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誉为天籁之声的英国民谣 Scarborough Fair(思卡堡集市),从中世纪传唱至今,令无数人陶醉其中。这数百年来历代歌唱家创造性的工作功不可没。
在现今中国,最令人称誉的歌唱版本无疑当属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蓬凯尔(Paul Simon & Art Garfunkel)以及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这两种唱法都有着各自千千万万的拥戴者。
歌唱家基于他们的阅历和人生观,按着各人独特的领悟和审美意识,对这首民谣作出各自的阐释,也使得我们可以有众多不同的审美感受。
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蓬凯尔的演唱给人有一种很悠然的感觉。在吉它的伴奏下,俩人的咏唱犹如远处传来的悠扬钟声,像在追忆难忘的往事。与其说是在演唱,更是像在沉思。Scarborough Fair(思卡堡集市)是一首在英国非常流行的民谣,据说保罗曾于1964到1965年期间在英国度假,并经常出没于英国民谣圈演唱。后来他回忆当时的演唱情形并重新谱写作为电影《毕业生》的插曲。保罗·西蒙在这首电影插曲里将他的一首反战歌曲 On The Side Of A Hill (山坡上)作为副歌与这中世纪的民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第二声部的和声技巧非常高,居然可以和几百年前的民歌配合得天衣无缝。诗歌里的那种清纯如水和真挚渴望的意境在两人的歌声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至,故此很受人们的喜爱。
莎拉·布莱曼的演唱十分动情。这位被她的喜爱者形容为被上帝吻过脖子的女高音歌唱家,以她天赋的明亮嗓音和一往情深的演绎,使听众如醉如痴。她清澈舒展的声音仿佛春日的清风,渗透着香草野花的芬芳,从大地上缓缓掠过,在喧哗的世界里给人以抚慰。那如诗如梦的旋律与悠远空灵的歌声,充满迷惑与想像,令人更形象地感受 Scarborough Fair(思卡堡集市)这天籁之声的韵味。
不能不提一个据说是教堂唱诗班的男声合唱的版本。歌声里有大厅悠长的回声和庄重的管风琴伴奏,音色宽厚而且抑扬顿挫。那种深沉然而不失明快的演绎,予人余音绕梁的感觉,如闻天籁。也许是离上帝近的地方故此更能体会到天籁之声。
当然,还有许多不同的演绎。这么多的演唱版本,给人有了很多议论的话题,也由此引来了不少争论。人们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不同,每个人的理解和审美情趣也就各异,自然对这首歌的领受很不一样。然而。我们作为欣赏者,对艺术家们的创造性的工作倒是应该心怀感激。正是他们天才的工作,使得我们可以获得如此多姿多彩的令人十分愉悦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