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析二胡曲《良宵》的艺术表现及演奏特点 :
《良宵》是我国“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二胡作品之一。作者根据教学、演奏实践,对该曲的艺术表现、结构、演奏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二胡教学、演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胡曲 《良宵》 艺术表现 演奏特点
二胡曲《良宵》又名《除夜小唱》,是我国“五四”时期杰出的、具有革新思想的民族音乐乐理论家、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十大名曲之一。乐曲是作者于1928年1月22日除夕之夜与音乐界友人守岁时即兴创作而成。全曲短小精悍,轻快悠扬,情绪活泼开朗,旋律优美如歌,近一个世纪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对于专业二胡学习者来说,凡学习刘天华先生的作品,都必然从该乐曲入手,因此笔者就《良宵》一曲的艺术表现及演奏特点进行了探索研究。
我国传统习俗,每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独高悬,亲人团聚,爆竹声声,辞旧迎新。在这样愉快而美好的夜晚,聚首谈心,其意义十分深长。此时,正是刘天华先生对民族音乐事业努力探索发展时期,成立“国乐改进社”,创刊《音乐杂志》。同时,鉴于上海在北伐军到达之后建立了有史以来唯一的“国立音乐院”,故他又有想在北平筹办国立北平音乐学院的计划,乃乘除夕,约请“国乐改进社”的朋友相聚,谈论国乐改进,展望音乐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乐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关于乐曲的结构,笔者根据教学、演奏实践,依据我国传统文学中的起、承、转、合手法,将该乐曲分为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