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日本没有那么弱。刀伊入寇时虽然初期措手不及,但还是靠地方武装就击退了。而且11世纪初的日本和晚期的日本也不是一回事。刀伊入寇时(入侵北九州),太宰权帅是藤原隆家,他是前任关白藤原隆资和高阶贵子(高内侍)之子,把他流放到九州的是日本著名的关白藤原道长。那时的日本进入了摄关政治的高峰(道长击败隆家接任关白),国家武力正从军团制(类似府兵制)转向健儿制(类似募兵制)。到了11世纪晚期,白河上皇已经开始了院政,武士阶层开始形成(北面武士),在地武士开始崛起,他们代表了日本地方武装完成了转化。前九后三的奥州战役,安定了东北地区,陆奥的金山和骏马重新输入京都。日本本土马有八种,其中木曾马是2-3世纪传入日本的。十一世纪晚期的日本,军事上比刀伊入寇强的多。只是这种强并不被朝廷所掌握。主要是地方豪强壮大了(管理庄园的武士阶层和地方郡司的世袭官僚)。白河这么强势的人也只能靠知行国政策来笼络最强的那一家。女真人此时并没有统一。他们面对的是比几十年前更强的地方武装。而且不是出于他们的官位去作战,而是出于他们切身的利益。一千人也好,两千人也好,并不能在日本站住脚,这和肃慎的入侵不同,肃慎入侵时,日本的政权还很弱小。能侵入日本的一定是组织化较为完善的军事集团。但这种集团本身可以在大陆上取得更多利益。到日本反而是赔钱的。日本的资源都可以通过交易获得,甚至包括人口。盲目的入侵,只能使自己的资源获得能力下降(全日本会回避交易)。而且并不是没有黑吃黑的。别的军事集团也可以干掉他们,不但能有很多缴获,还能获得日本朝廷的支持与配合。
日本在历史上也向北宋入贡过。这个位面自然也会。宋朝主动侵入向他朝贡的国家,是为了什么呢?金银铜不可以通过贸易获得?难道宋朝入侵日本之后要靠汉人开采这些资源?不还是要靠日本人么?商人们的投资是一回事,军事入侵是另一回事。
宋朝打婆罗洲是因为他们不服王化,日本按时朝贡,这个理由不成立。打三佛齐是因为三佛齐入侵了黄金半岛上向宋朝朝贡的城邦,而且对宋朝的警告置之不理(宋朝警告过,三佛齐仍然入侵)。日本也不存在这个借口。
函馆本身就是华安建设的。因为华安的四位穿越者里有一个是日本人。华安对日本的侵入依靠的是经济特权,很少直接动手,他们通常是扶持代理人。对华安来说,日本是谁说了算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的局势可控,没有任何一方能独立干掉华安就可以。
华安衰落后,函馆也被毁了,后来陆奥国司重建的据点虽然也叫函馆但不是一个地方。虾夷人也好,女真人也罢,都是华安佣兵的来源。陆奥国司对北海道只掌握函馆。函馆以北,由虾夷人自治。直到1530年才全年开发。
咸鱼是好东西。不过华安的主要盈利还是人口贸易和垄断贸易(比如垄断稻谷与棉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