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318贴子:10,047,275

说说《红楼梦》的败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说《红楼梦》的败笔
随着周汝昌、冯其庸等老一代“红学家”的陆续告别人世,我想《红楼梦》这部书大概也会慢慢走下神坛,回归作为一部普通文学作品的实际地位了。我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平心而论,《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但绝非像有些人吹捧的那样高不可攀。其实,细细一品,《红楼梦》中有许许多多明显的败笔。
1、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时,宝玉只有7岁,黛玉6岁,书中描写的两个人的言行心理哪像个儿童,也难为电视剧胡编乱造,选两个十七八岁的大演员来应付观众。
2、贾宝玉是个和袭人发生过性关系的人,也和秦钟等人搞过同性恋,可是,作者又忽然让贾宝玉恢复为一个仿佛不懂男女性爱的懵懂少年。似乎已经是一个被阉割了的太监,几乎没有性爱经历,只是一味“意yin”。请诸位男性网友扪心自问,当你有过第一次性经历后,还能不能和几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日夜同居一室,(其中还包括像晴雯一样的妖媚女子)而秋毫无犯。
(虽然《红楼梦》中有碧痕一起洗澡的暗示,但一笔带过,含糊其辞)
3、贯穿全书的通灵宝玉,是从王夫人产道里产出的一块玉石,“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玉”,似乎金庸认为应该是子宫结石,也许这是金庸开玩笑的说法。一部现实主义极强的作品竟然建立在这样一个荒诞不经,仿佛是《西游记》中的石猴一样的东西上面。真令人觉得牵强不堪,严重影响了审美的连续性。这应该是一处大大的败笔。
4、我怀疑《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未必是红楼梦作者)与赵姨娘有仇,他不惜用大量篇幅把赵姨娘写得庸俗不堪,作者显示出一种很偏激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气急败坏)这些都是《红楼梦》的败笔。赵姨娘和马道婆对贾宝玉王熙凤实施魇魔法能是真实的吗?只有傻叉读者才会相信,这些纯属作者胡编乱造,目的就是为了抹黑赵姨娘。有些评论者还郑重其事拿这件事来分析赵姨娘的狠毒,真是**。
我真不明白,红楼梦的败笔比比皆是,一些所谓红学家,整天摇头晃脑,沉醉其中,不知想些什么。


1楼2017-02-10 17:25回复
    一、 当年拍87版红楼梦电视剧,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21岁,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19岁,那么,为什么让青年演员去扮演6、7岁的角色呢,因为让6、7岁小演员说宝黛初会面的台词,实在令人感到不伦不类,这更证明了《红楼梦》描写的荒唐。其实,一直到《红楼梦》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的年龄才是十四岁,应该说《红楼梦》大半部写的是儿童文学,我们不排除古人成熟早,成年期早的特殊原因,但是,你看看《红楼梦》中有几处真正体现了少年儿童的特点呢?仿佛宝黛一出场就已经是成熟的青年人了,满口文辞,动辄参禅。我感觉《红楼梦》不是在写一群少年男女的生活,而是《红楼梦》作者在操纵一群少年男女木偶,他们不过是《红楼梦》作者的传声筒而已。
    二、 作为一部少男少女爱情占主要分量的小说,他们的性爱活动和爱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红楼梦》作者,避而不写贾宝玉日常的性爱活动(特殊一两次除外),前后矛盾,风格龃龉,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目睹秦钟与智能的偷情、茗烟与万儿偷情,面对他们对女孩肉体要求的急切和强烈,贾宝玉毫不动心,似乎已经被阉割成太监了一样。也许宝玉回房后会对袭人和众丫鬟也会如法炮制,狂风骤雨一通。可是书中毫无所言。反而像痴呆儿一样,面对薛宝钗的一段白白的臂膀发呆。如果你曾经从十二三岁的男孩经历过,你认为这可信吗?
    三、 有人说通灵宝玉的情节类似于今天的穿越小说,可是,所谓穿越情节,不过是一个时空转换器而已,转换之后,就不会对情节有持续影响。而《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是重要道具,每到关键时刻,就会发挥作用,如果没有通灵宝玉,下面的情节就无法展开。你说,一部现实主义描写的小说,关键情节要靠一块子虚乌有的子宫结石来推动,这合理吗?这就相当于贾宝玉手里有一个类似孙悟空金箍棒的宝贝。如果说贾宝玉经常从耳朵中抽出金箍棒,晃一晃碗口般粗细,然后,与林黛玉共同欣赏金箍棒,这样的红楼梦,你还看下去了吗?
    四、 说到赵姨娘和马道婆对贾宝玉王熙凤实施魇魔法这件事,,在《红楼梦》中,这是一大段现实生活情节,活灵活现,真真切切。难道这不是《红楼梦》作者在胡编乱造吗?请记住,《红楼梦》不是《聊斋志异》,不是《西游记》。这种写法,十分荒唐。
    五、 晚明抗清少年英雄夏完淳,十四五岁时候的诗歌也有可观之处,但是这么大一群少年男女,写诗词如此密集,知识面如此丰富,的确是作者艺术加工过甚,很难令人信服,我认为是《红楼梦》作者的代笔痕迹太重了,已经忘记了艺术的原则,迫不及待地把成人的思想和文字水平塞进少年头脑里面。
    我们已经被所谓的“红学家”洗脑时间太长了,已经失去了对《红楼梦》正常判断的能力了。如果我们打破对《红楼梦》的迷信,我们会发现《红楼梦》禁不起推敲的地方太多了。


