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马克罗斯,据说是江南写《上海堡垒》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叶芝的故事。从人物设定来看《上海堡垒》是江南把他身边的伙计的性格安在了马克罗斯的角色身上。在科幻层面的设定并不严谨,或者说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神话的年代从而解决故事中的不可能性而创造了这个科幻设定。给人营造出一种“我跟我爱的女孩生活在一个庞大而闭塞的城市,经历着一个战争惨烈的年代,我们因为这种特殊的背景而有更多的感情的想象,却又是注定不可能的。”这样的感觉。而在言情方面,《上海堡垒》又是典型的江氏言情。男女主角身上也有着很浓的江氏烙印。南大的小说我看过四本《此间的少年》《一千零一夜之死神》《龙族》《上海堡垒》 四本书的言情故事存在相似性,此间里段誉对王语嫣的痴情,一 千零一夜中死神对奥莉威亚的痴情,龙 族里路明非对诺诺的痴情,上堡里江洋对林澜的痴情。这种痴情的感觉或许很像叶芝的那首诗,也许很像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同时又有着江氏风采。面对爱情男孩们会犹豫会怀疑甚至会逃避,会害怕“我爱你”这句话的后果。同时也会奋不顾身,用江南的话说:“我是个事到临头会发疯的人。”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林澜的帖子。林澜是一个御姐,在江南的作品里男主角的女神往往都是御姐,而林澜可以算是最惊艳的一个。整本小说作者对林澜的正面描写不算多,利用以男主角为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揣测林澜,可是却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神秘感应该是个加分项,从江洋见林澜的第一面这种感觉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的林澜一个人在窗子旁一边呵气一边画画,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她仿佛游离在了这个世界之外从此只活在江洋的心中。不知道读者是否曾经有这么一种感觉,当你看见一个女孩在那里安安静静的做些什么,例如看书、画画之类的,你会突然觉得这个女孩特别美。我找不出当中的原理是什么,只能说有些时候美也是偶然的,不经意间的一个姿态瞬间就可能会加三分。而随后让江洋提起兴趣的原因是林澜说了谎,一个说谎的人能有啥魅力呢?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林澜是有一种狡黠的感觉。狡黠如月,如女巫,并非贬义而是说她聪明。所以在后来的故事里两个少男少女孤独的坐在斑斓的夜空下,聊着自己的过去,夜空中忽而闪过的光流,寂寂寥寥。“你小时候是不是不太合群的小孩?寂寞的在角落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孤独的表达在这里变的直白而简洁,没有同病相怜般的互相慰藉,轻描淡写的感同身受更突出了深藏于心的一种默契。与林澜这个御姐相对应的江洋是个衰仔。衰仔孤独寂寞,仅剩的热血等待着燃烧。衰仔也有那么一颗纤细的心。江南的每本小说里都有这么一个衰仔,这个故事里他遇上了林澜。曾经想用俄狄普斯情结解释为何衰仔会爱上林澜,现在觉得似乎也有些欠妥。夏茄那篇文章里说林澜是江洋的导师,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对于江洋来说,林澜确实是人生的导师,林澜教会了他很多东西。他们每天发着短信,聊着漫无边际的话题,每一句都活在江洋的心里。
江南说这整本书就是为了那短短的五个字:“好好睡,晚安。”在这两年我看过的所有故事里有两个是靠那么一个小小的设定真正打动了我,一个是《看海的人》另一个就是《上海堡垒》。《看海的人》把黑洞这个科幻元素写进了爱情故事里,男主角因为时间永远都追不上女主角,而女主角因为时间而成为了男主角心中的永远。有人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时间能上感情淡化,时间能让人忘掉过去。所以人们才会感叹时间的消逝,感叹青春的去而不返。有些作家甚至宁愿把他的主角们烧死在青春里也不愿看到时间改变了他们。只是,也许,我是说也许,有那么一种东西可以跨越12年的光阴,像是一把锋利的茅刺穿了岁月的阻隔,又像来自天国的遥望,亲切温软,却又触不可及。楚子航说《上海堡垒》这个故事没有解,世界上不是每一种爱情都有解。有些感情就是这样吧,时间是无法阻断的。就像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或者《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那个痴情的男人。《龙族》里说“所谓无悔之爱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吧……未必要完美无缺,未必要有好结果,但当多年之后你在人海中抬起头来,见远处她独立如礁石,你忽然惊悸忽然震动忽然潸然泪下,速度快到来不及恨或者悲伤。只是爱,不后悔。”不过我觉得也不是说每时每刻都会想着喜欢的女孩,只是有那么一个瞬间,某些记忆被那五个字融化了。
