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介绍:
经济学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国家经济政策和法规,熟悉现实经济中的劳动问题,把握国内外劳动经济理论前沿与动态,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的能力,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从事各种经济工作的实践能力,品学兼优、知识宽厚、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意识的21世纪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以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指导,经济学专业确定了“保持经济学学科体系完整,遵守经济学本科教育通则,突出劳动经济专业特色”的经济学专业指导思想。
在课程设置上,为保证学生所学专业体系完整,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完整地开设了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公共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名著选读、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博弈论导论、当代中国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证券投资学、期货投资学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突出劳动经济方向的特色,形成了以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劳动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收入分配与薪酬管理、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等课程为分支的特色课程体系。
培养特色:
经济学专业立足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长远发展,既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又兼顾拔尖人才的塑造,力争向高一级教育机构输送更多具有深造潜力的人才。经济学专业注重对学生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力争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多元化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就业愿望等多重因素,结合经济学专业特色,自主选择接受教育的模式和方向,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经济学知识应用能力。经济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为两个模块,其中,理论经济学模块的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将为考研同学开设理论研习课程;应用经济学模块的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则旨在为准备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应用与实践课程以及多渠道的实践机会。
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生培养条件:
经济学(劳动经济方向)专业拥有一支学历高、专业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勤勉敬业、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重点大学,现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博士后1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保证了本专业教师能够很好地胜任经济学(劳动经济方向)专业的教学工作。本专业教师多次获得学院“十佳教师”、“师德标兵”和“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各项奖励。
经济学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在学界和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篇,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共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部委级项目多项;相关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各种获奖,并被EI、CSSCI等收录和相关期刊转载。本专业教师还参与了全国总工会“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等国际会议文件的起草工作,并经常接受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采访,多名教师还参加了各类学术团体,并有多人担任了重要职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经济学专业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加强课堂教学,并通过案例教学、实验课教学、课堂讨论、名家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等多种形式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2011年1月,2010级经济学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物价飞涨下的各地民生》的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其研究报告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同时,经济学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并完成一项以上的科研课题,目前已有多名学生撰写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我专业学生多次在“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经济学专业现拥有3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可满足本专业的同学进行经济统计分析、证?期货同步模拟投资、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经济学专业在京内外有数家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实训基地。
就业及深造前景:
经济学(劳动经济方向)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各级党政机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经济咨询和预测部门、市场调研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规划、管理、预测、分析、营销等工作。根据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统计,经济学专业的就业率近年来始终名列前位。
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四年本科学业后,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具有向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扩展的能力,可以选择国内重点院校攻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社会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近年来已有多名同学出国留学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工商管理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发展概况:
工商管理专业创建于1996年,是学院首批本科专业之一。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合格毕业生。他们以全面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创了良好的开端,也为学院和工商管理专业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优秀品德、雄厚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地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包括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能够胜任工商企业以及工会等其他组织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及特点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工商专业在在课程设置上坚持规范与特色两个导向。在规范方面,设置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九门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特色方面,开设了理论提高和就业强化两个课程模块。在理论提高模块,开设了管理学研究方法、管理学经典文献选读、计量经济学、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热点分析、企业创新管理、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等课程;在就业强化模块开设了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企业管理、人员推销、市场调查与数据处理、证券投资、营销策划、服务营销、商务文书、企业管理模拟、国际商务实践等课程。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将工商管理专业一般与学院的特色相结合。培养同学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同学的就业与深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师资队伍
工商管理专业现拥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全部教师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13人。
工商专业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商务部科研项目以及全总委托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CSSCI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发表论著20余部。
工商专业教师承担学院教改重大招标项目、一般项目十余项,多人多次获得学院“十佳”教师称号,发表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论文十余篇。
就业领域与就业前景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就业面,从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基本在工商、金融、行业协会、公共管理、基层工会等组织或行业从事基础管理工作,也有部分同学进行自主创业。此外,本专业每年均有一定比例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和攻读硕士学位。
财务管理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知识、较高人文素养、较强创新意识和良好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以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侧重于学生“双基能力”(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建构,使学生能够胜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各类证券投资机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财务、金融和审计等相关实务工作和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经过四年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是建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内容,使学生在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基础上,具有宽泛的学科背景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师资队伍状况
本专业有专业教师15名,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主要师资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5人,持有CPA(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专门教师5人。本专业老师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或教材6部,在各类期刊供发表专业论文数百篇,相关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并被相关期刊转摘。专业老师多次获学院“十佳教师”、“师德标兵”和“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各项奖励。
主要课程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内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经济法学、税收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集团公司财务、成本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项目管理、财务诊断和相关课程的实务训练等核心课程。
就业领域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较为宽泛,就业前景较好,进一步深造的空间较大。学生毕业后,将主要服务于与财务、会计、金融、税收、投资、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价等相关的各类经济实体。四年本科学业完成后,学生可以继续选择会计学、财务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税收学、投资学以及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进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