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桃花山,鲁智深的T型台二.
鲁智深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蔑视一切的神佛鬼怪,敢于指着和尚骂秃驴,尽管他自已也是和尚.(估计都没意识到).就连面对忠义化身的关二哥,也能说出"他也只是个人",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话,但唯独有一人,却是他万万不敢仰视,在他心中有如神般的存在,这就是智真长老.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真是没得说.一闹五台山时,智真长老不但没罚鲁智深,还送他衣服,鞋袜,不痛不痒的说了两句就了事.二闹五台山时,又为他谋定了去处,送了程仪,临走时,还奉送四句偈语,据说里面的内容是天机一般的东西.山门外的金刚,不过是泥胎彩塑,骗人的玩意,但智真长老不同,那可是真神仙呀.鲁智深心里是把智真长老当成了指路明灯,走时是九拜而别.九拜,是水浒里规格最高的拜礼之一,全书也就出现了这一次,可见智真在鲁智深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当然,我们知道智真就一神棍,他对鲁智深不是爱,而是怕,那为什么他的偈语后来又一一应验了呢?你看遇林而起,不就是碰见林冲吗?遇山而富,不就是在二龙山落草吗?遇水而兴,水泊梁山,多兴旺!遇江而止,钱塘江坐化,那不就是终结吗?这都准得没边了,要搁在现代,完全是王大师一样的人物.各位,这里面有个说法.当你十分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他的话你总会想着去印证,就算有时对不太上,也会自行脑补.智真或许只是随口那么一说,智深就奉若神明,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处处求证,直至生命终结.后面我们会逐步说到这四句偈语,它也影响着剧情的走向.
到现在为止,鲁智深在我心目中的侠义形象已经荡然无存,那为什么作者又要安排一场醉打小霸王戏目呢?打了强行入赘的周通,解了刘太公的失女之危,怎么看都是行侠仗义的举动.很费解,于是我又读了几遍,忽然,有一句很古怪的话印入眼中.在打跑了周通,刘太公让人拿些酒来给鲁智深吃,并嘱咐不要过量时,鲁智深说:"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我做了一个代换,俗话说,有多大本事,便出多大气力,在这里我把第一个本事换成气力,这句话就成了"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气力,十分洒,便有十分的气力".看出来没有?气力是用来出的,出气力的多少是看酒的多少,酒是哪来的?是刘太公给的.换句话说,刘太公你给我多少酒,我便帮你出多少气力,等价交换的.明白了吧.鲁智深为什么要打周通?和侠义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不过是以此来换酒肉罢了.(为周通默哀一分钟)
周通肯定是被虐的对象,于是李忠出场了.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地方,比较着来看,我们更能清楚鲁智深的性格.鲁智深在上梁山前报了四次名,分别是刘太公,李忠,林冲,杨志,阵前报名三次,对李忠,对史进,对杨志,史进那次书中没交代,所以我们略过.每次报名内容都有差别.对刘太公,鲁智深说:"太公休慌.俺说与你,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鲁智深这么报名的目的是为了稳住刘太公,让他休慌,你看我不是无名之辈,是前军官,又打死过人,说明我孔武有力.对着李忠,他是这么说的:"洒家不是别人,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鲁达的便是.如今出了家,做和尚,唤做鲁智深."李忠是什么人?强盗.强盗最怕什么?官军.至于打死过人,就用不着拿出来晒了,哪个强盗手里没几条人命官司?对林冲和杨志,又是另一番报法,以后到了我们再说.在瓦罐寺,史进说他声音熟,让他报名,他却说是打了再说,碰上杨志也差不多,都是打了再说,唯独李忠,让他报名,他立马报了,不说先打后说的话,为什么?史进,杨志都是孤身一人,李忠身后还有一大群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智深非但不鲁莽,还很有心计,完全是扮猪吃虎的类型.
李忠请鲁智深到山寨小住几日,并椎牛宰马,安排筵席.要说起来,李忠弄的东西比五台山上的饭食不知好了多少,但没几天,鲁智深就得出他俩作事悭吝,不是个慷慨之人的结论,执意要走,并说:"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我看不出李忠,周通邀没邀鲁智深落草,书中没有交代,只说他二人苦留,想来应该是留他多住几日,就算邀过也只是出于礼貌.周通就不用说,好好的娘子一下子就没了,没想法不可能.李忠,那就更不愿他留在山寨.他没法忘掉那种近乎侮辱的举动,丢还银两,没法忘记那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再说了,李忠是因为打得过周通,所以做了大头领的位子,鲁智深入伙,怎么安排?在这么个人手下做事,能顺心吗?但总的来说,李忠,周通二人所为无可指责,要知道李忠和鲁智深不过是一面之交,吃了顿受气食,还差点赔掉二两银子,如今杀牛宰马,怎么也算涌泉相报了,但鲁智深给他俩的标签还是"不爽利".那怎么才算爽利呢?鲁提辖说:"见我纳头便拜,主动让出大寨主之位."做梦呐你.其实就算李忠让出头领之位,鲁智深也不会入伙,现在,他还没遇到那个让他而起的林呢.
