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化吧 关注:467贴子:5,466
  • 5回复贴,共1

八卦的修炼秘意(一)乾坤之门(修行之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乾坤平等
1,乾坤皆是混沌太极本体的大用流行,乾卦得太极之智能,坤卦得太极之慧能,智长于创造管理,慧长于感通和合,各有殊胜,不能说谁尊贵谁卑贱
2,河图为用之体,洛书为体之用
按河图,太和体不二而二,开出觉能,灵觉为火为艮,源能为水为坤。
《圣经》创世纪:“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那渊面是黑暗的。”
这个描述与河图的“天一生水,天二生火”可相互发明。
上帝即道,即太和源始。
坤为道之能——天水,艮为道之灵——天火。
灵隐于能,能化于灵。
从象征意来比喻,我们可以把艮灵看成上帝的天父面向,把坤能看成上帝的圣母面向,父母同体,阴阳合德,阴阳冲和,光性——光明界源始生命生成,是为光人类界。
3,在河图,艮灵坤能在次元创始后隐入太和心土——五中,在地祇界乾子为首,为太和灵能的精华投射,承坤母之大能禀艮父之大灵。
在河图坤为母,乾为子,坤母的大能由乾子显发。
按洛书,乾坤皆是混沌太极本体的大用流行,乾卦得太极之智能,坤卦得太极之慧能,智长于创造管理,慧长于感通和合,各有殊胜,不能说谁尊贵谁卑贱。
二,先天八卦——物质世界演化图式:
1,“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天(乾)南地(坤)北。
先天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坤六艮七坤八。


兑 巽
离 坎
震 艮

2,先天八卦据说为伏羲八卦
一二三四为佐,五六七八为佑。
佐佑地行——心人类界投射创造物质宇宙初始图式,就物质人类而言是无为法,所以叫先天。
乾为南天门,为通达心人类界的枢纽门户,所以在帛书《周易》里乾为键。乾为天门——物质界时间流——意识能量流。
坤为地库——物质界空间,及意识能量化形。
物质界时空交互,意识能量化形万类,乾坤合德,也不能说乾尊坤卑。乾是坤之体,坤是乾之用,体用一体不二。乾元坤元都在心元——心人类。
先天八卦可看成宇宙大爆炸开创物质界星云图。远古洪荒时代“水火不相射”。数无九,就是物质界创造还未完成还未究竟,还需有为法来接续创造。
接下来就是天人来到地球及别的星球,继续在物质界时空创造不已,经过长期艰苦卓越的开发,终于使地球及别的星球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居所,星球人类开发探索进化的体验历程久矣,今天人类已经很难记起是第几波文明了。
文王八卦是此期文明的结晶,现在说的第一轴心时代实际至少要推到文王时代才合适,孔子说“吾从周”,就是见证,当然从周不如从三皇五帝,不如从道,不如“从心之所欲。”
三 ,后天八卦---是地球时空生命世界的演化图

文王八卦——后天八卦,是地球时空生命世界的演化图,而且是父权时代的版本,后来被孔子儒家定为至尊,今天再泥古不化,那是太不进化了,也太不复古了,文王周孔是近古时代的人文权威,实际上他们并不一定是那个时代至高无上的智者,只不过影响后世巨大而已,影响巨大并不是真理的必须标志。
《周易》虽说是父权版本的易,但其中却也有伏羲以来太和易道的古意真意在,毕竟《周易》传承于古易,而且也应和了本期文明的历史必然。说必然是说文王的父权易是对应于欲界天的男神当权事实,天上天下一处戏。
乾象形为蛇,坤象形为龙为神,汉字确也藏着许多古老的秘密。圣经里的那条蛇说不定就是男权神系的象征,乾老大的那个天,哈哈,是什么样的一个天?智慧者自有明断。


1楼2018-01-25 15:11回复
    八卦的修炼秘意(二)卦的秘意
    一,泰卦
    泰卦属坤宫,坤上乾下,表神人——人之初在地空中也即地球上生活,斯时,女神,也就是姤卦的姤统治地球,所谓“皇天姤土”。
    二,姤卦
    天风姤卦:“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天下有风(凤),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财,通载,才。洪荒时代后的神人“参赞天地,铺相万物。”
    神人整治地球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即今天的天空,实际上应叫地空,而非天上神国的宇空。
    三,否卦
    神人时代后期,地球上的男性子民厌倦了女王的统治,开始猛烈反判。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战后,“天地不交,否。”不能保和太和,也不能各正性命,因为与自己在心网界的自主失去了联系,道德败坏,神性不能自主,地球人类开始变乱衰败。
