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祈年吧 关注:7贴子:1,692
  • 10回复贴,共1

【片段】积累和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18 20:55回复
    目标虽然明确,是那天穹里晶莹剔透的积雪笼罩着的最高峰,像琼楼玉宇一样,茫茫然,杳杳然,吸引着你的目光。但是,一步一步走到那里的途程,是平坦,还是崎岖;是幸运,还是灾难;是障碍重重,还是一路顺风;是迷失方向,还是峰回路转。
    人,需要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以,燕雀只能在后院的草堆里,蹦蹦跳跳,叽叽喳喳,觅食一些籽粒。而鸿鹄,朝发苍梧,夕达北海,振长翮,一鸣而天下闻。有大志向,立大雄心,如果不能伴之以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静的精神,山,当然永远在,那也恐怕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了。
    -------李国文《山永远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18 20:59
    回复
      光以一个角度触及水,然后改变其路径。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解释:因为空气与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变了路径。
      这是人类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光之所以改变路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它抵达目的所耗费的时间。
      ——特德·蒋《你一生的故事》


      3楼2016-04-19 22:02
      回复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4楼2016-04-19 22:03
        回复
          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5楼2016-04-19 22:03
          回复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所谓的“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
            人们总抱有一种幻觉,以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而且这种幻觉如此根深蒂固,以至连我也乐意接受它了。当我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个有自由意志的作俑者。其实事成之后就很清楚:我所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各种各样的永恒不灭的宇宙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个人想防上也防止不了。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即使干了好事,我也不想去邀功请赏,而倘若干了环事,我也绝不引咎自责。
            人们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啊。人们却要为年轻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付出饱尝幻灭之苦的惨重代价。痛苦、疾病和不幸,重重地压在人生这杆天平的一侧,把它压倾斜了。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菲利普联想到自己的一生,想起了开始步入人生时自己所有的凌云大志,想起了他身患残疾给他带来的种种限制,想起了他举目无亲、形单影只的景况,想起了他在没有疼爱、无人过问的环境中度过的青春岁月。除了做些看上去是最好的事情以外,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做过别的什么事情。即使如此,他还是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陷入了深深的不幸之中。有些人并不比他菲利普高强多少,却一个个飞黄腾达;还有些人要比他菲利普不知高强多少倍,可就是郁郁不得志。一切似乎纯粹是靠碰机会。人无论是正直的还是不正直的,雨露毫无偏向地统统洒在他们身上。这里面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人们是凭自己的情感去行动的。但是他们的情感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看来,他们的情感是把他们引向成功还是毁灭,纯粹是偶然的际遇而已。人生是一片无法摆脱的混沌。人们在这种无形的力量的驱使下四处奔波,但是对这样做的目的的何在,他们却一个也回答不出,似乎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
            ——《人生的枷锁》


            7楼2016-05-18 21:27
            回复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现在到处统治人类精神的孤立,特别是在我们的世纪里,但是它还没有完结,它的末日还没来到。因为现在每人都想尽量让自己远离别人,愿意在自己身上感到生命的充实,但是经过一切努力,不但没有取得生命的充实,反倒走向完全的自杀,因为人们不但未能达到充分肯定自己的存在,反而陷入了完全的孤立。我们这个时代,大家各自分散成个体,每人都隐进自己的洞穴里面,每人都远离别人,躲开别人,把自己的一切藏起来,结果是一面自己被人们推开,一面自己又去推开人们。每人在独自积聚财富,心想我现在是多么有力,多么安全,而这些疯子们不知道财富越积得多,就越加自己害自己地陷入软弱无力的境地。因为他已习惯于只指望自己,使自己的心灵惯于不相信他人的帮助,不相信人和人类,而只一味战战兢兢地生恐失掉了他的银钱和既得的权利。现在人类的智性已到处在带着讪笑地不愿去了解,个人真正的安全并不在于个人孤立的努力,而在于社会的合群。
              世界宣称已经自由,尤以近来为甚,可是我们从他们的自由中看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奴役和自戕!因为世俗社会说:“你有欲望,那就满足你的欲望,因为你和大富大贵的人拥有同样的权利。不要怕满足欲望,甚至还应有更多的欲望,”——今日的世界便是这样教导的。世俗社会认为这便是自由。这种扩大的权利会导致什么后果?对富人来说是自闭和精神自戕,对穷人来说则是眼红和谋杀,因为权利是给了,而满足欲望的办法尚未指明。他们声称世界将越来越趋于统一,通过缩短距离和利用天空传递思想正日益形成一个友好的大家庭。呜呼,这样的人类联合可信不得!他们把自由理解为扩大并尽快地满足欲望,从而扭曲自己的天性,因为许许多多愚蠢无聊的愿望、习惯和荒唐透顶的臆想会在他们的身上滋生出来。他们活着仅仅为了互相攀比、吃喝玩乐、摆臭架子。锦衣玉食、香车宝马、官高爵显、奴仆如云已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甚至不惜牺牲性命、荣誉、仁爱,如果得不到满足甚至可以自杀。并不富有的人也在追求这些,而穷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又羡慕他人,便借酒消愁。但酒很快被血替代,引导他们走的就是这条路。我想问你们:这样的人是自由的吗?我认识一位“为思想而战斗的志士”,他自己告诉我,他在狱中烟草被没收,这件事竟把他折磨得差点儿没去出卖他的“思想”,但求把烟草还给他。而这位志士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却是:“我要为人类去斗争!”这样的人会走到哪里去?能干出些什么来?也许会投入某一速战速决的举动,可是不能持久。无怪乎他们自由没到手,反而却陷入了分崩离析和自闭,——这是我年轻时听那位神秘客、也是我的老师说的。正因为如此,世上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团结友爱的思想日渐式微,这种思想确实会招来嘲笑,因为被奴役的人们既然如此习惯于满足自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无数需求,他们又如何能挣脱这样的桎梏,又能走向何方?他们处在自闭状态,整体又与他们何干?其结果是物质财富增多,欢乐却减少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


