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或者这半年,在本吧,我回的帖,说的话,可能过激了点。但是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我只是希望本吧重回以前那种务实风气。手诊吧是我第一个混的贴吧,因为热爱,所以我在乎,我不希望这里因为广告成为一个骗子的乐园,不希望这里言必大师,不希望这里求诊者怀忧而来,痛心而去。
对于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手诊兴趣者,我劝你善良。你或许是一个民间医术的传承爱好者,你或许是一个上过不少“专家”培训课的保健品营销从业人员,你或许是一个看了电视节目或者相关文章从而爱上手诊的普通爱好者。这些都没关系,只要你热爱手诊,手诊吧也会热爱你。但是,希望你们在给吧友看健康的时候,注意你们的语言,莫乱下危机。理由很简单。第一,你不是医生。第二,手诊仅能辅助论证,不能单以此论治。过于肯定的言辞会给被诊者带来莫大的烦恼。
很多人以为,手诊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按图对照就行。甚至,很多所谓专家讲师说,手诊不需要任何医学基础。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是这种想法,我希望你离开这个贴吧。这只是保健品营销的一种洗脑说辞,看手掌,下危机,推产品,这保健品直销三步曲,吧里不少“大师”都很熟悉吧。我建议,学掌纹的去掌纹吧,学气血形态的去中医吧,学丘月的去手相吧,卖保健品的去养生吧。既然手诊带诊,其背后必然需要医学理论支撑,不学相关理论基础,没有实践经验,我希望留在吧里的“大师”,口下留德。起码,你不确认的,不要对别人直接定义病症。光是手诊没这本事,不管哪一家。
如果你不学中医基础理论,那你就不要谈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如果你不学营养基础,就不要开腔缺这微量缺那蛋白。五脏六腑是一体的,一个反射区有异常,必然会引起在其它脏腑反射区的波动。那你不全盘综合,而是就一说一,你认为这还像话吗?
手诊讲年龄。同一个手征,可能对于老年人代表脑动脉硬化,可对于年轻女性她可能只是偏头疼。一条悉尼线,它代表成年人免疫力下降,而对于婴儿,它仅代表胎儿时期双手握拳有力而已,你对婴儿下危机,那你连庸医都不如,起码人家还是医,你连医都不是。
手诊讲性别。男偏阳女偏阴。所以男手偏红黄,女手偏青白。在判断手征时候不要言出必定女的都宫寒男的肝功异常。
手诊讲地域。同样是湿热征,北方人是湿热,但南方人不一定。仅仅是因为南方人生活在湿热的环境里,才有此手征,但不代表他是湿热。东北偏寒,人肤白,不代表那是阳虚和血虚。同理西北偏干。不同地域手征有不同解读,对被诊者要有基本的了解,再去结合判断。
而对于发图的被诊者,我希望你们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情况交待清楚。图要按要求发清晰原照,身上健康过往史能说则说,有利于判断。能够有力气上网吧发图的大部分都不是病患者。手诊针对健康人群的判断多为慢性基理,不是为了看你得病没有。真有病自个心里比谁都清楚,手诊能帮到你的是你身体机能状况,简单说就是病前和预后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
再次重申,强烈反对在吧里为吧友建议药方,保健品,或者针灸艾灸类。剂分君臣佐使,保健品也有补充性和功能性之分,艾灸对阳盛热病也有危险性(针对真热假寒者)。不是医生药师从业者,我劝你留德。
手诊,作为一门脱胎于手相,与现代结合医学理论发扬光大的学科,其应用在养生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希望更多的人能清晰的认识到。手诊不是看病的,而是看身体健康状况的。手诊不是手相,不是一个手征对应一个病症。手诊和中医一样,也是一个黑箱学问。手诊虽然自古以降不为正统中西医学所承认,但手诊自有其独特魅力和作用,未来在养生自诊方面必然大放光彩。
希望有一天,手诊吧能成为一个大家都喜爱的交流场所。多些善良,少些杂质。也希望老吧主有一天回来看到这个吧能够不那么失望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