敌 行动却是不成功的。从这里又可以获得一 个教训:仅仅使敌人感到神秘还不够,必 须使敌人迷惑不解,达到无所适从的状态 ,并要使敌人在这种状态中丧失行动自由 , 不能调动部队以来采取反机动的行动,甚 至使其部队自行瓦解。 沃尔夫最后采取的那个机动行动,从表 面上看来,好象是赌徒的孤注一掷,但 是,这却符合各种条件要求,因而终于取 得了胜利。那些通常只是根据兵力对比来 研究战史的人们,似乎总是认为,法军当


        来自手机贴吧37楼2013-05-31 20:33
        回复
          法军当 时被削弱的程度,并不能作为他们遭受失 败的充足理由,许多研究著作曾经探讨了 这个问题,指出法国人在当时情况下应该 采取什么行动便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然 而,魁北克之战非常鲜明地证实了一个真 理:由于瓦解敌军的士气和破坏敌军指挥 部的计划而夺得的胜利,要比从体力上损 害敌军去夺取胜利快得多。这些因素的效 力,也要比地理因素和统计资料的计算带 来的效力大得多,而一般的军事史书籍, 十分之九都是充满了对这一类计算的分析 。 历史事实表明,在七年战争的过程中, 在欧洲这个基本的战场上,虽然有过许 多的战术性胜利,但是却很缺乏决定性的 战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值得加 以探讨。弗里德里希的敌人太多,这是一 种通常的见解。但是,他也有各种的优点 , 似乎足以抵销敌人的优势。这种解释当然 不可能令人信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 该进行深入—些的研究。 弗里德里希类似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和


          来自手机贴吧38楼2013-05-31 20:36
          回复
            拿破仑,而有别于马尔波罗,他不受一 个战略家身上所承受的那种责任和限制的 束缚,有着自由行动的特权。他一身兼管 着大战略和军事战略两方面的工作。作为 一个国王,他和他的军队之间有着永久性 的联系,可以不断地准备和发展自己的这 个工具,来达到他所选定的目的。此外, 战区之内的要塞较少,对他来说也是一个 有利条件。 尽管他的盟友只有一个英国,而面临的 敌人却是奥地利、法国、沙俄、瑞典和 萨克森的联军,弗里德里希从开战之日起 ,直到第二战役的中期,其兵力的数量实 际上总是居于优势。此外,他还具有两个 优越条件:一是他的战术要比任何一个敌 人都更优良;二是他占着一个中央的位置 。 由于占着中央位置,弗里德里希得以采 取一种通常称之为“内线作战”的战略。 这也就是说,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中 央位置向边缘地区的某一部分敌军实施突 击。而当他为此调动兵力时,其距离总是 最短的。所以,在敌人还来不及相互救援 之前,他就抢先集中兵力把敌人逐个击破 了。 谁都可以一眼看出,敌人的驻地彼此相


            来自手机贴吧39楼2013-05-31 20:38
            回复
              距愈远,则取得对敌的决定性胜利也就 愈容易。毫无疑问,从时间、空间和数量 的角度来看,这是正确的。可是,这里又 出观了一个精神因素的作用问题。当敌人 彼此分散时,他们必须独立自主地采取行 动,因而又会产生一种加强自己抵抗能力 的趋向。当他们彼此相距很近时,必然会 力求联合作战,因而是把自己当作整个集 体中的一员,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互相 依赖。这样,一个司令官的活动,必然会 影响到另一个司令官,致使精神作用很快 产生效果。甚至于某一支部队的平常的调 动,也很容易给另一支部队的活动带来困 难,或者使之组织涣散。处在中央位置上 的部队,就进行机动来说,时间可能少一 些,空间可能小一些,但是引起敌人的反 映或震动,却可能比较快一些。处在边缘 地区的部队,当他们相距很近时,一旦某 一部分遭受来自中央位置的敌人的打击, 则临近它的另一部分可能感到完全出乎意 外,因此,对这另一部分部队来说,这就 是一种间接路线的行动。与此相反,如果 这些部队彼此之间的距离很大,那么,它 们就会有相当长的时间,用来抗击来自中 央敌人的下—次突击,或者躲避开他的第 二次突击。 这样进行“内线作战”,正象马尔波罗在


