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史记(一)盘古大陆
一,盘古大陆和四大部洲
盘古大陆中间有一横亘东西的山脉,山脉东西长达约五千余公里,南北宽约一千余公里,山脉平均高度达万余米,山脉主峰最高达12000米。由于山峰巨大,压力巨大,竟然将山脚周边地壳压入地下,形成环绕主体山脉的海。
这个盘古大陆中间的山脉古代称之为须弥山,在中国则称之为不周山,后来称为昆仑山。围绕山脉四周的海,称为咸海。这须弥山今天也就是今天的中国昆仑山系,而咸海已经变迁干涸,仅剩下现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咸海。
这个山脉的轴线基本位于赤道位置,东西向略偏东南。盘古大陆咸海之外,分为四块大陆,大陆周边均分布有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火山环绕,各大陆均可相互往来,水系相通。
东部大陆称为东胜神洲,最东距离昆仑山约3000余公里;南部大陆为南瞻部洲,最南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西部大陆为西牛货洲,最西段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北部大陆为北俱卢洲,距离昆仑山约6000公里。盘古大陆最终总面积约为1、56亿平方公里。
这个盘古既是今天大陆的母体。只是再后来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现代大陆的形成
1,4、4亿年前的小行星碰撞劫难
距今4、4亿年前,正在扩张的地壳还未稳定下来,地球再次捕获一颗近地小行星,该行星长约800公里,直径约500公里,水平径直向地球直面扑来,狠狠地砸在坚硬的南瞻部洲靠近昆仑山约2000公里附近,碰撞发生猛烈爆炸,不仅将地壳砸沉约5000米,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引起强烈的全球大地震,盘古大陆原来的四大块基础上,被撕裂成九大块。
由于对冲效应,引发古太平洋中心爆发海啸和猛烈的火山爆发,并开始形成原始环太平洋火山群岛。
盘古大陆在撞地和诱发地震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整个昆仑山沉陷,形成古地中海。东胜神州也沉陷在水面以下,只剩下一些高山山脉露出水面;南瞻部洲分裂成四大块,巨大的冲击波受到北方和东方的阻挡,因此冲击波向西南方迅速传递,裂开的版块,开始迅速向西南方运动,在地幔热力扩张作用下,加速版块移动速度。犀牛贺州分裂成两块,也被冲击波冲击,向西部发生移动;北俱卢洲与犀牛贺州之间受到挤压,也开裂出一块来。这样包含须弥山版块在内,大陆共形成九大板块。全球性的火山爆发,一时间猛烈炸开,全球的在爆炸。
这次灾难,造成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大幅度灭绝,超过80 %的物种消失。
这颗行星来的影响大,地球很快也恢复了正常,那个被撞击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孟加拉海湾,而当时这个海湾正在赤道以南。被小行星砸中的那块,即现在的印度半岛,则一并下沉,大部分在水面以下。冲击波消失后,但地壳运动却并未停止,南瞻部洲分裂的大陆继续在裂隙扩张力作用下继续发生移动。版块间裂隙被岩浆和冲击物堆田,形成河流或浅海。
经历大灾难的地球,在大灭绝发生后也立刻出现了新物质的大爆发,厥类植物和鱼类大量出现,生命再度繁荣起来。
2,3.7亿年前板块碰撞劫难
直到3.7亿年前,由于地壳继续膨胀扩张,盘古大陆沉陷的部分开始上浮,印度半岛和东胜神州再次露出水面,而昆仑山大部分重新浮出水面,形成浅海。这古地中海渐渐变浅变小。
而分裂的版块,在版块裂隙间发生地壳扩张运动,地幔物质混同融化的地壳岩层,一起进入裂隙,继续推动版块相互运动。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地球各处火山再次爆发,引发再次地震或海啸,这次虽无上次碰撞诱发因素影响的规模大,但同样导致环境恶化,气候变冷,超过70 %的生命被消灭。
地球再一次产生新的生命物种,而地球再一次进入相对平衡运动中,在地壳扩张作用下,地壳岩石圈受到复杂的压力或扭力,出现隆起和皱褶,并形成新的山脉。而海水也渐渐退落,大陆之间再度靠近或相连。这次地质运动被称为海西运动。
3,2.5亿年前海西运动劫难
直到2.5亿年前,地球盘古大陆虽然分裂,但彼此依旧相连,即便中间有河海相隔,但彼此总是可以往来的。因此海生陆生动植物均异常繁荣,出现了两栖类动物和高大的蕨类植物。然而就在繁荣的背后,灾难再次降临地球。