    2楼2017-02-10 17:26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们多年来神化《红楼梦》已经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说到《红楼梦》的败笔,总有所谓的“红学家”和红迷们找出各种理由为《红楼梦》作者开脱和解释,而这些“红学家”和红迷们对《红楼梦》破绽百出的漏洞,选择性失明,视若无睹。一些不懂《红楼梦》的人,还有一些根本连《红楼梦》都没读完的所谓“红学爱好者”也随帮唱曲,随声附和,对《红楼梦》赞不绝口。


      3楼2017-02-10 17:27
      回复
        尽管《红楼梦》有许多精彩的地方,也有许多令人赞叹的构思,但其基本情节结构的弊端和众多细节的硬伤,是不容回避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对此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所谓的红学,为《红楼梦》增加了许多冗赘的负担,而且红楼梦的评论,许多都是匪夷所思的怪论。
        比如把一个不求上进,没有责任心,爱吃喝玩乐,写诗作赋,成天泡在一群女孩子中间的普通懒散少年贾宝玉,评论为所谓反封建的形象,这就是过去《红楼梦》评论中,常出现的怪论。(如果这么舒服地就可以做反封建勇士,那么,我第一个报名。)
        比如把一群贪恋富贵虚荣,一旦被驱离荣宁二府或大观园,或寻死跳井、或消极待死,强烈渴望接受封建压迫的丫鬟们,称为极具反抗性的劳动人民妇女形象,这又是一种怪论。
        把对生母感情凉薄,势利刁蛮的探春,把喜怒无常,对丫鬟刻薄,对王夫人胆怯撒谎的晴雯吹捧得无以复加的所谓评论,又是红学家们的一贯论调。这也是一种怪论。
        我的有些观点是有人提过,比如年龄问题,比如赵姨娘的问题,但有些肯定没人提过,或者根本没作为败笔提过,其实,《红楼梦》中的败笔很多,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很多,过去,所谓的红学家们,强调的都是《红楼梦》的正面价值。《红楼梦》在遣词造句方面,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一些缺点是很明显的。比如:“冷笑”一词,频繁出现,其实《红楼梦》中的许多“冷笑”根本就不是“冷笑”。这一点显示出《红楼梦》作者词汇的贫乏。


        4楼2017-02-10 17:27
        回复
          一部小说,它的背景环境设定可以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是浪漫主义的。也可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设定,小说的故事演变都要符合它所设定的环境逻辑。不能胡乱来。比如《封神榜》、《西游记》、《聊斋志异》就是浪漫主义,你怎么神奇变化,读者都不会有意见,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有精灵古怪的东西,但不过是一段插曲,你可以看做是夸张和点缀,并不影响主要情节的推进。你完全可以略去不去考虑。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木牛流马、于吉、左慈等等,包括诸葛亮也被称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即使是这样,这些描写也被称作是《三国演义》中的败笔。
          比如《水浒传》的九天玄女、戴宗的甲马,公孙胜做法,等等也有神秘莫测的成分。这些也无所谓,把它看成是夸张和点缀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不影响主要情节推进。比如《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子、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女娲补天云云,我们也都可以接受。
          但是,《红楼梦》致命弱点在于,作为以现实主义为基本背景的小说,它的许多主要情节却建立在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上,这就太要命了。通灵宝玉——这块莫名其妙的子宫结石,一会丢了,一会儿和尚送回来了,一会和金麒麟配对,一会和金锁配对,而且贾宝玉的命运变化竟然就建立在这块子宫结石上面。而且写的真真切切,包括现实生活细节。这块子宫结石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假如《水浒传》大部分情节写戴宗的神行甲马忽然丢失,忽然找回,整个梁山泊的英雄们为了从高俅手中夺回这副神行甲马而大打出手,《三国演义》写关云长骑着木牛流马打仗,你还看下去了吗?
          问题是,在红学家的笔下,《红楼梦》中的这块“子宫结石”不仅不是败笔,还是神来之笔,分析来分析去,赞不绝口。也有人把责任推到高鹗身上,但是,一部小说问世后,我们就事论事,评价这部小说就可以了,不必去区分作者的责任问题,更何况后四十回是作者的原稿连缀而成,还是高鹗续成的,尚无结论呢。
          记得台湾曾经在电台播放《红楼梦》长篇小说时,找到胡适,希望他在播出前说几句歌颂《红楼梦》的话,胡适很冷漠地说,《红楼梦》艺术上还赶不上《镜花缘》,没有什么可说的。


          5楼2017-02-10 17:28
          回复
            如果打破对《红楼梦》的迷信,我们会发现《红楼梦》是一部漏洞百出、败笔众多的比较优秀作品。


            6楼2017-02-10 17:34
            收起回复
              如都像你所说的“败笔”弥补上了, 那才是真正的不上台面的世俗小说


              IP属地:上海13楼2017-02-10 17:50
              回复
                完全以今天的价值观看清朝出品的小说,是不是很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10 17:5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完全不想说什么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02-10 18:00
                  回复
                    我会喊66666666666666666666666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02-10 18:06
                    回复
                      娱乐的说
                      前80回可能也是篡改版
                      原版估计都不知道写啥了
                      感觉红楼里年龄最乱了
                      也许真的不是一个人写的
                      都是为了各种需要在原版上乱改
                      最后
                      彻底邪乎了


                      IP属地:北京19楼2017-02-10 18:17
                      收起回复
                        不必较真,小说能流传至今亦不容易,恐怕也有些许改动的面貌全非了。


                        IP属地:河南23楼2017-02-10 19:09
                        回复
                          《红楼梦》的败笔还有许多,待我慢慢道来。


                          24楼2017-02-20 0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