              8楼2016-05-18 21:34
              回复
                一个淡仇的人,难免也是一个寡恩的人。同样,一个没有罪感的社会,也必然将是一个没有耻感的社会。
                  ——野夫《乡关何处》
                  可是好人却无好命,这几乎已经是这个世界的潜规则。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
                  ——野夫《乡关何处》
                  人似乎经历越多,越有种难以自拔的宿命感,所有的追问都归于虚无。
                  ——野夫《乡关何处》
                  不管怎样变迁荒芜,我以为,有故乡的人仍然是幸运的。 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他们许多都不知所云。他们的父母一代是有的,但到了这一代,很多人都把故乡弄丢了。城市化和移民,剪短了无数人的记忆,他们是没有且不需要寻觅归途的人。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这样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野夫《乡关何处》
                  他也每天上微博,仿佛和这世界还保持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系。然而我深知,他的心已经很远很远,似乎在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独自嘲笑着我们,他最近一条微博这样写着:今日微晴,单车赴郊外。遥望远岑,云雾弥漫。诵晋陶弘景诗赠博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野夫《乡关何处》
                  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只要心地好,何愁无前程。
                  ——野夫《乡关何处》
                  最美的生活是善良、平等和文明,最好的工作是为未来做几件切实有益的事情,最甜的笑由于淡淡的幽默。人们不以权势扰乱平静无辜的心灵的时代,才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时代。
                  ——野夫《乡关何处》
                  这个世界原本只有人,敌人只是各种时代的政治定型而已。我们时代的文学,只有在进化到一视同仁的时候,似乎才具备了人性和神性。
                  ——野夫《乡关何处》
                  该房确在楼梯下进门,屋顶即楼梯转角处。一般的建筑这样的位置都是用来做厕所的。房仅五平米左右,刚好容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书柜和一把藤椅。有这些陈设,对我而言,也足够了。好在还有一扇窗,可以透些光进来。但窗户是不能推开的,因为外面是厕所且是进女厕所的必经之道。气味不论,为了免瓜田李下之嫌,便装了花玻璃并钉死了,显出君子自重的姿态。
                  ——野夫《乡关何处》
                  王七婆一边行走江湖,一边在心底构思诗画,他终其一生似乎都想和谐地处置好自己。然而生活的荒谬,往往如其所说——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25 00:05
                回复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1903.12.12~1963.12.12),日本电影导演。开创了表现平民家庭生活的“庶民剧”影片类型,被认为是最具日本特色的电影导演。
                  “我是开豆腐店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炸猪排,不可能好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5-31 21:44
                  回复
                    笨鸟后飞  文/方
                      生活中不可能每个人都做第一,承认差距,不羡慕嫉妒恨,更不自怨自艾,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甘居金字塔的底层和中层,也是一种美德。
                    笨鸟先飞,似乎天经地义——勤能补拙嘛。可是仔细一寻思,又不尽然。
                    先飞之鸟,若离群之孤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陪伴自己的只有孤独与寂寞,其不迷失方向者鲜矣。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那友声正是人生征途上的砥砺,是寂寞生涯中的慰藉。
                    再者,方向不明,只会南辕北辙;翅膀未硬,必将半途而废;出头太早,终成众矢之的。
                    所以先飞未必佳,后飞未必不佳,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姜子牙须发花白,才在渭水之滨等到周文王;苏老泉二十七岁,始发愤为学闭户读书;齐白石木匠出身,衰年变法方成就一代大师。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可以后发而先至;若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必定欲速而不达。
                    笨鸟后飞,便于观察、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而不致鲁莽行事。只有通过比较,人们才能发现自己的长短与高下;只有借助学习,人们才能修补自己的短板和漏洞;只有观乎其外,人们才能识得庐山面目与背后真相。诸葛亮高卧隆中不肯出山,就是在观察天下大势,待机而动,所谓宁静以致远。
                    笨鸟后飞,也是对规则的尊重。汽车赛道上,绝不允许抢跑;足球草地上,更不允许越位,在规则面前玩火,只会被罚下场子。要参与国际事务,就要尊循游戏规则,具备“费厄泼赖”的绅士精神。在共同的规则下,要想不掉队,必须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
                    敢于承认自己是笨鸟,不自作聪明,其实也是明智之举。
                    生活中不可能每个人都做第一,承认差距,不羡慕嫉妒恨,更不自怨自艾,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甘居金字塔的底层和中层,也是一种美德。风景,不只是在山顶,山下、山间、山腰沿途都有美好的风景。
                    既然天高任鸟飞,不妨做一只笨鸟,时刻谨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晚点飞,慢慢飞。练硬翅膀,避开风暴,寻找捷径,抱有鸿鹄之志,必将鹏程万里。


                    12楼2016-06-12 15:28
                    回复
                      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尸子·君治》
                      西晋时期司空从事中郎牵秀好说大话,他说如果他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他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并没有那样去做。在“八王之乱”中,作为尚书的他见哪个王有势力就投靠哪个。河间王司马颙(读“yóng”,八王之一)很信任他,封为平北将军,后来他被司马颙长史杨腾所杀。
                      《晋书》原文:“牵秀,字成叔,武邑观津人也。祖招,魏雁门太守。秀博辩有文才,性豪侠,弱冠得美名……太康中,调补新安令,累迁司空从事中郎……惠帝西幸长安,以秀为尚书。秀少在京辇,见司隶刘毅奏事而扼腕慷慨,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及在常伯纳言,亦未曾有规献弼违之奇也。”


                      14楼2016-08-05 19: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