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是一部我之前从未遇见过的电影,它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观影经历,它的精彩甚至可以说能够影响到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发展。它既不是一部《2001太空漫游》式的哲学电影,也不是是《月球》式的叙事技巧型电影,更不是《火星任务》一样的传统灾难大片。《地心引力》的故事情节之简单,人物出场之少,画面结构之单一,影片长度之短都令人惊奇,可它却可以在短短九十分钟的时间里带给人远超绝大多数影片的震撼。这样的一部电影,不可谓不是“奇葩”,难怪业界人士皆看得目瞪口呆。
翻开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履历表,我们就自然会对这个导演的新作产生强烈期待。不说那部号称“哈利波特”系列最佳的《阿兹卡班囚徒》,单就数年前震惊影坛的《人类之子》就让人顶礼膜拜。阿方索擅长阴暗,写实的镜头语言和影像风格,他的影片总带有一种浓浓的末世情结,恢弘的背景框架之下展现的是人物对现状的挣扎,这些在本片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故事情节为防止剧透在此不便多说,但说实话,这部电影是少有的情节简单到即便剧透也不会对观影产生影响的影片,简单地来讲,就是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女宇航员在太空中孤独求生的故事。如果你是冲着复杂的令你摸不着头脑需要猜想的《盗梦空间》一般的电影,那么你会极其失望。也因此,故事情节成为了本片唯一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也是本片的特殊所在,就好比一位素面朝天的佳人,远比浓妆艳抹要摄人心魄。
影片的镜头语言和画面音效自然是最出色的的,本片的背景,即是人类探索世界的终极目标——宇宙。也或许,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太多的情节冲突来给我们带来心灵震撼。单就在IMAX的巨大屏幕上开到那浩渺星空的一刹那,我们就已经无话可说。徐徐飘来的空间站及渺小的人类,巨大的蓝色星球孤独地漂浮在无边黑暗的宇宙之中,那一刻,无需多问,每个人都会本能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生命从哪里来?人生又有何意义?在静态摄影上,本片的镜头显得如此沉着深邃,让人几乎想不到远处飘来的白点究竟为何物,直到真正来到你的眼前。星球的天际间那一抹灿烂的日出,黑夜中地球上的点点灯光,又如何不让人感叹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在动态摄影上本片也极其出色,空间站在太空中的爆炸场面,急速飞来的卫星碎片,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不断旋转,失重状态下试图挣扎的镜头,再配以急促的呼吸声,都带给人前所未有的震撼,也让普通观众第一次体验了亲身进入太空的感觉。
可能观众会问,既然如此简单的一部电影,那么它和科教片又有何不同。当然是有的,既然是一部具有故事性的影片,那么导演自然要把一些影片所包含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单就画面构图上来讲,该片就颇有些讲究。布洛克在航空站里那犹如胎儿在子宫中一般的睡眠,让人想到每个人本能地对回归母体的欲望。片中她偶尔听到的婴儿的啼哭声,在寂静的宇宙中显得那么动听,无疑是对生命的赞美以及暗示主人公求生的渴求。片尾从水中回到陆地的构思则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布洛克那最后的一步犹如浴火重生一般的涅盘,必将成为经典的影像记录。深邃的太空中,宇航员越飘越远,让人感到一种每个人类都刻在基因里的在宇宙中的孤独感。而且,作为一部电影,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布洛克对女儿,对克鲁尼饰演的同事麦特的情感,都让人为之动容。情感的重要,在本片特殊的背景之下也得到了放大,飘渺的宇宙中,孤独的人类唯有赖以情感,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存在的价值。
作为影片的绝对核心人物,桑德拉·布洛克完美地展现了女宇航员瑞恩在太空中所经历的一切:惶恐,疲倦,失望,镇定,难过,坚强,激动等等。影片的大多数时间,镜头对准的都仅仅是她的脸部,也因此,能够出色完成这样一个难度极大的表演挑战,不得不令人惊叹。哭着想要放弃的那一刻,眼泪从眼眶里慢慢飞出;望着窗外的地球,绝望的眼神,等等这些,都很难让人不去赞叹这样一位演员的伟大,来年奥斯卡影后之战的一号种子必定非桑德拉莫属。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作为之前名不见经传的配乐音乐人,史蒂文·普莱斯必定将因为本片被广为熟知。因为该片的配乐实在是功不可没,正是出色的镜头以及近乎完美的配乐,才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想必大家都知道该片的观影效果最好是IMAX3D了。在此也对看过本文的读者再次强调一遍,一定要去看IMAX3D,因为这是第一部能够让你在影院真正有太空体验的电影。同时因为影片对我国有着正面的描述,也因此我很看好本片被引进国内。毕竟,这样奇妙的观影体验,不仅可以作为视听享受,还可对国人灌输航天业发展重要性的理念,如若错过,那真是太可惜了。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观完本片,想必皆有此感吧。
