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泳伟父子俩生意的火爆只是万年县梓埠镇龙舟制造业兴起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当地8家龙舟制造作坊已卖出100余艘龙舟。梓埠镇古老的手工制造龙舟技术,被日渐富裕的老百姓激活。

乐平买家在梓埠镇一口气买走8艘龙舟。
本报讯 江南都市报记者冯训太、实习生余地摄影报道:临近端午,地处赣东北乐安河下游的万年县梓埠镇,被毗邻的鄱阳、余干、乐平等地求购龙舟的购买者踏破门槛。5月27日,在玉津社区,77岁的张泳伟与52岁的儿子张新钮在加班赶制今年最后一艘木制龙舟。短短两个月,他们已经卖出15艘龙舟。
在很多地方,古老的木制造船技术逐渐消失,但梓埠镇的手工制造龙舟技术却被当地艺人传承下去。张泳伟告诉记者:“我出生于船匠之家,从我父亲开始一家三代都从事造船业。”他介绍,当地河道多,水系发达,自古就有端午龙舟赛,他父亲将造船业扩至龙舟制造工艺中。15岁时,他便学会了造龙舟。
张泳伟一家三代造龙舟在当地并非个案。梓埠镇政府一负责人说,当地8家龙舟制造作坊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张泳伟也说,他要想办法说服孙子做手工龙舟,毕竟是父辈传下来的手艺,更何况当地龙舟越来越受外界欢迎。张新钮说,造龙舟要先设计好图纸,选取上好杉木,从龙舟的主体——龙骨开始,接下来是分仓板、做造型、铺板、做龙头、上桐油灰、打磨抛光和喷油上蜡等工序。“制造一艘30座的龙舟,3个熟练师傅一起合作,仅需4天。”今年4月中旬他就与父亲动手做龙舟,迄今已卖出15艘。
采访中,记者看到有买家开着多辆工程车运载龙舟。一名买家告诉记者,他们是乐平市镇桥镇邹家村人。以前,村民为了生计要外出打工,无暇念及传统的端午佳节,更没时间举办龙舟赛。如今,村民的生活都富裕了,大家渴望用传统的赛龙舟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经过打听,他们在梓埠镇买了8艘龙舟,共计12万元。
梓埠镇政府办公室的蒋主任介绍,今年以来,当地8家龙舟作坊已售出100余艘龙舟,经济价值达150余万元。

乐平买家在梓埠镇一口气买走8艘龙舟。
本报讯 江南都市报记者冯训太、实习生余地摄影报道:临近端午,地处赣东北乐安河下游的万年县梓埠镇,被毗邻的鄱阳、余干、乐平等地求购龙舟的购买者踏破门槛。5月27日,在玉津社区,77岁的张泳伟与52岁的儿子张新钮在加班赶制今年最后一艘木制龙舟。短短两个月,他们已经卖出15艘龙舟。
在很多地方,古老的木制造船技术逐渐消失,但梓埠镇的手工制造龙舟技术却被当地艺人传承下去。张泳伟告诉记者:“我出生于船匠之家,从我父亲开始一家三代都从事造船业。”他介绍,当地河道多,水系发达,自古就有端午龙舟赛,他父亲将造船业扩至龙舟制造工艺中。15岁时,他便学会了造龙舟。
张泳伟一家三代造龙舟在当地并非个案。梓埠镇政府一负责人说,当地8家龙舟制造作坊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张泳伟也说,他要想办法说服孙子做手工龙舟,毕竟是父辈传下来的手艺,更何况当地龙舟越来越受外界欢迎。张新钮说,造龙舟要先设计好图纸,选取上好杉木,从龙舟的主体——龙骨开始,接下来是分仓板、做造型、铺板、做龙头、上桐油灰、打磨抛光和喷油上蜡等工序。“制造一艘30座的龙舟,3个熟练师傅一起合作,仅需4天。”今年4月中旬他就与父亲动手做龙舟,迄今已卖出15艘。
采访中,记者看到有买家开着多辆工程车运载龙舟。一名买家告诉记者,他们是乐平市镇桥镇邹家村人。以前,村民为了生计要外出打工,无暇念及传统的端午佳节,更没时间举办龙舟赛。如今,村民的生活都富裕了,大家渴望用传统的赛龙舟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经过打听,他们在梓埠镇买了8艘龙舟,共计12万元。
梓埠镇政府办公室的蒋主任介绍,今年以来,当地8家龙舟作坊已售出100余艘龙舟,经济价值达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