              来自手机贴吧40楼2013-05-31 20:41
              回复
                向多瑙河进军时所作的那样,是间接 路线的一种形式。由于这样的机动是对敌 军整个集团采取的,因而对其某一部分, 即对该项行动的直接目标来说,如果不能 使敌人整个集团感到突然,产生迷惑,那 就并不一定构成间接性行动。因此,在没 有使敌人整个集团感到突然时,就应该采 取新的间接路线行动,即能影响到目标本 身的新行动。 弗里德里希曾不断利用自己的中央位置 ,来逐次集中兵力,以逐个攻击敌军的 孤立集团,并且经常采取着间接路线的行 动。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许多次的胜利 。 不过,他的战术性间接路线的基础,首先 是利用几何因素,而不是心理因素,并且 也不象西庇阿那样,能够用突然袭击的方 式来加以补充。因此,弗里德里希的机动 , 尽管在执行时很够技巧,但这些运动的路 线却很狭窄。对于敌人来说,如果自己的 指挥迟缓,或者部队的组织松散,那么, 尽管弗里德里希的打击对他们并不是完全 出乎意外,但仍然有可能无法作好抗击其


                来自手机贴吧41楼2013-05-31 20: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下一个打击的准备工作。 1756年8月底,弗里德里希为了破坏同 盟国的计划,首先侵入萨克森,于是便开 始了七年战争。弗里德里希借助于突然袭 击,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他接着不断扩大 这一胜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进入 了德累斯顿。奥国军队虽然赶来救援,但 时间已经太晚了。弗里德里希为了迎击奥 军,前进到易北河上游,并在莱特米里茨 附近的洛博西兹会战中,把他们打败丁。 随后,他便占领了整个萨克森。1757年4 月, 弗里德里希翻越山地进入了波希米亚,并 向布拉格开进。当他接近城市以后,立即 发现奥军已在河对岸的高地上扼守着坚固 的阵地。于是,他留下一个支队的兵力, 用来掩护自己的行动,同时监视着河的对 岸,而他本人则率领大军乘着黑夜向上游 转进,随后在上游渡过易北河,并从那里 向敌军的右翼发起进攻。他的这个机动, 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算是一个间接路线的 行动,可是到了最后阶段,却转变成了直 接的进攻,因为奥军有着充分的时间来变 换他们的正面。结果,普鲁士的步兵被迫 进行正面攻击。他们在冲击奥军的防御前 沿时,遭到了敌人的猛烈射击,死伤了几


                  来自手机贴吧42楼2013-05-31 20:50
                  回复
                    千名官兵。最后,幸亏泽登的骑兵经过深 远迂回之后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因而决 定了布拉格会战的结局,普军取胜,奥军 被迫后撤。 普军接着对布拉格进行了围攻。但是, 由于道恩率领一支新的奥军前来解围, 普军便暂时停止了进攻。弗里德里希在获 悉奥国援军即将到达以后,马上停止了对 城堡的围攻,而调动差不多全部的兵力来 迎击道恩。1757年6月18日,弗里德里希 在 科林地区同奥军遭遇。他立即发现,敌人 已经挖掘了很好的堑壕工事,而且在兵力 数量上几乎也要超过他一倍。这一次,他 本来也想迂回奥军的右翼。但由于进行机 动的路线太窄,过于靠近了敌人,结果, 他的纵队为奥军轻型部队所乘,遭到了射 击,并被迫终止迂回行动,因而不得不从 正面向敌人实施彼此互不协调的攻击,以 致最后遭到了惨败。就这样,他不得已放 弃了对布拉格的围攻,退出了波希米亚。 此时,俄军已经进入东普鲁士,法军已 经占领了汉诺威,而由希尔德堡豪生率 领的同盟国联合部队,也从西面对柏林构 成了威胁。为了不让这两支军队汇合起来


                    来自手机贴吧43楼2013-05-31 20:53
                    回复
                      弗里德里希立即实行强行军,经过莱比锡 ,由原路赶了回来,从而消除了这个威胁 。 随后,他又被迫向西里西亚开进,因为那 里正孕育着一场危险。可是,当他还在半 路的时候,奥军的一支快速部队却已侵入 柏林城,正在进行破坏。他刚刚把奥军从 柏林驱逐出去,希尔德堡豪生又发起了新 的进攻。于是,弗里德里希又匆忙地去迎 击这个敌人。 接着便发生了罗斯巴赫会战。战场在波 恩以东约40公里。当时,同盟国的军队 在数量上大约是弗里德里希的两倍,他们 也试图采取迂回的办法,正好是想以其人 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然而,同盟军实施迂 回的深度太小,他们又都没有根据地误以 为弗里德里希将要撤退,因而自己乱了步 骤,各自改变队形,准备着对弗里德里希 进行追击。这样,就使弗里德里希猜透了 他们的企图,并得以组织反机动的行动。 他决定对同盟军部队的深远翼侧实施突击 ,并力求把敌人消灭。结果,由于敌人犯 了错误,弗里德里希采取的间接路线了不 仅具有机动性,而且具有突然性。罗斯巴 赫会战,在弗里德里希所有获胜的会战中 ,是最成功的一次会战。他在这次会战中