海西运动的结果,使得陆地继续扩大,海水继续退落,古地中海完全被封死,加之火山时常爆发,海水不断被蒸发,完全变成死亡之咸海。而这地中海正好位于赤道位置略偏北,直射的太阳将海水大量蒸发,而此时的大陆,周边被高高的火山阻挡,中部的高山早就沉陷,须弥山仅仅露出少数火山头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咸海本身或火山岩浆与海水反应以及火山释放出的各种有毒气体,均弥漫在整个盘古大陆中部地区,阳光和雨水均不能获得补充,植物种群几乎灭绝,动物大部分死亡,极少部分逃离到北俱芦洲和犀牛贺州以及最南端的那块分裂的南瞻部洲上,即后来的南极洲,极少数物种得以生存下来。而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爬行动物和极少数哺乳类动物。这次地球生物大灭绝却是自身因素造成的,陆地生物几乎亡种,两栖动物物种几乎灭绝,而海洋生物也因环境恶化,物种灭亡也损失达70 %。
4,现代大陆的形成
2、5亿年后,地幔热能再次爆发,加速了海底裂缝继续膨胀,继续推动地壳移动和扩张,地球球体也进一步增大,海水进一步变浅。这时地中海大陆继续抬高,而南瞻部洲另外三块,即后来的非洲、南极和澳大利亚则快速发生想南,或向西,或向东的版块漂移运动。这种现象是因为向北是须弥山深陷地下的版块阻挡,张力只能向其余三方释放,相对而言,其余三方虽有古太平洋版块的抵挡,但由于大洋地壳在膨胀扩大,也就是说陆地版块地壳的底部较大洋版块底部要深得多,因而在各种综合力量作用下,地球九大板块均在相互运动中。版块运动加剧,火山运动也相应增加,而古地中海缺口被打开,海水可以自由进出古地中海,大洋风潮和陆地季风可以相互对流,气候条件开始好转,虽然有火山爆发,但却因此获得了新的物种又一次大爆发。 相对于版块裂隙而言,裂隙和火山位置基本不变,变化的是地壳向外膨胀扩大,相互挤压推动下,盘古大陆中心渐渐向北移动,而分裂版块则向四周运动。运动过程中,火山距离大陆越来越远,当然也有位置变化不明显,而大陆受到升降和海水的侵蚀,海岸线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东胜神州渐渐被亚洲和印度板块挤压向太平洋飘移。 这时不仅是出现了爬行动物的繁衍,而且鸟类和哺乳类也获得经一部演化,植物世界出现了高大的裸子植物。
一,盘古大陆和四大部洲
盘古大陆中间有一横亘东西的山脉,山脉东西长达约五千余公里,南北宽约一千余公里,山脉平均高度达万余米,山脉主峰最高达12000米。由于山峰巨大,压力巨大,竟然将山脚周边地壳压入地下,形成环绕主体山脉的海。
这个盘古大陆中间的山脉古代称之为须弥山,在中国则称之为不周山,后来称为昆仑山。围绕山脉四周的海,称为咸海。这须弥山今天也就是今天的中国昆仑山系,而咸海已经变迁干涸,仅剩下现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咸海。
这个山脉的轴线基本位于赤道位置,东西向略偏东南。盘古大陆咸海之外,分为四块大陆,大陆周边均分布有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火山环绕,各大陆均可相互往来,水系相通。
东部大陆称为东胜神洲,最东距离昆仑山约3000余公里;南部大陆为南瞻部洲,最南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西部大陆为西牛货洲,最西段距离昆仑山约5000公里;北部大陆为北俱卢洲,距离昆仑山约6000公里。盘古大陆最终总面积约为1、56亿平方公里。
这个盘古既是今天大陆的母体。只是再后来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现代大陆的形成
1,4、4亿年前的小行星碰撞劫难
距今4、4亿年前,正在扩张的地壳还未稳定下来,地球再次捕获一颗近地小行星,该行星长约800公里,直径约500公里,水平径直向地球直面扑来,狠狠地砸在坚硬的南瞻部洲靠近昆仑山约2000公里附近,碰撞发生猛烈爆炸,不仅将地壳砸沉约5000米,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引起强烈的全球大地震,盘古大陆原来的四大块基础上,被撕裂成九大块。
由于对冲效应,引发古太平洋中心爆发海啸和猛烈的火山爆发,并开始形成原始环太平洋火山群岛。