    绝地封天,天地悬隔,心物联合的人堕落为物人类。物人类是一方面为赢得自治权而欢呼,一方面又为神能的迷失而无聊无助。
    否卦表征着父权制的到来。泰卦的卦体是坤宫,否卦的卦体是乾宫。
    否卦由乾宫三变而来,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否卦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神人时代之后,地上的逞强匪人得势了,正直的人是很不利的,因为这时地球人的本性是都想多贪多占,公平交易让位于巧取豪夺。
    否卦象辞:“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好人要示人俭朴,显出富足就会招来枪夺。可见天地不交的时代,地球人是多么野蛮强横。直言之,神人时代之后的人类史就是一部大春秋战国史。
    四,观卦
    偶开天眼觑红尘,天人有所不忍,就与地上有通灵能力的大巫沟通,教大巫(当时多半也是首领)神道设教,以便训化冥顽强暴的地球人,这就是原始宗教的起源。观卦道出了圣人(也即大巫)以神道设教的本意。
    以天人开示的易道,也即太和之道来建立宗教,从而以天道引领胜服天下人,这是中国古代宗教的原型。
    观卦上风下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宗教的教化应象风一样柔和无形,而宗教施教的场所——观(guan四声,白云观的“观”),须是有天神垂顾,得神力加持才能取信服人。所以先前的君王们都是以上观天上神道(省,视也。方,古义指天方),下观民众心性爱好,两者配合而设立宗教的。
    观卦:“舆而不荐,有孚颙若。”
    是说如何观天上神示的状态和仪式,如果象祭祀一般的鬼神那样用酒灌地迎神,你们是观不到的,喝酒迷狂的祭祀通灵是不能与天神勾通的,你们须是内心里真诚地仰慕天神,庄严肃穆地召请,才能得到天神的真实信息。
    观卦是乾宫四变而来,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也就是说观天之时应如临深渊,心无旁鹜,心无杂念,于空阔虚寂中感而遂通。这可以印证上面对观卦卦辞的解。观卦卦辞难解,一直众说纷纭。
    如果观的不正确,或正观而不行,就是互卦山地剥卦,那就会走上穷途末路。
    五,同人卦
    观卦接下去是天火同人卦,圣人行观以神道而设教的目的是同人,而只有以天下人过去共同尊崇的圣母(姤。凤王、女神之王)相号召,才能让自以为是、各各不同的人联合起来。
    同人互卦是天风姤卦,天下火凤的余光与隐密感召,才能联合统治不同的人群。


    2楼2018-01-25 15: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八卦的修炼秘意(三)三卦一炉开玄机---火天大有卦,雷天大壮卦,水地比卦。
      一,梦火天大有卦
      1,梦火天大有卦时,星空中现一白衣白发白须长者,问何意?长者身边的童子回答:“到南方去,冶炼之。”见玄鸟入鼎炉。
      在后天八卦离为火光为玄鸟为火凤凰为大日,乾为水精为龙为马为大月。离为天火熊万丈,谁人敢向此中求(天火一出灭掉一切贪妄邪火)。
      乾卦明明日在天,光华自化华盖护(思虑妄想休歇,无为顺天,“自天佑之,无不利。”)
      大有卦是乾宫的归魂卦,京房易卦七变为游魂——在本地阴界游荡,卦八变为回归来处——心网界,龙在地为蛇,为脑思维,龙游天外——为天马为雷龙为震卦——高能量意识体。
      震卦,帝出乎震,帝就是蒂就是缔就是谛,为天木为雷,为创造萌动生长万物,而光明也被耗散,无明生焉。归魂于大光明宫,大月与大日和合就是太和天地,美丽新世界的开辟。无明的天木须天火的秀丽方能美丽生动。
      地(坤)涌金莲(离),天(乾)震出川(坎),水火既济,万物生焉,是为大有。
      离为地之天,为太阳为莲花海为圣母为火金;震为天之地,为太阴为雷为霹雳闪电为水木。离为丽,震为美。美丽和合,姤土皇天。咸通泰和,真意是船。真意生姤土,真情是月船。鸟为凤凰族,为丽为火,鸟嘴为火之金;鼎为尊,为祭祀,为祈祷,为金之木。以天水天火熬炼,生成烈火金刚,是为凤凰涅槃。
      大有卦从上卦同人而来,《同人》上九“志未得也。”以其“同于宗,吝道也。”求不同宗者归于同,人为伪立,反而大乱而革(同人上九动变革卦)。《大有》上九“吉,无不利。”以其上下相交,信念自然,目标归真(人人大有,不管同不同宗,共同利益自然使然),力聚威行,自然天成。大同是强迫后天人为造作,大有是顺应先天道德自然。这也是为什么妙化崇“太和”而反“大同”的原因之一。大有上九动变雷天大壮卦。
      二,雷天大壮卦
