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旧书
作者:萌王之王萌穿肠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3836517006?share=9105&fr=share文笔:18/20分
人物:20/30分
剧情:20/35分
主题:10/15分
借萌叔这里,我就文笔好好说说。
开篇的风景描写,首先是总写这里有一排“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旧房子”,然后分写房子是什么样的,这是作者在给我们呈现一幅画面。而“一进门,就要先下两三个台阶”这一句,我觉得很棒,把我们一下就带入了面前那副回忆的画面中。再是分写那些杂货铺、副食店、小吃店,用的词多是“脏兮兮”、“充满油污”、“昏暗的”,这实际是为了后面书店的登场而设的参照物。
后面写书店,同时写小时候的我,这是一种对照的手法。书店与周围的店铺格格不入,而小时候的我也与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格格不入,那么顺理成章的,我跟书店便“走到”了一起。
写书店老板沾着皮蛋下酒那一句长句,我觉得值得很多人学习。几个连贯的动词:“拿出”、“在……上剥出”、“用……沾着”,将几个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紧紧扣在一起。后面一句“老板就着春风,切了点薄薄的腊肉,晕着小酒。”这里面有几个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着春风”、“晕着”,有些时候,几个字的运用就能看出作者的功力。
这里小结一下作者的特点,也是我希望许多新人作者能掌握的,一是很少有病句,比如很多人常常会犯的吞字或者句子成分缺失的情况。作者每一句每一段都不急不躁地写,将该有的成分该有的字词都准确的写出来,不会为了图一时句式的新奇或者追求节奏上的变化,而忽视行文的基本规矩。这是基本功扎实的很关键一点。其实仅仅是这一点,就能让人感到文笔的优秀了。
其次,在做到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作者在某些词句的使用上,都有很鲜明的个人色彩。比如前文提到的“就着春风”之类。并不是说行文规矩就是一板一眼。实际上,在这基础上,使用更高级的诸如拟人、排比等等手法,或者选择一些能一针见血的词句,比如“晕着小酒”,会使你的文笔变得更好。这并不需要你以病句为代价。
夸完之后,还是要讲讲问题。
作者在用动词时,会喜欢加上“着”这个字。实际上我并不建议经常使用这个字。因为这样一般表示某个动作正在进行,而如果要想写出一连串流畅的动作的话,最好少用这个字。文中比如:女孩双手托着下巴微笑着看着进进出出的人。这里粗读并没有问题,也非病句,但连续的3个着,让人读起来有些拗口。建议可以换种表达方式:女孩手托下巴,满眼微笑地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文中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也许有人说我吹毛求疵,但我是希望多说点能帮助到作者。基础的东西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了。
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以及后半段的描写有些逊色,不及前面风景和动作的描写。有头重脚轻之感。
角色方面,因为本文剧情冲突太少,很难在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只有一些细节能看到一点。比如老板的一系列洒脱的动作等。比起小说,本文更像是一篇散文。本文几乎没什么情节可言,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对话,虽然透过作者的文笔,让人读来很有意思,但可惜就小说的标准而言,本文的结构是不够完整的。
这里拟人一开始我认为是书或者是老房子拟人,但后来发现后文也写到树。总的来说,可以说是儿时的回忆,或者过往的岁月拟人,少女的温柔恬静的个性,恰恰跟我们回忆起过往岁月时,体会到的那种温馨感觉很像。
总分:6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