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在《乞巧》這首詩中清楚地反映了唐代民間七夕乞巧的盛況。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這一風俗起源於漢代,其起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一路沿著魏晉南北朝、唐代傳承,七夕節的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到宋朝時,除了穿針乞巧,還有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曬書-曬衣、吃巧果等活動。
西曆2017年8月27日,夏曆丁酉年七月初六,古華文化社在蘭陵書院成功舉辦了七夕傳統民俗體驗活動。

西曆2017年8月27日,夏曆丁酉年七月初六,古華文化社在蘭陵書院成功舉辦了七夕傳統民俗體驗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