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征四方的亚述帝国吧 关注:74贴子:3,610
  • 44回复贴,共1
一楼不发


1楼2017-07-03 12:43回复
    先水完再发


    2楼2017-07-03 12:43
    回复
      然后是正经的
      不能老看水上飘着的东西,时不时要看看陆地上的换换脑子。
      ~~~~分割~~~~~~
      古希腊重甲步兵攻击能力推测
      (一)长矛的攻击能力
      学者Gabriel和Matz曾经试验过很多古代武器的威力,自然也包括长矛,这里借用一下他们的结论。他们的实验者身高183厘米,体总82千克。显然这个水平大大超过了古希腊战士的平均水平,很可能城邦之中最高大的战士,形如艾阿斯之人才能达到这一水平。所以,实验结果应该会和古希腊重甲步兵真实水平有较大出入。实验的长矛只有680克,使用过肩姿势(如同投掷标枪)和低于肩膀的普通姿势刺击目标。最后的结果,两种姿势下速度分别为55.0英尺每秒,24英尺每秒。
      差别如此之大,不得不让人惊讶。简单计算动能的话,两者分别为95.0焦和18.0焦耳。
      关于青铜的防护能力,实验者使用了弓箭作为基础。结果是:若要穿透2mm厚的青铜,并达到致命穿深——两英寸,需要103.0焦耳。
      基于这一结果,Gabriel和Matz认为要穿透2mm厚的青铜并深入2英寸,长矛类武器需要186焦的动能。另外,他们居然还给出了击穿皮肤需要3焦耳,击穿肌肉、骨骼和衣物合计需要92焦耳这一论断。如果是攻击头盔,56~79.0fpds即可造成严重伤害,即76J~107J。
      基于这一推测,两位学者认为古希腊的长矛完全没有能力对2mm厚的青铜铠甲造成致命伤,或许只有双手斧才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头盔的防护能力要弱一些,足够强的长矛刺击可以形成一定的伤害。
      他们认为,在古代希腊语世界,站在不同阵线的两队重甲步兵会惊讶的发现,手中的长矛完全不能给予对手足够的伤害。
      奇怪的是,两位学者仔细研读了伊利亚特后,发现荷马给出的伤害大部分足以致命,并且多集中在头部和颈部。这和实验结论似乎相悖。
      对此有两种似乎可接受的解释:
      1.伤害多集中在头部和颈部说明当时的希腊勇士也知道直接刺铠甲用处不大,和之前的论断基本吻合。
      2.这说明当时的铠甲也并非坚不可摧,虽然科林斯头盔向下延伸的护颈面积还算可以,但是应该可以“比较容易”地刺穿。
      我们可以沿着两位学者的思路继续,参考其他学者的实验,逐一考虑其他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尽可能还原2500年前的真实面貌。
      (二)长矛的宽度
      从矛尖处开始算起,常见的希腊重甲步兵长矛在离尖端两英寸处的宽度是3.8厘米(约1.5英寸)。这实际上比两位学者使用的矛头要窄一些。缩小宽度后,显而易见希腊长矛可以以更小的速度穿透同样的铜板。对其进行的修正的另一位学者重新计算后认为,153.0J的能量就可以击穿2毫米厚的青铜甲。
      (三)铠甲的真实厚度
      想当然的认为青铜盔甲厚度有2mm实在是太先入为主了。根据在奥林修斯和阿提卡发现的头盔,一些,或者说很大一部分铠甲的厚度实际上只有一毫米。
      厚度对铠甲防御能力的影响因素不言而喻,自然是越后越强。另一位学者威廉姆斯计算了击穿不同厚度的中世纪铁甲所需能量的差别。
      不同厚度的青铜甲应当也遵循这一原则。
      厚度 : 1.0mm 1.5mm 2.0mm 2.5mm 3.0mm 3.5mm
      能量加成:单位一 1.9X 2.9X 4.1X 5.5X 7.0X
      如果套用这一结论,击穿1.0mm青铜并形成致命伤,所需的能量将仅需52.9J。
      如果认为1.5毫米更有代表性,则也只需要100.5J的动能。


      4楼2017-07-03 12:49
      回复
        (四)盔甲的角度
        继续考虑其他因素,长矛刺击铠甲时的角度必然会大大影响实际穿透效果。Gabriel和Matz的基础实验,被弓箭射击的铜板已经和水平面摆成了近似45度的夹角。这是为了模拟实战时武器和盔甲之间的夹角。诚然,实战中长矛击中盔甲时的角度或许要更小一些,因此实际效果大概能更好一些。但是考虑到士兵的站姿,以及盔甲不同部位复杂的曲面,实际情况会相当复杂。
        将不同的厚度和角度组合以后,可以得到以下表格。

