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派
至明代万历中叶,家住江苏常熟(虞山)的琴家严澄(严天池,公元1547-1625年),在虞山琴川结琴社,并编刻了《松弦馆琴谱》,后人尊为虞山宗派(也称“熟派”)之创始人。严 天池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文靖公严讷之子,工书法,善鼓琴。他主张黜俗还雅,提倡纯粹的琴乐,反对一字一音的将琴乐对上文字。他在其《琴川汇谱》序中 说:“…声音之道,未尝不传,亦可独怪一二俗工,取古文辞,用一字当一声,而谓能声;又取古曲随一声当一字,属成俚语,而谓能文,噫!古乐然乎哉?适为知 音者捧腹耳。”《历代琴人传》中记载:“澄遇申太韶(名音)于京师,沉为当时琴师之冠,气调与琴川诸士合,而博雅过之。澄因以沉之长, 辅琴川之道,亦以琴川之长辅沉之遗,而琴川诸社友,遂与沉作神交,一时琴道大振,声希味澹之妙,遂为宇内推重云。”(查阜西)而沉太韶,浙江人,是当时非 常著名的浙派琴师。从上面的记载可以得知,严澄之琴是得之于京师沉太韶,或主要受其影响。所以,显然,虞山派实际可视为是南宋浙派在明代的发展和延续。在审美上明代的虞山派宗师严天池在原浙派的基础上提倡弹琴运指“清、微、澹、远”,另一位著名的虞山派琴家徐上瀛(徐青山)则更进而提出了“二十四况” 的古琴演奏美学,从而使得虞山派成为一个完整的琴乐体系,为世所宗。与虞山派相关的琴谱有.
《松弦馆琴谱》,明代严澄辑,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出版;
《徽言秘旨》,清代尹尔韬辑,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出版;
《大还阁琴谱》,清代徐上瀛辑,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出版;
《松风阁琴谱》,清代陈雄辑,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出版;
《蓼怀堂琴谱》,清代云志高辑,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6年出版;
《德音堂琴谱》,清代汪天荣辑,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出版;
《琴谱析微》,清代鲁鼐辑,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出版;
《诚一堂琴谱》,清代程允基辑,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出版;
《春草堂琴谱》,清代曹尚网等辑,清干隆九年公元1744年出版;
《琴谱谐声》,清代周显祖等辑,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出版;
《二香琴谱》,清代蒋文勋辑,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版;
《天闻阁琴谱》,清代唐铭彝辑,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出版。
注:以上各琴谱参见查阜西先生《漫谈古琴》一文中关于历代琴谱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