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9,277贴子:26,935,995

【军事】 140422二战后德国(联邦)坦克的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豹”2坦克娘镇楼

纳粹德国灭亡后苏联对德国的坦克工业重重限制。民主德国被苏联卸走了几乎所有大中型工业设备作为对苏联的战争赔偿,因此民主德国装备的坦克多为苏军的T系列。
联邦德国虽然没有遭到如东德一样的命运,但其大型兵工厂均被解散或转为民用企业。因此它装备的大多为美国坦克。早在1950年,联邦德国的民间企业就对研制二战后的德国坦克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德国陆军已经大量装备性能相对先进的M47与M48,所以无法再国内打开市场,于是在1955年,保时捷与戴姆勒奔驰公司借助印军大规模换装之际,参与了印度1955年坦克的投标计划即“印度坦克方案”。德国提出的方案包括至少3种,因为已经十多年没有研制任何一种坦克,所以德国保时捷与戴姆勒奔驰最早期联合提出的方案基本上就是二战期间在1944年与黑豹2竞标失利的E-50方案,(可能是20-1号方案)其中包括直接来自于黑豹F焊接炮塔,70毫米/60度的首上装甲,交错负重轮,还有88毫米坦克炮(可能是88L71,也可能是88L100)。

但印度没有被其打动,保时捷与戴姆勒奔驰于是又提出了第二个方案。2号方案在E-50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主要将E-50的炮塔更换为T-34/85式的半卵形炮塔。此外2号方案将E-50的交错负重轮修改为5个大直径,大厚度的双层负重轮。可以看成是将交错负重轮2个叠为一个,这样保持了一部分交错负重轮的性能,又降低了维修的难度。此外,88炮的炮口制退器似乎改为了类似D-54T/TS和M-62T2式的苏式设计。
  似乎印度对2号方案并不满意,所以保时捷与戴姆勒奔驰又拿出了增强防护和火力的3号方案。3号方案的改进程度之大,以致于一般人甚至无法看出3号方案来自于E-50,新型的3号坦克方案将首上修改为类似IS-3的箭簇形装甲,但首上防护似乎依然保持在纸一样的70mm,炮塔更换为类似IS-3的倒锅型炮塔。
可惜的是这些努力最后都没有成功,1956年印度购买了4个团的“百人队长”。英国人笑到了最后。


IP属地:上海1楼2014-04-22 09:14回复
    莫说我默默无闻,我的字数已经够了


    IP属地:广东2楼2014-04-22 09:14
    回复
      3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4-22 09:18
      回复
        速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22 09:23
        回复
          太监了吗楼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22 09:26
          回复
            前排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4-22 09:27
            回复
              前排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4-22 09:31
              回复
                1955年的坦克竞标,汉斯猫竟然用44年的E50方案改改就去参加了,这是欺负三哥没见过世面么?不过,当时若是汉斯中标的话,这是E50实体化的节奏?!!


                IP属地:浙江11楼2014-04-22 09:36
                收起回复
                  没挤进去前十啊''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04-22 09:37
                  回复
                    楼主科普帝啊,赞一个



                    IP属地:山东13楼2014-04-22 09:39
                    收起回复
                      想起了M20,想起了大牛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4-22 09:39
                      回复
                        猫家坦克的营销蛮成功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4-22 09:40
                        回复

                          1963年8月1日,在几万辆华约T系列坦克的威胁下,美国和联邦德国共同签订了“20世纪70年代主战坦克研制计划”协定。研制的代号分别为MBT-70坦克(美国)和Kpz.70坦克(联邦德国)。1963年12月,双方确定了研制坦克的战技指标。
                          包括:战斗全重50吨左右;
                          单位功率在25马力/吨以上;
                          装152毫米两用炮管,有双向稳定器;装自动装弹机,乘员3人;
                          高性能火控系统提高首发命中率和夜战能力;采用液气悬挂装置,车高和车姿可调;
                          具有对抗敌弹直接和间接攻击的坚强装甲防护力,有三防装置。
                          参加研制的公司有美国的通用动力公司和联邦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亨舍尔公司、克劳斯·玛菲公司等多家“兵工大腕”。1964年8月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1964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铺开。1965年2月,在两国提出的5个设计方案中选出了3个方案,并开始了实车设计。在全部34套部件中,美国负责研制6套,西德18套,两国共同研制的为10套。到1966年,两国分别各研制出2辆样车。直到这时,共同研制计划的进展还算顺利。
                          但是很快分歧出现了,在采用什么样的炮管上,德美两家各执己见。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坚持采用152毫米两用炮管,而西德的莱茵金属公司则坚持采用120毫米滑膛炮。德方认为,反坦克导弹有以下不足:飞行速度低,在制导过程中限制了坦克的机动,易于被敌方反击;导弹的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在欧洲战场上地形较复杂,交战距离在1 000米左右,导弹跟踪容易失去目标;有线制导的导弹易被树枝等小障碍物干扰起爆;反坦克导弹的价格是炮弹的20倍,成本太高。对此,美方不以为然,在“导弹万能论”的思想指导下,坚持采用XM150型152毫米两用炮管。两国军方在主炮口径和类型上的意见相左,也是MBT-70/Kpz.70计划最终告吹的原因之一。
                          接着在动力装置上也产生了分歧,美国一方选用的是“大陆”AVRD-1100多燃料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 474马力。这在当时,是一款相当先进的动力装置,如采用可变压缩比技术等,升功率高,体积相当紧凑。与它相匹配的是阿里逊公司的XM1500-2型液力机械式变速箱。这套动力-传动装置的性能很先进,但可靠性较差。与此同时,西德一方则选用MTU公司的MB873Ka型水冷12缸多燃料发动机,最大功率1 500马力,配用伦克公司的HSWL354型液力机械式变速箱。这套动力-传动装置性能先进,可靠性高,经过小的改进,最终成为“豹”2坦克的动力-传动装置。
                          在辅助武器方面MBT-70采用了20毫米机关炮,装在炮塔左上方的小炮塔上。另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德国人用的是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Mk20DM5型20毫米机关炮,而美国人则采用了引进的HSS320型20毫米机关炮。于是双方又闹起来了。


                          IP属地:上海16楼2014-04-22 09:48
                          收起回复
                            很多年前刚接触日耳曼大猫时,最眼馋的不是滑膛炮和液压悬挂,而是欧洲动力组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4-04-22 09: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