        可见,使用680克的希腊长矛,过肩攻击,最大可以击穿2毫米厚夹角45度的青铜板。可以击穿任意角度的1.5毫米的青铜甲,且穿深可以达到两英寸。
        这样看来,真正的古希腊青铜盔甲面对长矛应该十分无力才对。
        (五)长矛的重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长矛的重量,不论是Gabriel和Matz的实验(680克),还是研究古希腊军史的另一位专家,Blyth进行的实验(800克长矛),都太轻了。
        2.1米长的希腊长矛,加上配重以后能达到3.1磅(1.4千克)。道具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配重,而且都短了一点。
        如果是使用3.1磅的长矛,结合之前的数据。过肩攻击和正常刺击,动能将分别达到198j和38J。如果是过肩攻击。足以击穿任何希腊战士的防御。
        但是还有两个问题:(1)使用3.1磅的长矛,还能保持55英尺每秒的速度吗?
        (2)实验者仅仅是拿着长矛实验,如果全身披挂铠甲,组成重甲步兵方阵,还能保持那种刺击速度吗?
        答案居然真的是否定的。
        (六)盔甲,盾牌对刺击速度的影响
        新的实验者身高5英尺5英寸(168cm),体重75千克,全身披挂铠甲,手持古希腊盾牌。以过肩姿势,正常低肩姿势,反手和最低位置四中方式各刺5次,记录每种姿势的平均水平。结果实在是出乎意料,正常姿势的速度居然变为最高,但也只有26.6英尺美妙。其他最低位置达到了26英尺每秒。其他两种方式都是21英尺每秒。四种方式实际上没什么差别。普通的低肩位刺击也并不比上述两位学者的更加高大的实验者慢(168厘米比183厘米,26.6英尺每秒比24英尺每秒)
        这样的话,这组数据中最大的动能是46.5J,最低也有约30J,和上一个实验相比,动能大大减少。
        结合之前的盔甲防护能力,可以在夹角40度内对1.0毫米的青铜铠甲构成严重威胁。
        对1.5毫米,接近垂直的青铜铠甲有一定威胁,随着倾角增大将越来越无力。对于摆角很大的1.5毫米青铜或者2.0毫米的青铜基本没有威胁。
        可见,最接近事实的情况大概是:在重甲步兵方阵对撞时,古希腊的盔甲能够有效保护战士的身体,只有比较精确且全力以赴的攻击才能造成比较大的伤害。


        5楼2017-07-03 17:37
        收起回复
          然而这个结论还是存在问题:
          (七)盔甲的硬度、韧性和杂质等因素
          古代打造盔甲的工艺决定了古代盔甲的硬度能处于什么水平,不同工艺的盔甲防护水平有相对的差距。经过回火工艺的盔甲更易于加工,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韧性。同时,加热时达到的温度也会影响金属最终的硬度。例如,加热到600摄氏度的青铜盔甲可以比
          加热到800度的硬大约32%。早期的古希腊盔甲,基本上可以推测于800摄氏度回火,最终的硬度只有100Brinell。
          金属同样可以冷锻。所谓冷锻就是在回复温度以下进行加工,可以增加硬度。对于青铜盔甲来说,这需要不断的再回火打造。这反而容易导致青铜甲变得易碎。许多后期的科林斯盔的确有冷锻的痕迹。通过回火冷锻加工,盔甲的硬度达到了160B。比之钢剑自然是差得远,当然,对于古风时期的盔甲也不能强求。硬度更好的盔甲可以做的更薄,在减重的情况下获得类似的防护能力。古希腊人应该了解这一点,早期古典的盔甲比古风时期的的确要薄一些,同时更硬一些。
          盔甲里的杂质也会影响盔甲的防护能力。自然,杂质越少盔甲的防护效能将更优异。据称,每增加大约1~2%的杂质,就会导致盔甲的韧性下降25%。青铜中各部分的组分也会影响其硬度,一般来说铜含量越多,就会越软。但是锡的含量太高,则会太脆。通过金相分析,古希腊的盔甲中,锡的含量大概在7.1~11.8%之间,古典和古风时期的盔甲含锡量则没有显著差别。
          但是,不论是Gabriel和Matz,还是Blyth先生,他们都没有给出实验的所谓青铜板究竟是对应古风还是早期古典时期的水平。这样的话,几个实验综合得出的结论,和历史情况的吻合度究竟如何,仍然有待商榷。
          (八)衣物的影响
          盔甲当然不能直接和身体接触,不管是头盔还是胸甲都需要一定的内衬。早期的科林斯头盔由于曲率的问题,和头骨应当有1厘米的间隔。可见这部分用该有内衬填充,或许还有毛毡帽。晚期的科林斯头盔发生了一些变化,大约前4世纪,头盔前端隆起的部分离开前额大约有2厘米,里面自然需要填充更厚的内衬。和头盔类似,胸甲大部分面积同样离开皮肤至少1厘米,具体数值取决于铠甲的松紧程度。除了正常的衣物之外,在肩膀上可能还披有毛毡一类的内衬,即防磨损也可提供额外防护。
          因为这些内衬的存在,想要穿透盔甲变得更麻烦了。考虑到长矛的形状,仅仅穿透盔甲和再深入2厘米所需的能量必然有很大差别。这样的话,结合之前的数据,Everson所认为的“精确瞄准就能刺穿盔甲”或许有点夸大其词了,或者说,既是刺穿了盔甲,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九)体力因素
          **************************************