      “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大者,正也。壮就是生机冲动生命勃发,“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可见,就是可以出现,可以显见。遯为隐为潜龙勿用为孕育,大壮为显为见龙在田为萌动。妙化梦雷天大壮卦后皈依佛门,安心净土,以西方弥陀为宗趣,主要相应东方药师佛。“雷在天上,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果然,这些年妙化是进退维谷,只有寂寞念佛。大壮虽努力于人生,而人生不得发展。大壮上六动变火天大有之后(也即无思无为顺天休命),方能有所作为。
      大有卦应期按京房易在丙戌年丁亥年(丙戌年世辰土被冲动,丁亥年应巳火被冲动)。按π哥所解杨雄《太玄》,丙戌年开始火天大有运,运期五十年,黑暗时代终结期从丁亥年开始,二十年过后为太和时代。关键是壬辰年,大有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太和文明的肇始,因为还不能实际地与天火力量交通,一定是险恶的,但是坚定信念知道艰难就不足为害。大有卦丙戌年辰戌相冲,世辰被地库的力量冲动,丙戌年为天狼年,达吉·朗巴扎在康巴雅砻江边的格萨尔故里闭关,出关那天,天路(实为地道)——青藏铁路开通,朗巴扎看到了彩虹抱日。
      大有是美好未来的目标锁定,大壮是现状是挣扎是萌动。那么,水地比卦是什么呢?坎现月宫飘香桂,千年不倒长生秘。若求延绵生命道,天机开合此中求。坎为水,坤为地。水地比就是宇宙生命随从辅相大地母亲。坎为月宫,为天龙行宫。男权时代就是坎霸权的时代,坎为北,为背,为陷为险,为欲望扩张,因为背离了莲花地母,所以“亢龙有悔”,现在就是悔之时。如果霸权的坎再不向地母归顺,就是极险。坎为智识,坤为灵能,因为坎陷于欲望的扩张而耗散灵能,坎能是越来越不够了。
      三,比卦
      天之水与地之火相比和才是绵延不绝的生命道路。比就是走向大有的道路,比就是从黑暗时代渡进太和时代的法门。
      比,就是和,就是和谐,就是高傲独裁的智识向心王灵能臣服,就是龙凤相应天地和合。比卦是坤宫的归魂卦。
      比六二:“比之于内,贞吉。”解决自己就是解决一切,头脑智识是你自己的“老大”——伪神,心灵才是你比和臣服的神圣母亲——自主。比六二动变坎卦,上月下月交相辉映,就是朋,就是皓月内明。比之于内,内在的和谐光明达成,就可以自明明他,成为荷光者而照耀所及,才会有朋友,不再是自以为是的独裁孤君。
      比上六“比之无首,凶。”比和不可无首领,神性当自主。霸王当自休,所以说“见群龙无首,吉。”
      神性自主,个个自主之主就是玄牝圣母——心网界一致性同一的联合光明体,就是风行天下洋洋大观,比上六动变观卦。天风就是天凤,凤凰临地,大有可观。巽为天风凤凰灵,一震飞入九天外。如去如来身自在,似风似影有无间。
      凤凰涅槃杳然去,比和心灵现神奇。黑暗时代何所依,相应圣母赖天力。
      魂兮归来,龙凤比和,大壮大有大自在。
      比卦是大有卦的综卦,综者交合。乾坤一体,比归大有,地天合泰,是为地上天国地球净土,是为未来星际文明。
      三卦一炉开玄机
      火天大有雷天大壮水地比三卦一炉,是哪一炉?炉,火户,此一炉得天火来炼。火风鼎,火凤凰,黑暗时代的希望。心为火,你的心不开你的念不正,就不能与凤凰圣母相应,火凤凰为天火,是正义女神,是欢乐热烈的舞神。如果你心里的道场建好了,你就可以大观凤凰丽天,如果全球的心灵家园建好了,凤凰圣母就会莅临此地灿烂我们光荣我们。如是,就是太和时代太和人神的共和荣耀,就是融入星际文明的此地飞天。
      打开心门,联结心网。天心是从,孝顺地母。是为玄机。


      3楼2018-01-25 16:19
      回复
        八卦的修炼秘意(四)灵魂回归宙心的扬升之法
        一,易的来历
        易,又称之为金乌,日中金乌。它象征宙心大日以及从那里飘流下来的生命天河。易有其局限性,在于当初仅是流传给东土之后人,而东土之祖即是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也号称金乌,在商代,称其为玄乌,在黄帝时代,称之为玄凤,后世人称之为凤凰圣母。易就是这位女神传于玄龙的转世伏羲大帝的。其本意是密传回归宙心的功法。
        “易”是史前天尊留下的东西,它的内容是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是告诉后人,顺应宇宙自然的进化方向是什么,反的方面是“逆天行道”,反自然进化的方向是什么,但这一部分是易之密意,正的方向是易之显意。
        二,易经命门
        周易是以天地为开篇,即乾、坤两卦。此两卦是易之门,易之根,它告诉后人,世上万物均是天地所生。易的显意是,告诉人们如何顺天地而造业生存,密意是,如何逆天地而求得回升。
