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吧 关注:8,561贴子:444,174
  • 18回复贴,共1

方土大姓与外来势力:论刘焉父子的权力基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割据者要突破历史约制,进而创造潮流,很不容易。”
本文作者:伍伯常(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导师)
摘要
在益州建立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之中,刘焉父子向来被视为失败的典型,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历史评价和地位。本文写作的目的,旨在重建刘焉父子在益州创立及维持政权的过程,以求取他们的活动实况。为了打击境内豪宗势力,刘氏政权在早期致力收编黄巾余党、青羌和东州兵作为武力后盾。但方土大姓始终支配着人心向背,是割据者赖以稳定政权的关键因素;压制打击,只会令政局动荡不安。赵韪之乱后,刘璋乃改变一贯策略,积极争取方土大姓支持。这个历史现象,不但是大族影响地方治乱的最佳说明,同时也展露了一个重要事实:割据者要突破历史约制,进而创造潮流,很不容易。益部豪宗虽为刘氏政权带来和平稳定,他们的凌慢态度却令刘璋感到难奈,亟思引进外力以资制衡,刘备遂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被刘璋迎入益州,令当地的政治面貌再一次产生剧变。


IP属地:湖南1楼2016-05-09 18:37回复
    呦呵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5-09 19:09
    收起回复
      ps:大部分人对于三国的认知源自三国演义,对于当时的风云人物、历史事迹知之甚详。三国演义对于我国乃至全东亚的人民影响深远,对于历史的普及功莫大焉。但是,由于三国演义刻画的人物特点过于鲜明,也造成了人物的严重脸谱化。在我国人民的心中,“成王败寇”早已刻骨铭心。因此在对于很多历史人物的认知上,就很容易产生误解、轻视。“万人者曰英,千人者曰俊,百人者曰杰,十人者曰豪”,其实天下何其大也,英才何其多也!即使不能为英俊,能做豪杰的也定有过人之处吧。
      本文跳出了世俗的狭隘远光,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客观的分析了刘焉父子在益州的统治,这是其眼界开阔之处。在汉末群雄当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根据地,而毫无根基,在当时的强调宗族乡土社会中,能在异地建功立业的,是很罕见,也是很特殊的。刘备、刘焉甚至孙策,其实都是以“客居”的方式,打下的江山。本文就详细介绍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处理的方法。
      本文中对于权力的解读,也很有深度。刘焉能进入益州,无疑得益于中*央的权威,但没有能取得益州本地的支持,也是其败亡的原因之一。协调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立政的根本。


      IP属地:湖南8楼2016-05-09 19:16
      回复
        不依靠地方大族,而能成就大业的,应该只有本朝了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09 19:20
        收起回复
          也就是说,刘璋父子始终没有一只自己的武装。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5-09 19:22
          收起回复
            写得很好,希望能多写一些相关文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5-09 23:0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10 12:17
              回复
                和刘表比比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5-10 12:34
                收起回复
                  已收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5-11 14:17
                  回复
                    顶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5-11 17:03
                    回复
                      好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5-13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