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赋吧 关注:4贴子:23
  • 9回复贴,共1

(讨论帖)俗赋的产生及社会背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1楼2015-06-29 22:41回复
    唐代俗文学大繁荣,举几个例子。
    曲子词(敦煌曲子词,云谣杂曲歌词),是见于敦煌石窟的写本,也是近世兴起的敦煌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这一时期的曲子词,有几个特点:1,体制不是很完整,也不是很严格,很多词牌还处于草创期。2,内容较丰富,与词在晚唐开始的题材窄化是很不同的,比如,有思妇之词,渔人之词,游子之词,侠客之词,乃至释家之词和道者之词,这实在是很丰富的。3,语言通俗,夹杂一些当时的通俗语言。


    2楼2015-06-29 22:56
    收起回复
      2025-07-28 12:15: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俗语诗
      代表作者是唐初诗人王梵志。
      他算是一个白话诗人(古白话),但正如施蛰存所说,“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话糙理不糙”。举个很好的作品: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这个构思,或者说想法,是很有趣的,精巧肯定是说不上的,但巧妙是有的。关于其主旨,引一段施老的论述:“这首诗虽然似乎否定人生,但实质上是饥寒交迫的人民的怨毒语。皎然(诗僧)用它来作“骇俗”诗的例子,说此诗“外似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这是说:表面看是怪论,意义却是通达世故的话。”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俗语诗有其不足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每每力在导人为善,初衷是好的,但是实际内容很多都局限在很小民的见识上。比如,他曾劝人息讼,说“相打常扶弱,至死不入县”。前面还好,但说“至死不入县”的话,其实就是一种息事宁人罢了。不过呢,囿于社会与时代的现实,这也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3楼2015-06-29 23:14
      回复
        变文
        这个我的了解不深,就引一段百度百科。
        变文,汉族说唱文学体裁,兴起于唐代。在诗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散文文体文风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的同时,唐代在其他文体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小说出现了新的体式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汉族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它的发展与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大致同步,中唐达于极盛,至晚唐而稍衰。除唐传奇之外,此时还出现了通俗文体俗讲和变文。俗讲和变文,不仅扩大了文学的传播与影响,而且在文学渐渐由雅而俗的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


        4楼2015-06-29 23:27
        回复
          大佬还在吗


          IP属地:云南5楼2020-03-18 0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