        在周易的密意里,仍是保存着修行回天之法门。其显意是告诉世人如何去生存,其密意是王者,神门的人密修回天之术。
        易中的解说有:“天地定位”,天人归天而去,地人落地而就,已成定位。“山泽通气”,修行者必须静坐如山,变泽水(精)为气,上通。“雷风相薄”,静极之时,气浪如风,伴随一种雷鸣般的隆隆之声(海潮音),“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与阴阳相错成,。此句有两解,其一若要顺天地而生,则水火不要相射,其二,若要逆天地而死,则水火相射,即抽坎中真阳补离中虚,降离中真阴而补坎中满。“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若想在人世好好生存,则要顺天行,按易之显意走,若要“知来”,即回归天上,则要逆天地而行。此为易之密意,而就上天传易的本意是,告诉世人应如何逆天修行而回归。
        上述“易”中的这一段文字十分重要,但历代易学家,对这段文字均不作解,是因为难解机中密故。对修行者而言,易中功法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古人至今人,大多按易的显意、顺意去注解易,这不能说不对,但这仅仅是易的一个方面,易本已明确指出,史前天尊传易,是在于让世人逆行易回归,万不得已,则顺行易而生存。
        易本有言:“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古圣人即指玄女,昔即古,圣即圣母,凤凰圣母,是她作易传于后人,并让人以神物即蓍草以大衍之数成卦象。在起用蓍草时,要默默祈奏神明,以得神助,即请神,上香,拜供,这样以蓍草起卦方能灵验,方可通灵。
        易本言: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意为,顺易行,即和顺于“天道”,则人及万物生存,而逆行天道,则回归于天。这里“道”指天,指宇宙之法则,指一。“德”,指人。“理”,指万物生发之理。“性”,指人。“命”,指天。此句的意为,只有明白了万物生命的本源(理、义),而尽修其性,方可归命于天。
        易本有言: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句话是指史前天尊为后人留下易,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这句话是孔子注解易说的。
        推原方能知始,知道天地间人及万物是怎样生成的。即,你从何处来,故而也知你将、你应该往何处去(反终)。你是宙心顺天河飘流下来的生命光音能量体,是天地的造化,冲和之气。有了形体,那么,你还应返归天河而去。故而孔子注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三,儒释道三教鼻祖对易的修炼
        1,老子写道德经时,已经“悟道”了,知“道”了,而且业已证“道”了,但是尚未得“道”。也就是说,老子在写道德经时,尚未得“道”,而老子出了涵谷关去修行去了,在他得“道”以后,却未留下只言片语,这不能不说是道教的遗憾,而且老子在得道之后,未在人间逗留,未传道扬法,也未收弟子,故而道教在理论上缺了一块。实际上,道教应以“易”为最高理论,但易又实在难以破解。
        从道德经上看,老子已证悟了宙心的存在,老子在写道德经时,其能量级为七级,即罗汉级,或七地菩萨级,但是仍是无法把宙心写的那么明确。这是自然的,因为与他同时代的释佛也只能是用比喻来描述宙心。老子在道德经上与释佛用的语言相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已经与释佛对宙心的理解是处于同一层次上,所差之处在于,老子仍是念念不忘俗世,但是最后,还是应了吕洞宾的话:若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如今回首朝天去……”老子出了涵谷关……走了……
        老子“道德经”的理论是与“易”的理论完全一致的。若人把“易”的密意弄明白了,再读道德经就易懂了,就会知道老子离开人类社会到底说了些什么,老子是修行者,他修的是什么?就是易,他的道德经就是对易的体悟,但是他不象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帮助孔子留下了“论语”洋洋大作,也不象释迦牟尼,有众多弟子,在佛灭度后,整理出那么多经文。老子只留下这本道德经。但是道德经写得太长了,五千多字,注解起来很费精力,尤其一部分内容是涉及政务、世俗,不是纯粹修行、功法上的事。
        老子的这种写作思想方式,也是受了易的影响。“易”是史前天尊留下的东西,它的内容是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是告诉后人,顺应宇宙自然的进化方向是什么,反的方面是“逆天行道”,反自然进化的方向是什么,但这一部分是易之密意,正的方向是易之显意。
