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李海
出生日期:1976年8月
籍 贯:天津
性 别:男
民 族:汉
职 称:副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
工作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通信地址:天津市中国民航大学南院海航科技大厦D301
邮政编码:300300
电 话:022-24092437(办)
电子邮箱:haili@cauc.edu.cn elisha1976@163.com
微 信:13602155208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简介
●1995.9-1999.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测控工程与仪器系,学士
●1999.9-200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
●2003.3-2008.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2009.4-2011.12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2012.1-2015.12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6.1至今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2012.1至今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5.10-2015.12 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Wollongong, 访问学者
与该校电子、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推荐优秀硕士毕业生出国深造
三、学术兼职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国际刊物IEEETrans On GRS 的审稿人
●国际刊物IET Radar, Sonar &Navigation的审稿人
●国际刊物IEEE GRS Letters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中国科学》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电子学报》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电子与信息学报》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宇航学报》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的审稿人
●国内重要核心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的审稿人
●受邀成为国际雷达会议(2016 CI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dar)分会主席
●受邀成为IET国际雷达会议(IET InternationalRadar Conference 2013)的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成员
●受邀成为IET International RadarConference 2013的审稿专家
四、荣誉称号
●2012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我校共2人)
●2012年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称号(我校共6人)
●2013年入选中国民航大学首届“蓝天青年学者”计划(我校共7人)
●2014年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我校共3人)
●2015年获得首届中国民航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3年获得中国民航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2014年获得中国民航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11年获得优秀教师标兵称号
●2011年获得海航园丁奖
●2010年被评为中国民航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2014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2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1年获得第十五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2010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6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获得全美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
●2014年获得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2013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天津赛区成功参赛奖
●2014年获得第九届“合泰”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天津市三等奖4项
●2013年获得第八届“合泰”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2012年获得第七届“盛群”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011年获得第六届“盛群”杯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
●连续3年指导(包括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连续4年指导(包括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连续3年指导(包括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民航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15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天津市"王克昌奖学金"
●2014年指导研究生获得九洲奖学金特等奖
五、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机载气象雷达信号处理
●分布式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
●自适应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
●动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
科研业绩: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载前视气象雷达增强型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61471365)”,总经费:80.0万元。2015~2018
[2]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载前视气象雷达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61071194)”,总经费:35.0万元。2011~2013
[3].作为第二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大场景下多极化SAR飞机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61571442)”的研究工作,总经费67.0万元。2016~2019
[4].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机载多通道气象雷达晴空湍流检测方法研究(U1633106)”的研究工作,总经费38.0万元。2017~2019
[5].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空间平台的空间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方法研究(61231017)”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60.0万元。2013~2017
[6].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失事飞机目标检测与识别(60979002)”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4.0万元。2010~2012
[7].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平台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60736009)”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00.0万元。2008~2011
[8].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雷达系统的空时频信号波形优化理论(60472097)”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8.0万元。2005~2007
[9].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雷达系统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60502045)”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8.0万元。2006~2008
[10].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防××ד×××雷达新概念、新体制研究”子专题:×××高程测量技术的研究工作,总经费90.0万元。2004~2007
[11].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国防××ד×××雷达新概念、新体制研究”子专题:×××误差估计与补偿方法的研究工作,总经费150.0万元。2005~2008
[12].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雷达信息获取与SAR影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总经费500.0万元。2006~2007
[13].主持完成某研究所项目“运输类飞机外部射频电磁环境分析与计算”,总经费:12.0万元。2014~2016
[14].作为第五完成人,参加某研究所项目“机载气象雷达系统设计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总经费29.0万元。2009~2011
[15].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航天集团某研究所的项目“×××调零处理器”的研究工作,总经费30.0万元。2003~2004
[16].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B类项目“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综合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总经费:20.0万元。2015~2016
[17].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类项目“航管监视雷达的风电场干扰及对抗技术研究(ZXH2011C006)”的研究工作,总经费8.0万元。2011~2013
[18].主持完成中国民航大学校级项目“基于联合像素模型的三维地形重构方法研究(2011kyE06)”,总经费:3.0万元。2011~2013
[19].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类项目“对配准误差稳健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ZXH 2009D018)”,总经费:4.5万元。2009~2011
[20].主持完成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 “对配准误差稳健的干涉相位估计方法研究(09QD03S)”,总经费:2.0万元。2009~2011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