          6楼2017-07-03 17:44
          回复
            有没有马其顿长矛和罗马盾牌和盔甲的测试?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7-04 10:58
            收起回复
              关于亚麻甲和青铜甲。汉森的结论是,1厘米厚的亚麻甲对弓箭的防护能力大体相当于2mm的青铜板,但是前者的重量大约只有后者的一半。而且前者还带有0.5mm的铁皮插板,加上插板以后,这个水平的亚麻甲重量类似于1.5mm左右的青铜。实际上,大部分古希腊青铜胸甲也就这么厚。
              也就是说,亚麻甲防护能力远远超过青铜甲。
              前五世纪,希腊花瓶上亚麻甲的增多并不是攻大于防导致轻装化,其实是古希腊人选择了更好的盔甲。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7-07-17 15:39
              收起回复
                话说这贴本大王转一下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7-19 10:44
                收起回复
                  话说小楼主清不清楚罗马海军从一布开始到三马之间海上打过几次败仗?这个时间段内海上有没有谁能和罗马对抗的?(另,一布迦太基海军战绩感觉太惨烈了。。。)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7-22 18:44
                  收起回复
                    关于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崛起时期的长矛盔甲对比。
                    亚麻甲使用不同的胶水粘会导致对矛头箭头的防护能力出现15%左右的浮动,同时由于编织的问题以及亚麻本身的厚度不一,同样厚度的亚麻甲防护水平有比较大的浮动。
                    基本上1厘米厚的亚麻甲,重量和1毫米厚的青铜甲差不多,对萨里沙长矛的防护水平则在1~毫米的青铜之间(古希腊,含锡10%硬度一百多B的青铜)换句话说,没有插板的希腊亚麻甲防护能力确实高于青铜青铜甲,如果加入插板防护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
                    马其顿官兵手中萨里沙矛的攻击能力
                    复原标准:木杆使用0.85克每立方厘米的橡木,长5.05米,直径3.5厘米复原。将重心控制住离末端96cm的位置,使用1千克的配重,174克的木仓头。最终总长5.7米,重5.5千克。
                    还是那位挥古希腊重步兵长矛的志愿者来测试(身高168cm),全身披挂亚麻甲,左臂执盾牌(直径64cm),多次测试的平均速度是20英尺每秒。
                    比古希腊重步兵矛要慢(20比26)
                    但是由于长矛相当重,实际动能大大超过重步兵的武器(46J),达到了110J,甚至超过了不披挂盔甲使用普通矛全力发挥的刺击能量(95J)
                    即是考虑各种倾斜角度,萨里沙长矛有足够把握威胁任何厚度低于1.5mm(含)的古希腊青铜甲。
                    也能威胁普通的1cm厚的亚麻甲。
                    只有更厚的亚麻甲(约1.5cm,27层以上?)或者加了铁插板的亚麻甲才能抵挡萨里沙矛。
                    结合一些文献中所述的"萨里沙矛轻易传统了胸甲"
                    恐怕实验结果和实际情况已经相差不大了。
                    马其顿的pike phalanx确实是spear phalanx的攻防全面升级版
                    对了,@萨克森近卫骑兵
                    前8.7世纪的亚述是什么情况来跟爱琴海的希腊人对比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7-07-27 17:41
                    收起回复
                      好东西,收了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8-04 23:30
                      回复
                        话说这个该怎么看?窝表示看不明白啊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17 20:07
                        收起回复
                          乃知道这个事情的详细情况吗?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15 12:20
                          收起回复
                            问一下这些测试的出处是啥呢?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11-15 18: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