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城吧 关注:9贴子:19
  • 1回复贴,共1

海盐嬴政二十五年:以事件为线索的海盐历史文化叙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海盐 嬴政二十五年:以事件为线索的海盐历史文化叙述》主要内容简介:海盐曾在中国历史文化版图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设县的时间比秦帝国还要早一年,是新石器时期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海盐的地域,涵盖了现今上海市的一部分,其中金山是上海最早的溯源之地,因此上海的大历史要从海盐说起。从先秦时期的吴、越必争之地,到六朝、南宋、明初三度成为帝国京畿腹地;从南宋至元朝海盐澉浦港成为当时著名的国际贸易大港,到明朝又成为海防军事基地,海盐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在积极地转化着自身的角色,承担着自身的历史义务。《海盐 嬴政二十五年:以事件为线索的海盐历史文化叙述》突破了地方志和专题史的写作手法,采取了以事件的展开为主线的生动的叙事手法,整《海盐 嬴政二十五年:以事件为线索的海盐历史文化叙述》由一千个生动的故事和大量丰富的细节组成,但又严格以史料为据,笔下事件无一不有出处,每一个事件都构成一个时代切面,图文并茂,构筑了一部有声有色的海盐数千年文化史


IP属地:浙江1楼2018-05-15 16:48回复
    古海盐幅员广阔,濒临大海。看看海盐古县治几经变迁的境况,就知道自古海侵无常。公元1世纪前后我国东部海域发生海进现象。旧志载,约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海水浸淹海盐东境,原在古华亭乡拓林的海盐第一个县治(在今金山县张堰东南、金山卫城东山阳乡境)被海潮所淹(其后为“柘湖”),县治移至武原乡(今衙前南)。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第二个海盐县治又陷为湖(当湖),湖弥漫数十里。《后汉书》记载:“今谓为当湖,大旱湖竭,城郭之处可识。”县治再迁往齐景乡的故邑山南(今乍浦南)。不久第三个县治又被淹,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县治移至今海盐县武原镇东南的马嗥城。清顺治四年(1647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六年(1728年),乍浦天妃宫海塘外十里处海潮缩退时,几次呈现古遗址,见石铺街道、商肆、居民住房残址,观者踊跃,拾得大量五铢钱及瓷碗、古镜、井砖等物。五铢钱上有“大泉当五十”字样,铜秤锤下有“天凤五年展武县官秤”九篆字,均为王莽时代遗物,其地即为海盐故邑旧治淹没处。海侵无常,使数百平方公里的沃壤和滩涂沦为汪洋,对当地的生聚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海变的灾难也反映在古代的文艺作品、民间传说及民俗中,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的由拳(古海盐)陷为湖时老妪和官吏变为鱼的故事、民间传说中白沃使君跃马避水、指地救人和三姑入湖为神救人的故事,以及民间所立的白沃庙、三姑庙、霍光庙,都是以大水灾为背景。后来本地的大规模水上迎神赛会也与祛避水患有关。


    IP属地:浙江3楼2018-05-15 1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