盘古大陆在撞地和诱发地震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整个昆仑山沉陷,形成古地中海。东胜神州也沉陷在水面以下,只剩下一些高山山脉露出水面;南瞻部洲分裂成四大块,巨大的冲击波受到北方和东方的阻挡,因此冲击波向西南方迅速传递,裂开的版块,开始迅速向西南方运动,在地幔热力扩张作用下,加速版块移动速度。犀牛贺州分裂成两块,也被冲击波冲击,向西部发生移动;北俱卢洲与犀牛贺州之间受到挤压,也开裂出一块来。这样包含须弥山版块在内,大陆共形成九大板块。全球性的火山爆发,一时间猛烈炸开,全球的在爆炸。
这次灾难,造成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大幅度灭绝,超过80 %的物种消失。
这颗行星来的影响大,地球很快也恢复了正常,那个被撞击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孟加拉海湾,而当时这个海湾正在赤道以南。被小行星砸中的那块,即现在的印度半岛,则一并下沉,大部分在水面以下。冲击波消失后,但地壳运动却并未停止,南瞻部洲分裂的大陆继续在裂隙扩张力作用下继续发生移动。版块间裂隙被岩浆和冲击物堆田,形成河流或浅海。
经历大灾难的地球,在大灭绝发生后也立刻出现了新物质的大爆发,厥类植物和鱼类大量出现,生命再度繁荣起来。
2,3.7亿年前板块碰撞劫难
直到3.7亿年前,由于地壳继续膨胀扩张,盘古大陆沉陷的部分开始上浮,印度半岛和东胜神州再次露出水面,而昆仑山大部分重新浮出水面,形成浅海。这古地中海渐渐变浅变小。
而分裂的版块,在版块裂隙间发生地壳扩张运动,地幔物质混同融化的地壳岩层,一起进入裂隙,继续推动版块相互运动。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地球各处火山再次爆发,引发再次地震或海啸,这次虽无上次碰撞诱发因素影响的规模大,但同样导致环境恶化,气候变冷,超过70 %的生命被消灭。
地球再一次产生新的生命物种,而地球再一次进入相对平衡运动中,在地壳扩张作用下,地壳岩石圈受到复杂的压力或扭力,出现隆起和皱褶,并形成新的山脉。而海水也渐渐退落,大陆之间再度靠近或相连。这次地质运动被称为海西运动。
3,2.5亿年前海西运动劫难
直到2.5亿年前,地球盘古大陆虽然分裂,但彼此依旧相连,即便中间有河海相隔,但彼此总是可以往来的。因此海生陆生动植物均异常繁荣,出现了两栖类动物和高大的蕨类植物。然而就在繁荣的背后,灾难再次降临地球。
海西运动的结果,使得陆地继续扩大,海水继续退落,古地中海完全被封死,加之火山时常爆发,海水不断被蒸发,完全变成死亡之咸海。而这地中海正好位于赤道位置略偏北,直射的太阳将海水大量蒸发,而此时的大陆,周边被高高的火山阻挡,中部的高山早就沉陷,须弥山仅仅露出少数火山头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咸海本身或火山岩浆与海水反应以及火山释放出的各种有毒气体,均弥漫在整个盘古大陆中部地区,阳光和雨水均不能获得补充,植物种群几乎灭绝,动物大部分死亡,极少部分逃离到北俱芦洲和犀牛贺州以及最南端的那块分裂的南瞻部洲上,即后来的南极洲,极少数物种得以生存下来。而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爬行动物和极少数哺乳类动物。这次地球生物大灭绝却是自身因素造成的,陆地生物几乎亡种,两栖动物物种几乎灭绝,而海洋生物也因环境恶化,物种灭亡也损失达70 %。
4,现代大陆的形成
2、5亿年后,地幔热能再次爆发,加速了海底裂缝继续膨胀,继续推动地壳移动和扩张,地球球体也进一步增大,海水进一步变浅。这时地中海大陆继续抬高,而南瞻部洲另外三块,即后来的非洲、南极和澳大利亚则快速发生想南,或向西,或向东的版块漂移运动。这种现象是因为向北是须弥山深陷地下的版块阻挡,张力只能向其余三方释放,相对而言,其余三方虽有古太平洋版块的抵挡,但由于大洋地壳在膨胀扩大,也就是说陆地版块地壳的底部较大洋版块底部要深得多,因而在各种综合力量作用下,地球九大板块均在相互运动中。版块运动加剧,火山运动也相应增加,而古地中海缺口被打开,海水可以自由进出古地中海,大洋风潮和陆地季风可以相互对流,气候条件开始好转,虽然有火山爆发,但却因此获得了新的物种又一次大爆发。 相对于版块裂隙而言,裂隙和火山位置基本不变,变化的是地壳向外膨胀扩大,相互挤压推动下,盘古大陆中心渐渐向北移动,而分裂版块则向四周运动。运动过程中,火山距离大陆越来越远,当然也有位置变化不明显,而大陆受到升降和海水的侵蚀,海岸线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东胜神州渐渐被亚洲和印度板块挤压向太平洋飘移。 这时不仅是出现了爬行动物的繁衍,而且鸟类和哺乳类也获得经一部演化,植物世界出现了高大的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