        2,易经与佛经的不同之处。佛经只讲反向进化,而力图断绝正向进化,这也是释佛的使命。而易就不同了,九宫天尊把生命光子源源不断带出宙心,感到不可能再将其完全渡回,是故,留下了“易”,告诉后人,若留人世当如何,即正向进化,若想回归,应若何,即反向进化。
        3,孔子兴儒学,立足于人道有所为,至五十岁方知天命,即悟出了“易”,故而开始了悟“道”、证“道”的生涯。那时,孔子的能量级已是五级半,以后的道教,也视孔子为道中人了,在北京的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就有孔子的供像,香火也是不断。
        从这个角度看,儒教是“易”的显修法门,道教是易的密修法门,而儒道同源,同源于易。
        四,儒释道三教解易
        1,道德经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老子的这篇论文,首先提出了命题“道”的概念,老子要讲一物,此物,老子命名为“道”,这个“道”并不是道,只是把它称为“道”,是没有办法,要谈它,必须先给它起个名。这种手笔与佛经很类似,佛,并不是佛,只是名为佛,只是把这种现象称为佛。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道、佛均无形无相,但它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仅仅是凡人无法感知。
        “道”在这里作法则讲,这个法则运行的结果,产生了天地之始——无,产生了万物之母——有,“无”的变化是莫测的,有的变化是可测的,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有中生无,而是有与无同时出现,有与无同样的玄妙。
        老子这里讲的元始,即是宙心。老子发现了其一分为三的现象,以及三混为一的元始。老子命名这个元始就是一,天地万物均为一之所生,这个法则称之为道。这里,老子的观点是:道是宇宙中的冥冥法则,而一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老子称此一为无极。
        古印度瑜伽、佛门,留下了宇宙的根本咒:唵、啊、吽。老子也发现了宇宙的三元音,即夷、希、微。但是道门虽将老子的道德经奉为至宝,却并未体味老子传下的密咒,宇宙之音,所谓一气化三清,化的就是这三个元音。
        传说老子出涵谷关已是二百岁,世人往往已不信了,老子出关后隐居闭关又修了七百年,当时修成九级,即九地菩萨位,进入了佛位,离开了人世。
        道门人只知一气化三清,但是如何招呼三清呢?太上老君的代号——夷,原始天尊的代号——一希,通天教主的代号——微。但去打坐,一息一个字,这就是道门真正的功夫,入门功夫。
        当时的老子在理论上已经悟“道”了,但在实修上尚未得“道”,故而他的思想理论在当时很难传播,只是在以后一些得道的人创建了道教,方把道德经奉为至宝。
        2,
        在这方面,印度的释迦牟尼不同,他证悟了,并通过修行得道了,从而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神通。凡人是不看理论是否高不高,好不好,而是要看,依此理论产生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大神通,征服了当时的世人,故而释佛得以开创佛教,若当时表现不出神通来,世人也不会去追随。
        佛门认为道门属小乘之法,只为自身而不普渡众生,过去道门中人也效法老子,自修成仙,后果是佛门昌盛,道门败落。如今道门功法纷纷外传,成就气功事业,也开始行大乘发菩提心了,大概这也是太上老君的旨意,让道门弟子弥补过去之事。
        当世内地的佛道之门,重在形式而不重实修,世人已难以得见功高之人,所谓功夫大多也仅是嘴上的功夫。在实修上,内地远远不如西藏,不如国外。
        3,
        孔子指出,人体中的精、气是可知、可见的,故称之为物,为有,而魂是不可知、不可见的,故称之为变,变即变化莫测,变神、变鬼莫测,难以把握。但是用易、学易、修易就可以“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即指出,周易可以测出,你死后是为鬼还是为神。
        孔子五十岁开始学易,故而他说: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说,凡是人一到五十岁就可知天命,而是通过学易而知天命。孔子学易而得易,了知了“神无方而易无体”