江南的文字对爱情的理解是有些理想主义的。他说真正的爱情无需多言,有些话说出来不如不说。他又说爱情在今天被金碧辉煌的包装纸变得做作。然而在今天,爱情还是需要表达的,需要用无数个我爱你堆砌成浪漫的爱情之屋,需要用钻石黄金去点缀。一句一句我爱你被这些包装纸包裹起来,如同情人节的巧克力摆在餐桌上。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雏菊》,影片中的男主角喜欢着女画家却因自己杀手职业太过危险而不敢接近。杀手只能远远的看着自己喜欢的女人走去别人的世界,他能做的事就是每日偷偷给女画家送一盆雏菊。一朵朵娇小的雏菊花是他最真挚的爱,而因受伤而失声的女画家也用沉默的方式感受着这份特殊的爱。有人说这是东方式的爱,东方人写的爱情小说可以整本书对爱情只字不提,仅仅用某些东西去代替,内敛而含蓄,不同于少年维特这样的西方人那般激动。上海堡垒也是东方人的暗恋物语,江洋从未对林澜说过爱,爱越是变得波澜壮阔,持久弥香。各位喜欢上海堡垒的读者们也不必再去计较江洋是否不够勇敢,或者林澜究竟喜欢谁,这个故事本来就从没有过结局……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林澜的帖子。林澜是一个御姐,在江南的作品里男主角的女神往往都是御姐,而林澜可以算是最惊艳的一个。整本小说作者对林澜的正面描写不算多,利用以男主角为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揣测林澜,可是却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神秘感应该是个加分项,从江洋见林澜的第一面这种感觉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的林澜一个人在窗子旁一边呵气一边画画,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她仿佛游离在了这个世界之外从此只活在江洋的心中。不知道读者是否曾经有这么一种感觉,当你看见一个女孩在那里安安静静的做些什么,例如看书、画画之类的,你会突然觉得这个女孩特别美。我找不出当中的原理是什么,只能说有些时候美也是偶然的,不经意间的一个姿态瞬间就可能会加三分。而随后让江洋提起兴趣的原因是林澜说了谎,一个说谎的人能有啥魅力呢?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林澜是有一种狡黠的感觉。狡黠如月,如女巫,并非贬义而是说她聪明。所以在后来的故事里两个少男少女孤独的坐在斑斓的夜空下,聊着自己的过去,夜空中忽而闪过的光流,寂寂寥寥。“你小时候是不是不太合群的小孩?寂寞的在角落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孤独的表达在这里变的直白而简洁,没有同病相怜般的互相慰藉,轻描淡写的感同身受更突出了深藏于心的一种默契。与林澜这个御姐相对应的江洋是个衰仔。衰仔孤独寂寞,仅剩的热血等待着燃烧。衰仔也有那么一颗纤细的心。江南的每本小说里都有这么一个衰仔,这个故事里他遇上了林澜。曾经想用俄狄普斯情结解释为何衰仔会爱上林澜,现在觉得似乎也有些欠妥。夏茄那篇文章里说林澜是江洋的导师,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对于江洋来说,林澜确实是人生的导师,林澜教会了他很多东西。他们每天发着短信,聊着漫无边际的话题,每一句都活在江洋的心里。
江南说这整本书就是为了那短短的五个字:“好好睡,晚安。”在这两年我看过的所有故事里有两个是靠那么一个小小的设定真正打动了我,一个是《看海的人》另一个就是《上海堡垒》。《看海的人》把黑洞这个科幻元素写进了爱情故事里,男主角因为时间永远都追不上女主角,而女主角因为时间而成为了男主角心中的永远。有人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时间能上感情淡化,时间能让人忘掉过去。所以人们才会感叹时间的消逝,感叹青春的去而不返。有些作家甚至宁愿把他的主角们烧死在青春里也不愿看到时间改变了他们。只是,也许,我是说也许,有那么一种东西可以跨越12年的光阴,像是一把锋利的茅刺穿了岁月的阻隔,又像来自天国的遥望,亲切温软,却又触不可及。楚子航说《上海堡垒》这个故事没有解,世界上不是每一种爱情都有解。有些感情就是这样吧,时间是无法阻断的。就像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或者《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那个痴情的男人。《龙族》里说“所谓无悔之爱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吧……未必要完美无缺,未必要有好结果,但当多年之后你在人海中抬起头来,见远处她独立如礁石,你忽然惊悸忽然震动忽然潸然泪下,速度快到来不及恨或者悲伤。只是爱,不后悔。”不过我觉得也不是说每时每刻都会想着喜欢的女孩,只是有那么一个瞬间,某些记忆被那五个字融化了。
江南的文字对爱情的理解是有些理想主义的。他说真正的爱情无需多言,有些话说出来不如不说。他又说爱情在今天被金碧辉煌的包装纸变得做作。然而在今天,爱情还是需要表达的,需要用无数个我爱你堆砌成浪漫的爱情之屋,需要用钻石黄金去点缀。一句一句我爱你被这些包装纸包裹起来,如同情人节的巧克力摆在餐桌上。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雏菊》,影片中的男主角喜欢着女画家却因自己杀手职业太过危险而不敢接近。杀手只能远远的看着自己喜欢的女人走去别人的世界,他能做的事就是每日偷偷给女画家送一盆雏菊。一朵朵娇小的雏菊花是他最真挚的爱,而因受伤而失声的女画家也用沉默的方式感受着这份特殊的爱。有人说这是东方式的爱,东方人写的爱情小说可以整本书对爱情只字不提,仅仅用某些东西去代替,内敛而含蓄,不同于少年维特这样的西方人那般激动。上海堡垒也是东方人的暗恋物语,江洋从未对林澜说过爱,爱越是变得波澜壮阔,持久弥香。各位喜欢上海堡垒的读者们也不必再去计较江洋是否不够勇敢,或者林澜究竟喜欢谁,这个故事本来就从没有过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