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三十回就是罗贯中写的,感觉没有施耐庵写的好。不过水浒施耐庵的部分有元杂剧作为基础。罗贯中的部分是自己编的。罗贯中个人才华应该不在施耐庵之下。
从文笔,情节,人物刻画,写作手法,这些角度,三国演义毫无疑问是千锤百炼一等一的作品。
然而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想表达什么?三国演义贯穿全书的思想是什么?这些问题搞清了,你才知道三国演义写的到底是什么,才会理解三国演义为什么好。
初级读者看故事,进阶读者看文笔和人物,高阶读者看思想格调,最深的读者看社会人生。
有句话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少年人生观不立,见识不足,理解不了水浒里的世道黑暗人心险恶,反而可能会留于表面学会打打杀杀。所以少不看水浒。
老不看三国就耐人寻味了。为啥三国不能老人看,这个很多人都想不通。想不通的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没看懂三国的。
三国讲的是英雄,讲得是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是英雄人物的传记。谁是英雄?有名有姓的都是英雄,但英雄也有高下之分。
曹操,刘备,诸葛亮,关公,这都是一时的英雄豪杰。周郎烧赤壁,关公战长沙,刘备取西川,曹操平乌桓,一幕幕都是英雄们的实施。诸葛亮六出岐山,姜维九伐中原,曹操天下归心,这些都是名动天下的英雄豪杰,都在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但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们斗智斗勇的奋战固然精彩绝伦,最终得了天下的却是平平无奇的司马炎。
和曹刘这些英雄人物相比,司马炎算个什么货色?但最后得天下的却是他。诸葛亮六出岐山,无数英雄豪杰奋斗一生的结果,最后都归了司马炎。那这些英雄奋斗的价值又何在呢?
所以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的主题,是英雄们的史诗。老不看三国,英雄的人生,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看三国会看到你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