                      来自手机贴吧44楼2013-05-31 21:13
                      回复
                        , 打败了总数为六万四千人的敌军,使其死 伤达到七千七百人,而他自己的损失,却 总共只有五百人。 对弗里德里希来说,遗憾的是,他在前 几次会战中,已经使自己的兵力消耗得 太多了,因而不能充分扩大这次胜利的战 果,他还要继续对付奥国军队,那是他在 布拉格和科林两次战斗中都未能击败的。 后来,在洛依森会战中,弗里德里希由于 采取了他那个著名的“斜形战斗队形”(这是 间接路线的一种形式),终于又获得了 胜利,但是,其代价实在太高,以至于负 担不起。 就这样,战争继续拖延下来了,而到17 58年,其前景更加黯谈。为了对付奥军,
                        弗里德里希既采取了间接路线,同时又从 正面和从翼侧实施进攻,他还前出到了阿 罗木次地区,进入敌人后方,那里离分界 线已有32公里。甚至于当他在行军途中,
                        在远离一个巨大的补给纵队之后,他仍然 没有后退,而是继续向前行军,经过波希 米亚,从右边迂回到了奥军的后方,接近 了敌人科尼格内兹这个筑垒基地。然而, 由于过去在布拉格和科林丧失了有利的机 会,他又不得不受到报复。因为俄国人这


                        来自手机贴吧45楼2013-05-31 21:20
                        回复
                          台“蒸汽压路机”终于充满了蒸汽,并已经 滚到了波森(即今波兹南),接着就要滚 向柏林。于是,弗里德里希又放弃了波希 米亚战役,随即挥军北上,以阻止俄军的 进攻。他虽然获得了成功,但是,佐恩多 夫会战却成了第二次的布拉格会战。这一 次,弗里德里希仍然是实行机动,避免向 俄军坚固设防阵地的正面实施进攻,他迂 回到了敌军的东侧,打算从其后方进行攻 击。可是,俄军也仿效着奥地利人在布拉 格所作的榜样,他们改变了正面,把弗里 德里希的间接路线行动变成了正面的攻击 。 这使弗里德里希陷于极端艰困的境地,一 直等到他手下的骑兵名将塞德利兹赶到参 加战斗,才得以转败为胜。当时,塞德利 兹在一片号称不能通过的地形上完成了迂 回行动,对俄军新构成的一个翼侧实行了 出敌不意的突击,这也正是一种间接路线 行动。弗里德里希在这次会战中的损失, 虽然要比俄国人稍轻一些,但是从他的人 力物力资源来说,其损失也可以说是很够


                          来自手机贴吧46楼2013-05-31 21:23
                          回复
                            虽然要比俄国人稍轻一些,但是从他的人 力物力资源来说,其损失也可以说是很够 惨重了。 由于兵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弗里德里 希不得不放开俄国人,让其自由恢复元 气。而且,自己又重新掉转头来,以对付 奥国军队。弗里德里希的下一次败仗,是 在赫克尔希(德累斯顿以东70公里)。其原 因主要是他过分自信。他认为,奥军的主 将是他的老对手,即从来不敢自己首先发 起攻击的那个道恩。结果,道恩却利用夜 间把弗里德里希的部队团团围住了。这一 次所以能够避免毁灭,完全靠着泽登的骑 兵,他为步兵打开了一条撤退的通路。 1759年,战争还在继续往后拖。弗里德 里希的兵力也在日益减少。在库恩斯多 夫(库勒尔斯多夫),他被俄国人打败,这 是他一生中所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而在马克森,他又一次被道恩打败。这两 次之所以失败,又是由于他自己过分的矜 持自傲。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能采取什 么重大行动了,只是消极地把敌人封锁着 而已。 不过,当普鲁士的命运正在黯然失色的 时候,在加拿大方面却出现了胜利的阳 光。由于沃尔夫在加拿大取得了胜利,促 使英国人愿意派兵到欧洲去了。英国军队 在明登打败了法军,拯救了弗里德里希,


                            来自手机贴吧47楼2013-05-31 21: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以后几个月当中,法奥两国的军队还是继 续行着漫无目的的战斗。然而,法国的军 队由于在殖民地里遭到挫败而大大削弱了 。奥军也被消耗巨大的战争拖得疲惫不堪 。 所以,不久以后也就签订了和约。几乎所 有参战国家都弄得精疲力竭。可以说,他 们在七年的流血战斗中,什么也没能得到 。当然英国是一个例外。 在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各次战役中,固然 可以吸取许多教训,但是看起来最主要 的一条,似乎就是他的间接路线还太直接 化了。换句话说,他把间接路线战略,只 当作一种机动性的运动,或者只看成是机 动性和快速性的结合,而把突然性这个因 素丢掉了。而实际上,间接路线战略,是 机动性和快速性、突然性三者的紧密结合


                              来自手机贴吧49楼2013-05-31 2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