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组是日本幕末时期一个亲幕府的武士组织,也是幕府末期浪人的武装团体。主要在京都活动,负责维持当地治安,对付反幕府人士。他们在戊辰战争中协助幕府一方作战,1869年战败投降后解散。
新选组(又名“新撰组”,日语“选”与“撰”同音),外号“壬生狼”,在成立初期得到当时担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支持,并纳入会津藩编制。新选组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中,重创了京都内提倡尊王攘夷的激进派。新选组最为人所知的特色有“诚”字队旗、衣袖上印有山形图案的独特羽织(一种外衣)、严厉的“局中法度”(为维持组织纪律而采用的严厉规条)等。
新选组是民间与幕府联合的组织,为时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所支持。日本幕末时期,反幕府浪士常在京都刺杀幕府官员及亲幕府人士。因此,出现了新选组内部的主流派——“佐幕派”不断肃清反对派。
中文名
新选组
外文名
新選組(しんせんぐみ shinsengumi)
别名
新撰组、壬生狼
成立时间
1863年3月
局长
近藤勇
总长
山南敬助
副长
土方岁三
参谋
伊东甲子太郎
解散时间
1869年
重大事件
戊辰战争等
历史沿革
文久二年(1862年),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茂上京之际,清河八郎提议募集浪士组成将军警护,得到幕府采纳。江户幕府采取怀柔政策控制浪人,特组织浪士组。
文久三年(1863年)二月(日本旧历,下同),200多名浪士到达京都。清河与勤王势力私通,企图把那些浪士作为天皇配置下的兵力。计划败露后,清河及200余人离开京都,向江户进发。以近藤勇、土方岁三为中心的试卫馆派及以芹泽鸭为中心的水户浪士留在京都。
同年三月,近藤勇、芹泽鸭等人成立新选组的前身“壬生浪士组”(又名“精忠浪士组”),从此新选组又被称为“壬生狼”。他们在壬生村招募新成员,组成了36人的队伍。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委派他们维持京都市内治安,对付倒幕派的浪士们。因领导人之一清河八郎与尊攘派串通而分裂,清河回江户不久被暗杀。留在京都的近藤勇、芹泽鸭等归属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支配,组成新撰组。



新选组(又名“新撰组”,日语“选”与“撰”同音),外号“壬生狼”,在成立初期得到当时担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支持,并纳入会津藩编制。新选组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中,重创了京都内提倡尊王攘夷的激进派。新选组最为人所知的特色有“诚”字队旗、衣袖上印有山形图案的独特羽织(一种外衣)、严厉的“局中法度”(为维持组织纪律而采用的严厉规条)等。
新选组是民间与幕府联合的组织,为时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所支持。日本幕末时期,反幕府浪士常在京都刺杀幕府官员及亲幕府人士。因此,出现了新选组内部的主流派——“佐幕派”不断肃清反对派。
中文名
新选组
外文名
新選組(しんせんぐみ shinsengumi)
别名
新撰组、壬生狼
成立时间
1863年3月
局长
近藤勇
总长
山南敬助
副长
土方岁三
参谋
伊东甲子太郎
解散时间
1869年
重大事件
戊辰战争等
历史沿革
文久二年(1862年),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茂上京之际,清河八郎提议募集浪士组成将军警护,得到幕府采纳。江户幕府采取怀柔政策控制浪人,特组织浪士组。
文久三年(1863年)二月(日本旧历,下同),200多名浪士到达京都。清河与勤王势力私通,企图把那些浪士作为天皇配置下的兵力。计划败露后,清河及200余人离开京都,向江户进发。以近藤勇、土方岁三为中心的试卫馆派及以芹泽鸭为中心的水户浪士留在京都。
同年三月,近藤勇、芹泽鸭等人成立新选组的前身“壬生浪士组”(又名“精忠浪士组”),从此新选组又被称为“壬生狼”。他们在壬生村招募新成员,组成了36人的队伍。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委派他们维持京都市内治安,对付倒幕派的浪士们。因领导人之一清河八郎与尊攘派串通而分裂,清河回江户不久被暗杀。留在京都的近藤勇、芹泽鸭等归属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支配,组成新撰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