鲁智深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蔑视一切的神佛鬼怪,敢于指着和尚骂秃驴,尽管他自已也是和尚.(估计都没意识到).就连面对忠义化身的关二哥,也能说出"他也只是个人",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话,但唯独有一人,却是他万万不敢仰视,在他心中有如神般的存在,这就是智真长老.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真是没得说.一闹五台山时,智真长老不但没罚鲁智深,还送他衣服,鞋袜,不痛不痒的说了两句就了事.二闹五台山时,又为他谋定了去处,送了程仪,临走时,还奉送四句偈语,据说里面的内容是天机一般的东西.山门外的金刚,不过是泥胎彩塑,骗人的玩意,但智真长老不同,那可是真神仙呀.鲁智深心里是把智真长老当成了指路明灯,走时是九拜而别.九拜,是水浒里规格最高的拜礼之一,全书也就出现了这一次,可见智真在鲁智深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当然,我们知道智真就一神棍,他对鲁智深不是爱,而是怕,那为什么他的偈语后来又一一应验了呢?你看遇林而起,不就是碰见林冲吗?遇山而富,不就是在二龙山落草吗?遇水而兴,水泊梁山,多兴旺!遇江而止,钱塘江坐化,那不就是终结吗?这都准得没边了,要搁在现代,完全是王大师一样的人物.各位,这里面有个说法.当你十分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他的话你总会想着去印证,就算有时对不太上,也会自行脑补.智真或许只是随口那么一说,智深就奉若神明,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处处求证,直至生命终结.后面我们会逐步说到这四句偈语,它也影响着剧情的走向.
到现在为止,鲁智深在我心目中的侠义形象已经荡然无存,那为什么作者又要安排一场醉打小霸王戏目呢?打了强行入赘的周通,解了刘太公的失女之危,怎么看都是行侠仗义的举动.很费解,于是我又读了几遍,忽然,有一句很古怪的话印入眼中.在打跑了周通,刘太公让人拿些酒来给鲁智深吃,并嘱咐不要过量时,鲁智深说:"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我做了一个代换,俗话说,有多大本事,便出多大气力,在这里我把第一个本事换成气力,这句话就成了"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气力,十分洒,便有十分的气力".看出来没有?气力是用来出的,出气力的多少是看酒的多少,酒是哪来的?是刘太公给的.换句话说,刘太公你给我多少酒,我便帮你出多少气力,等价交换的.明白了吧.鲁智深为什么要打周通?和侠义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不过是以此来换酒肉罢了.(为周通默哀一分钟)
周通肯定是被虐的对象,于是李忠出场了.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地方,比较着来看,我们更能清楚鲁智深的性格.鲁智深在上梁山前报了四次名,分别是刘太公,李忠,林冲,杨志,阵前报名三次,对李忠,对史进,对杨志,史进那次书中没交代,所以我们略过.每次报名内容都有差别.对刘太公,鲁智深说:"太公休慌.俺说与你,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鲁智深这么报名的目的是为了稳住刘太公,让他休慌,你看我不是无名之辈,是前军官,又打死过人,说明我孔武有力.对着李忠,他是这么说的:"洒家不是别人,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鲁达的便是.如今出了家,做和尚,唤做鲁智深."李忠是什么人?强盗.强盗最怕什么?官军.至于打死过人,就用不着拿出来晒了,哪个强盗手里没几条人命官司?对林冲和杨志,又是另一番报法,以后到了我们再说.在瓦罐寺,史进说他声音熟,让他报名,他却说是打了再说,碰上杨志也差不多,都是打了再说,唯独李忠,让他报名,他立马报了,不说先打后说的话,为什么?史进,杨志都是孤身一人,李忠身后还有一大群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智深非但不鲁莽,还很有心计,完全是扮猪吃虎的类型.
李忠请鲁智深到山寨小住几日,并椎牛宰马,安排筵席.要说起来,李忠弄的东西比五台山上的饭食不知好了多少,但没几天,鲁智深就得出他俩作事悭吝,不是个慷慨之人的结论,执意要走,并说:"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我看不出李忠,周通邀没邀鲁智深落草,书中没有交代,只说他二人苦留,想来应该是留他多住几日,就算邀过也只是出于礼貌.周通就不用说,好好的娘子一下子就没了,没想法不可能.李忠,那就更不愿他留在山寨.他没法忘掉那种近乎侮辱的举动,丢还银两,没法忘记那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再说了,李忠是因为打得过周通,所以做了大头领的位子,鲁智深入伙,怎么安排?在这么个人手下做事,能顺心吗?但总的来说,李忠,周通二人所为无可指责,要知道李忠和鲁智深不过是一面之交,吃了顿受气食,还差点赔掉二两银子,如今杀牛宰马,怎么也算涌泉相报了,但鲁智深给他俩的标签还是"不爽利".那怎么才算爽利呢?鲁提辖说:"见我纳头便拜,主动让出大寨主之位."做梦呐你.其实就算李忠让出头领之位,鲁智深也不会入伙,现在,他还没遇到那个让他而起的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