        孔子认为:易与道一样,它是道的缩影,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但是却能通理天下。孔子曰:“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于此。”易能通理宇宙、天地、万物之变化,除了神,又有谁能作易呢?故而,孔子曰:古代圣人都是极为重易的,卜筮时都要行斋戒以礼神、敬神。
        孔子曰:“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言大业。” 这里所说的大极,以后的古人解释为大极就是太极,若如此,老子的道德经就与易矛盾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与无是同时产生的,但后文也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样,老子就把无定为无极,有定为大极,把无定为道,道生一,即无生有。一生二,即有生阴阳(两仪),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反映出孔子与老子在无极、大极、两生四、二生三上观点的不同,这也是儒教与道教的根本性分歧点。孔子说的两仪(阴阳)生四象,即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老子说的二生三,二指阴阳,三指天、地、人三才。


        4楼2018-01-25 16:27
        回复
          七)第六层次修行
          乾之六爻“上九,亢龙有悔。”“高而无民,是以动而有悔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飞龙已冲至月轮(天目),能量用尽,位高而下无民,民在此谓阴能量,精化气之能量,亦谓识神不能与元神同步,此时应放慢速度。
          坤之六爻“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其道穷也。”“阴疑而必战,天玄而地黄。” 这里是两个含意,一是识神与元神开战,不愿让元神再往上冲,二是元神的能量不够,此是描述修行者思想斗争。
          乾之六爻变,泽天夬“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居下,居德则忌。”“上六,无号终有凶。”“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是决定之意,必须要去除识神的干扰方可有成,同时在功法上,月轮要向下,向日轮注入甘露(君子以施禄居下),这样,识神的干扰终将被去除。
          坤之六爻变为山地剥:“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这里是两个意思,一是修行的基础若不好,犹如高山建在薄地上,会剥落的,若是如此,要返过来“厚下安宅”;二是硕果已成,但识神干扰,因为一旦元神修成,乘车(舆)而去,识神就失去了房子(身躯)。
          这是修行的第六步,能量级卡在四级上,冲上去了则进入五级,甚至六级,冲不上去,就卡在四级。
          (八)第七层次修行
          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大哉乾元,乃统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天下治也。”“乃见天则。” 此卦是讲从月轮冲上天轮,冲出天轮,修行的大功初步告成。元神冲出去了,则人此时了知了“天则”,在宇宙生命是平等的,都是龙,故无首,佛、菩萨也是平等的,故无首可言。
          坤卦“用六,利永贞。”“以大终也。”“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意为冲出梵轮、天轮、利永贞,修行事告以大终(指告一段落)。
          以上是修炼的第七步,此步完成则可为五级、六级,甚至七级。凡人极少能修成。以后层次的修行不再赘述,实在是一般凡人能够完成的。
          为何无法解注以全,因为易乃天物,无法言全,古孔子深知此密,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他告诉后世人,对于易,无论出多少书也无以尽其言,无论如何写,也不能尽其意。五千多年以来,易之所以长存不衰,正是因为世世代代的人,无人能将其挖掘意尽。


          6楼2018-01-25 16:30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2-11-21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