翻开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履历表,我们就自然会对这个导演的新作产生强烈期待。不说那部号称“哈利波特”系列最佳的《阿兹卡班囚徒》,单就数年前震惊影坛的《人类之子》就让人顶礼膜拜。阿方索擅长阴暗,写实的镜头语言和影像风格,他的影片总带有一种浓浓的末世情结,恢弘的背景框架之下展现的是人物对现状的挣扎,这些在本片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故事情节为防止剧透在此不便多说,但说实话,这部电影是少有的情节简单到即便剧透也不会对观影产生影响的影片,简单地来讲,就是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女宇航员在太空中孤独求生的故事。如果你是冲着复杂的令你摸不着头脑需要猜想的《盗梦空间》一般的电影,那么你会极其失望。也因此,故事情节成为了本片唯一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也是本片的特殊所在,就好比一位素面朝天的佳人,远比浓妆艳抹要摄人心魄。
影片的镜头语言和画面音效自然是最出色的的,本片的背景,即是人类探索世界的终极目标——宇宙。也或许,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太多的情节冲突来给我们带来心灵震撼。单就在IMAX的巨大屏幕上开到那浩渺星空的一刹那,我们就已经无话可说。徐徐飘来的空间站及渺小的人类,巨大的蓝色星球孤独地漂浮在无边黑暗的宇宙之中,那一刻,无需多问,每个人都会本能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生命从哪里来?人生又有何意义?在静态摄影上,本片的镜头显得如此沉着深邃,让人几乎想不到远处飘来的白点究竟为何物,直到真正来到你的眼前。星球的天际间那一抹灿烂的日出,黑夜中地球上的点点灯光,又如何不让人感叹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在动态摄影上本片也极其出色,空间站在太空中的爆炸场面,急速飞来的卫星碎片,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不断旋转,失重状态下试图挣扎的镜头,再配以急促的呼吸声,都带给人前所未有的震撼,也让普通观众第一次体验了亲身进入太空的感觉。
可能观众会问,既然如此简单的一部电影,那么它和科教片又有何不同。当然是有的,既然是一部具有故事性的影片,那么导演自然要把一些影片所包含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单就画面构图上来讲,该片就颇有些讲究。布洛克在航空站里那犹如胎儿在子宫中一般的睡眠,让人想到每个人本能地对回归母体的欲望。片中她偶尔听到的婴儿的啼哭声,在寂静的宇宙中显得那么动听,无疑是对生命的赞美以及暗示主人公求生的渴求。片尾从水中回到陆地的构思则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布洛克那最后的一步犹如浴火重生一般的涅盘,必将成为经典的影像记录。深邃的太空中,宇航员越飘越远,让人感到一种每个人类都刻在基因里的在宇宙中的孤独感。而且,作为一部电影,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布洛克对女儿,对克鲁尼饰演的同事麦特的情感,都让人为之动容。情感的重要,在本片特殊的背景之下也得到了放大,飘渺的宇宙中,孤独的人类唯有赖以情感,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存在的价值。
作为影片的绝对核心人物,桑德拉·布洛克完美地展现了女宇航员瑞恩在太空中所经历的一切:惶恐,疲倦,失望,镇定,难过,坚强,激动等等。影片的大多数时间,镜头对准的都仅仅是她的脸部,也因此,能够出色完成这样一个难度极大的表演挑战,不得不令人惊叹。哭着想要放弃的那一刻,眼泪从眼眶里慢慢飞出;望着窗外的地球,绝望的眼神,等等这些,都很难让人不去赞叹这样一位演员的伟大,来年奥斯卡影后之战的一号种子必定非桑德拉莫属。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作为之前名不见经传的配乐音乐人,史蒂文·普莱斯必定将因为本片被广为熟知。因为该片的配乐实在是功不可没,正是出色的镜头以及近乎完美的配乐,才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想必大家都知道该片的观影效果最好是IMAX3D了。在此也对看过本文的读者再次强调一遍,一定要去看IMAX3D,因为这是第一部能够让你在影院真正有太空体验的电影。同时因为影片对我国有着正面的描述,也因此我很看好本片被引进国内。毕竟,这样奇妙的观影体验,不仅可以作为视听享受,还可对国人灌输航天业发展重要性的理念,如若错过,那真是太可惜了。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观完本片,想必皆有此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