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调查难度大,研究难度同样极具挑战。因为汶川地震发生在地形和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的龙门山区,再加上其特殊的构造背景,强震过程中斜坡的动力响应和成灾机理异常复杂,导致其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就变得极为复杂。黄润秋介绍,为了研究强震条件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他带领团队坚持了长达5年的斜坡地震动响应现场监测;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大型振动台试验,模拟工况上百个,采集试验数据超过10000组,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耗时数年之久。
困难一切克服后收获的成果也是丰硕的。黄润秋及其科研团队通过系统调查,及时获得了地震滑坡分布的基础信息;提出了以“发震断层效应”、“地形地貌效应”为主导的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系统揭示了汶川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和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复杂斜坡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强震大型滑坡形成机理;建立和发展了震区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测模型和灾害治理新技术。该成果不仅提升了对强震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支撑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选址和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