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8月7日,立秋。
天京城依然烈日如焚、蝉声嘶哑;这座太平天国的故都,虽已复名为金陵,但建筑格局,街巷里弄,仍残留着天国时的模样。一队队的湘军,冒着酷暑,在城内各处无精打采地拆毁教堂、望楼、粉刷墙壁,试图彻底抹去这座小天堂十一年的太平印记。
钓鱼巷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宅院,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的几乎连只鸟都飞不进去。这里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府邸,天京沦陷后,被曾氏兄弟辟为临时行辕。之所以戒备如此森严,除了这里住着湘军的头号人物外,还关押着一位举足轻重的“钦犯”——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
侍王府大殿下的木笼内,闷热潮湿,已身陷囹圄半月之久的忠王靠着木笼沉沉睡去,凌乱的长发遮住了他憔悴不堪的半张脸,汗水溽湿了身上的长袍,一只手还紧紧地握着毛笔。
十几天来,他以超人的毅力、每日奋笔疾书,力图记录下天朝兴起至覆灭的点点滴滴;三伏酷暑,加之身上伤口发炎、忠王的体力早已透支,眼看自述即将完成,他松了一口气,疲惫感如大山般压来,忠王很快进入了梦乡………
杀声四起、枪弹如雨,幼天王眼看就要陷入湘军之手!忠王心急如焚!他急忙叮嘱尊王率前队官兵护送幼天王先行撤退!自己咬牙带后队人马回头堵截湘军!一番拼死砍杀后,湘军损兵折将、前进不得。忠王估摸幼天王一行已脱离险境,便且战且退,混战中,卫兵死伤惨重!敌人骑兵来回冲杀,很多人被冲散不知所踪,忠王因马不善跑,被迫与众人脱离,止带三四贴身随从,躲进人迹罕至的方山。
“咣咣咣…”敲击木笼的声音把忠王从睡梦中惊醒,他睁开眼,看见两个湘军的士卒及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立在笼外。
看着赵烈文阴晴不定的脸,一股不详的预感在忠王心中泛起;果然,赵烈文遣走左右后,换作一幅怜惜且沉痛的表情向忠王宣布了“朝廷”的“圣裁”。
忠王冷静地坐起身来,看了看墨迹未干的自述,轻声叹了一口气。
天国十误,如果非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他太相信方山上的那几位村民了!
忠王农民出身、从默默无闻的草根,用了十四年的时间,走上太平天国的权力巅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忘本心、爱民如子,乃至“民不能忘”!
那日在方山,陶大来等人发现了忠王的行踪,若是换做曹操,为了自身安危,肯定会杀了他们灭口!但一向爱民的忠王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信任他们。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陶大来们出卖了忠王,太平天国滑向了再也无望复兴的深渊!
傍晚时分的雨花台,残阳似血,虽是立秋时节,但气温依旧闷热。忠王环顾四周、内心感慨万千!仅仅一年多前,他还率领几十万人马与曾九在此处酣战44天,双方皆损失惨重。那次大战,之所以未能解除京围,确实有很多的因素参杂其中。自安庆沦陷后,湘军水陆并进,逐步合围,天京已无再守之必要。如此形势之下,或许让城别走才是最好的出路,但天王固执己见,不肯离开天京一步!如此这般,可如何是好?忠王深谋远虑,脑海中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但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冥冥之中一切都只能听从宿命的安排。
眼下,都城失陷、天国虽亡,但大江南北,依然有百万大军在驰骋疆场、对抗清妖!陈得才的部队现在或许正星夜火速南下。在江西就粮的侍王、康王部是否在按既定战略开展军事行动?陈炳文的洋枪队、邓光明的炮队,这两支部队是天朝的精锐所在,希望他俩能够好好的配合侍王,完成天国的复兴大业。
幼天王一行现在早已经到湖州了吧?有堵王黄文金的护驾,相信他一定会暂时安全无虞,只是……将来的诸般凶险与纷乱,该由谁帮他分担与理清呢?
