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神奇的货币(mystical currency)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货币的本质(nature of currency)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Meaning of the wares)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
从含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2)、不用于交换、不是劳动产品的都不是商品;
思考:
农民种的菜是不是商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己吃的不是,用于卖的是,送给人的、烂的喂猪的不是)
假冒伪劣、偷盗抢劫而来的是不是商品?(也凝结人类劳动,也为了交换,所以理论上是商品。但从法律角度看,不可成为商品)
礼品是不是商品?(逢年过节,同学们都要相互赠送礼品,有些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送给朋友,有些同学从商店买来的礼品送给朋友。自己制作的礼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来交换的劳动商品,所以不是商品。同学买来的礼物,在商店、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来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
废品是不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种劳动产品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并用于交换,它就成了商品。判断废品是不是商品,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废品因缺乏应有的使用价值,不能作为合格商品进行交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是商品。但是废品可以回收加工,卖给废品经营者。有些废品,虽然从其最初充当商品的角度而言已毫无用处,但作为另一种商品,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如废旧汽车作为汽车来说,已不是商品,但作为钢铁而言,它既是劳动产品,也可用于交换,因此也可成为商品。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只有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废品,才不是商品。
误区一:纪念币不是商品。
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由金、银或合金等材料制成,它本身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且其价值与纪念币的面值基本相当,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进行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使用。
误区二:无形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一切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具备“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两个基本特点就是商品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形的商品很多,但无形的商品也不少,如知识、技术、服务、信息等,它们的产生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要用于交换,就完成了从普通劳动产品向商品的转变。
2、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Value---in----use)
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商品必然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空气、阳光等)。
(2)商品的价值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⑴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肯定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也不是商品。
⑵如果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是不用来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⑶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物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商品。
因此:二者的关系是:
联系: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注意.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误)举例:空气
对立(区别):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品的购买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开时意味者交换的实现。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货币的本质(nature of currency)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Meaning of the wares)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
从含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2)、不用于交换、不是劳动产品的都不是商品;
思考:
农民种的菜是不是商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己吃的不是,用于卖的是,送给人的、烂的喂猪的不是)
假冒伪劣、偷盗抢劫而来的是不是商品?(也凝结人类劳动,也为了交换,所以理论上是商品。但从法律角度看,不可成为商品)
礼品是不是商品?(逢年过节,同学们都要相互赠送礼品,有些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送给朋友,有些同学从商店买来的礼品送给朋友。自己制作的礼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来交换的劳动商品,所以不是商品。同学买来的礼物,在商店、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来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
废品是不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种劳动产品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并用于交换,它就成了商品。判断废品是不是商品,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废品因缺乏应有的使用价值,不能作为合格商品进行交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是商品。但是废品可以回收加工,卖给废品经营者。有些废品,虽然从其最初充当商品的角度而言已毫无用处,但作为另一种商品,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如废旧汽车作为汽车来说,已不是商品,但作为钢铁而言,它既是劳动产品,也可用于交换,因此也可成为商品。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只有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废品,才不是商品。
误区一:纪念币不是商品。
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由金、银或合金等材料制成,它本身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且其价值与纪念币的面值基本相当,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进行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使用。
误区二:无形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一切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具备“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两个基本特点就是商品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形的商品很多,但无形的商品也不少,如知识、技术、服务、信息等,它们的产生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要用于交换,就完成了从普通劳动产品向商品的转变。
2、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Value---in----use)
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商品必然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空气、阳光等)。
(2)商品的价值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⑴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肯定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也不是商品。
⑵如果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是不用来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⑶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物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一定是商品。
因此:二者的关系是:
联系: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注意.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误)举例:空气
对立(区别):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品的购买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开时意味者交换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