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1日 14:15 三晋都市报
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为有效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2月9日,从省卫计委传来消息,今年起,我省将大力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含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以人才、技术、管理、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据悉,省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明确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的重点内容。
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方案》要求,今后要严格县级医院依法执业,落实各项规定、规范;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落实院、科两级责任制;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督促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
同时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健全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内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发挥县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向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连,提高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扩大病种覆盖面
《方案》要求各级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首先,县医院要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等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学、小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要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外科手术、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能力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使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县中医医院要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肿瘤科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同时要扩大病种覆盖面。
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为有效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2月9日,从省卫计委传来消息,今年起,我省将大力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含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以人才、技术、管理、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据悉,省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明确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的重点内容。
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方案》要求,今后要严格县级医院依法执业,落实各项规定、规范;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落实院、科两级责任制;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督促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
同时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健全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内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发挥县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向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连,提高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扩大病种覆盖面
《方案》要求各级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首先,县医院要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等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学、小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要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外科手术、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能力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使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县中医医院要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肿瘤科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同时要扩大病种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