忠王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很快就将要与他无关了。
他的内心,五味杂陈、悲喜交织。
最后的时刻到了,刽子手无情地举起了手中的钢刀。
忠王回眸,下意识地凝视了片刻苏福省方向,然后缓缓闭上了双眼。
一抹笑意,浮现在他的嘴角,不知是留恋还是解脱。
少倾间,天京城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数时辰而不止………
(谨以此文纪念忠王李秀成就义155周年)


天京城依然烈日如焚、蝉声嘶哑;这座太平天国的故都,虽已复名为金陵,但建筑格局,街巷里弄,仍残留着天国时的模样。一队队的湘军,冒着酷暑,在城内各处无精打采地拆毁教堂、望楼、粉刷墙壁,试图彻底抹去这座小天堂十一年的太平印记。
钓鱼巷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宅院,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的几乎连只鸟都飞不进去。这里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府邸,天京沦陷后,被曾氏兄弟辟为临时行辕。之所以戒备如此森严,除了这里住着湘军的头号人物外,还关押着一位举足轻重的“钦犯”——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
侍王府大殿下的木笼内,闷热潮湿,已身陷囹圄半月之久的忠王靠着木笼沉沉睡去,凌乱的长发遮住了他憔悴不堪的半张脸,汗水溽湿了身上的长袍,一只手还紧紧地握着毛笔。
十几天来,他以超人的毅力、每日奋笔疾书,力图记录下天朝兴起至覆灭的点点滴滴;三伏酷暑,加之身上伤口发炎、忠王的体力早已透支,眼看自述即将完成,他松了一口气,疲惫感如大山般压来,忠王很快进入了梦乡………
杀声四起、枪弹如雨,幼天王眼看就要陷入湘军之手!忠王心急如焚!他急忙叮嘱尊王率前队官兵护送幼天王先行撤退!自己咬牙带后队人马回头堵截湘军!一番拼死砍杀后,湘军损兵折将、前进不得。忠王估摸幼天王一行已脱离险境,便且战且退,混战中,卫兵死伤惨重!敌人骑兵来回冲杀,很多人被冲散不知所踪,忠王因马不善跑,被迫与众人脱离,止带三四贴身随从,躲进人迹罕至的方山。
“咣咣咣…”敲击木笼的声音把忠王从睡梦中惊醒,他睁开眼,看见两个湘军的士卒及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立在笼外。
看着赵烈文阴晴不定的脸,一股不详的预感在忠王心中泛起;果然,赵烈文遣走左右后,换作一幅怜惜且沉痛的表情向忠王宣布了“朝廷”的“圣裁”。
忠王冷静地坐起身来,看了看墨迹未干的自述,轻声叹了一口气。
天国十误,如果非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他太相信方山上的那几位村民了!
忠王农民出身、从默默无闻的草根,用了十四年的时间,走上太平天国的权力巅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忘本心、爱民如子,乃至“民不能忘”!
那日在方山,陶大来等人发现了忠王的行踪,若是换做曹操,为了自身安危,肯定会杀了他们灭口!但一向爱民的忠王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信任他们。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陶大来们出卖了忠王,太平天国滑向了再也无望复兴的深渊!
傍晚时分的雨花台,残阳似血,虽是立秋时节,但气温依旧闷热。忠王环顾四周、内心感慨万千!仅仅一年多前,他还率领几十万人马与曾九在此处酣战44天,双方皆损失惨重。那次大战,之所以未能解除京围,确实有很多的因素参杂其中。自安庆沦陷后,湘军水陆并进,逐步合围,天京已无再守之必要。如此形势之下,或许让城别走才是最好的出路,但天王固执己见,不肯离开天京一步!如此这般,可如何是好?忠王深谋远虑,脑海中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但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冥冥之中一切都只能听从宿命的安排。
眼下,都城失陷、天国虽亡,但大江南北,依然有百万大军在驰骋疆场、对抗清妖!陈得才的部队现在或许正星夜火速南下。在江西就粮的侍王、康王部是否在按既定战略开展军事行动?陈炳文的洋枪队、邓光明的炮队,这两支部队是天朝的精锐所在,希望他俩能够好好的配合侍王,完成天国的复兴大业。
幼天王一行现在早已经到湖州了吧?有堵王黄文金的护驾,相信他一定会暂时安全无虞,只是……将来的诸般凶险与纷乱,该由谁帮他分担与理清呢?
忠王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很快就将要与他无关了。
他的内心,五味杂陈、悲喜交织。
最后的时刻到了,刽子手无情地举起了手中的钢刀。
忠王回眸,下意识地凝视了片刻苏福省方向,然后缓缓闭上了双眼。
一抹笑意,浮现在他的嘴角,不知是留恋还是解脱。
少倾间,天京城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数时辰而不止………
(谨以此文纪念忠王李秀成就义155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