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 《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功夫哉。
俗话说“七分水,三分茶”,此话可看出水的重要性,去过茶农朋友家,喝当地的山泉山甚是清甜,泡出的茶汤很顺滑,当时朋友送了半斤好茶给我,带回海门用自来水一泡都感觉那茶都已经不是好茶了。
欲品好茶,先藏好水。文中指出的自来水不宜煮茶也不是一概而论,像一些经过漂白粉过滤的自来水当然不在话下,因为水的味道太重,特别在广州就有体会到,再好的茶遇不到好水也是白费。
自来水泡好茶,要会“养”。水管流出来的自来水直接烧开泡茶不好,应该把它放在容器里“养一养”,一是沉淀,二是发散氯气、漂白粉。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一般经过24小时的“养水”,就可以用来泡茶了。
俗话说“七分水,三分茶”,此话可看出水的重要性,去过茶农朋友家,喝当地的山泉山甚是清甜,泡出的茶汤很顺滑,当时朋友送了半斤好茶给我,带回海门用自来水一泡都感觉那茶都已经不是好茶了。
欲品好茶,先藏好水。文中指出的自来水不宜煮茶也不是一概而论,像一些经过漂白粉过滤的自来水当然不在话下,因为水的味道太重,特别在广州就有体会到,再好的茶遇不到好水也是白费。
自来水泡好茶,要会“养”。水管流出来的自来水直接烧开泡茶不好,应该把它放在容器里“养一养”,一是沉淀,二是发散氯气、漂白粉。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一般经过24小时的“养水”,就可以用来泡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