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党。1939年,朱溪东奉江苏省委指示,随崇明抗日自卫总队北撤至海启,以配合新四军东进。1940年新四军东进海启后,先后任崇启海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
自27日起,新四军先遣队从红军团、沙兵团各抽出3个大营作为6个团分别补充进金山守备区的52师、60师、62师和金山卫师的3个旅,当时在做这些调动的时候,并未料到日军主要打击会落到崇明岛头上。崇北防御指挥部成立后,综合考虑各部战力,红军团、汉工团、沙兵团都已补增到6个营编制(为了不引起猜忌,团的名称不变,编制超额扩大),红军团抽走3个营后加上千余人的补训大队仍有近6千人,沙兵团抽走3个营后加上2个千余人的补训营还有约8千人,长兴岛守备队则编有9个大队(营),其中的横沙岛守备大队兵员达2千余人,每座炮台设营级的炮台守备队。因此林总指挥把长兴岛的陆战师2旅汉工团调到江北启东地区,命令由启东抗日义勇队队长沈维岳统一指挥启东地区的启东抗日义勇队、陆战师汉工团(有6个营)和启东保安大队(千余人)防守启东地区;命令崇北防御指挥部副总指挥廖徵流指挥南通地区57军一个团、江苏保安总队的两个团和南通保安大队负责南通地区防务并作为启东防务的预备队;命令李元龙副总指挥统一指挥陆战师红军团和沙兵团、海军楚字炮台负责崇明岛和崇北水道防务;命令参谋长凌子风统一指挥长兴岛守备队、海军永字炮台和长兴岛岸基鱼雷队、横沙岛守备大队负责长兴岛、横沙岛和中间水道防务;命令关子良副总指挥统一指挥海门保安大队和海门炮台负责海门隘口防务。
崇北防御指挥部对日军打通崇北水道或中间水道的企图也有所估计。防御策略是,中间水道与崇北水道相比,由于中间水道在长兴岛北占总长度三分之二的部分都在吴淞口我军重舰炮火打击圈内,所以防御重点应该为崇北水道。估计到日军可能使用战列舰巨炮远程轰击摧毁一动不动的楚字炮台榛名、爱宕两舰体,李元龙副总指挥命令采取三项措施:
1 请海军工程队再将榛名拖动东移到港沿江段深槽,横过来搁沉2尺坐到深槽海底,这里8米深航道深槽宽度不过三百米出头,长222米的榛名横坐下去,两头的通过宽度狭窄,又各沉了一条几十吨的填满石块的小船,日本海军工程兵如不清理这些沉船障碍,万吨级重舰是过不去的;
2 榛名东移后距离爱宕22千米,仍在爱宕8吋炮有效射程之内,如不打掉爱宕,日本海军工程兵就无法清理榛名沉船障碍,如要打掉爱宕,必须使用射程更远的战列舰炮击,但战列舰距爱宕30千米的话距离榛名就只有8千米,将遭受榛名上残存的6吋炮轰击,因此又要在十几千米以外先轰掉榛名。李元龙跟杨廷林商量,能不能中止榛名的起复作业,这条船不要了,另外,能不能把实验中的356毫米火箭弹用到榛名的主炮上,先袭击鬼子一下。
杨廷林看到海门隘口炮台建立后,把巨舰榛名拖过海门隘口已不可能,除非再把海门炮台沉船浮起来拖开,榛名拖过去再恢复,工程上可行,时间上却来不及了。听到李元龙的方案,杨廷林把心一横,放弃榛名,把一小批赶制出来的356毫米火箭弹都送上去,又组织一批火箭弹试验人员和海军炮手成立榛名突击队(不叫敢死队),任务是奇袭敌战列舰,打完炮弹就撤。
3 接到杨廷林的答复,李元龙立即作出第三项布置,把榛名上能拆凑的11套6吋炮管炮件拆下来,5套拼装到爱宕上,6套拼装到海门炮台上。在日军17师团登陆启东地区进入江北岸搜索时,命令各炮台不许开炮,给日军以榛名、爱宕上炮不能用或者没有炮弹的假象。
部署匆匆进行,尚未完工,日军长门号的炮击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