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的故事吧 关注:4,896贴子:83,206

《巴厘岛的故事》结局分析(剧情篇)如果这部作品要有一个标签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巴厘岛的故事》结局分析(剧情篇)
如果这部作品要有一个标签式的主题,那么这个标签大概就是“金钱与爱情”——或者说,物质与精神。
事实上,剧中一直存在一种较量,较量的一方来自物质法则世界的逼压,另一方是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为抵抗前者的努力。这种抵抗的努力,无论从内部(人物自己)还是外部(客观存在的阻力)来说,都不是一帆风顺。可以说,人物是到剧集的最后一刻才最终完成了这种努力——“完成”不代表胜利,却是人物精神努力自我圆满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此剧的结局具有一种强烈,且带有某种深刻意义的理想色彩。
曾有人对此剧评论过:“现实世界存在阶级的鸿沟,精神世界的爱情却是平等的。”大意如此。可是,任何一个认真观看过此剧的人,却很难将《巴厘岛》看作是“金钱”与“爱情”的图解式的简单冲突。编剧在构建剧情和塑造人物时,也刻意为这个标签式的主题增加了诸多复杂性。
从剧情说(仅就男一、女一、男二作讨论),编剧在剧集的前半部分一直在渲染李水晶和姜仁旭的感情,从一系列“宿命般”的巧合,到两人相似生活背景带来的情感体验的共通。李水晶和姜仁旭的感情具有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巧合带来相处相知的机会,情感体验的共通带来互相理解和支持。因此,在剧情的前半部分,李水晶对姜仁旭的爱慕显而易见。这种爱慕也持续到了剧情的后半部分,但那时的爱慕和前半段的爱慕显然不太一样。两种爱慕的分野开始于李水晶搬入郑在民为其所买的房子。选择搬家,就是选择了郑在民。当然,编剧为李水晶的这种选择作了合适的铺垫——与姜仁旭的误会(酒店四人相遇一场)。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现实的、物质的考虑。此时李水晶被郑氏集团辞退,生活无着,感情依靠姜仁旭似乎和前女友纠缠不清,而有钱的郑在民能为她提供舒适的物质生活。而剧情后半段,李水晶在郑在民处的生活受挫,姜仁旭的关怀和安慰让她回到了“爱情”一边。李水晶的情感线路似乎是如此发展的:喜欢姜仁旭,出于物质考虑选择了郑在民,遭到郑在民抛弃,醒悟回到姜仁旭的身边。但是,这只是剧情的表层。在这个层面上,李水晶和姜仁旭是“爱情”的一方,李水晶和郑在民是“物质”的欲望。
以此种思路观照结局,难免会让人生出一种惊愕不解之感:李水晶一直喜欢姜仁旭,为何最后对郑在民表达爱情?
可是,剧情的内质真的如此简单吗?如果说在剧情的前半段编剧意在渲染李水晶和姜仁旭的感情,那么剧情的后半段则是李水晶爱上郑在民的发展,此时,女主角尽管选择姜仁旭,其实那份“爱慕”已经同前半段有很大不同。最初李水晶接受郑在民的手机,甚至再往前,请求郑在民帮忙找工作、借钱,这些都是女主角纯粹的物质考虑,这一点从李水晶对郑在民的自白可以得到佐证。但接受房子是不同于之前的复杂决定。其中当然有现实的考虑,有对姜仁旭一方的不信任,还有对郑在民的一点心动(画廊郑在民阻止其母打李水晶一场)。可是之后两人的相处困难重重,一方放不开自尊地别扭,另一方过犹不及地笨拙。他们的感情相处模式很不正常,郑在民一方卑微付出,李水晶一方不快地承受。他们的感情到底是向好还是向坏,大部分取决于女方的态度。女方连推进感情进展的方式也很畸形,其中带有对压榨、侮辱她的“那些人”的报复心态,她要和郑在民在一起,如此,才能伤害“那些人”。
和姜仁旭的爱情虽然有误会、试探、进退追逐,但外部的阻力相对来说是小的。然而和郑在民,外部阻力极其巨大,这种外部阻力对李水晶的内心也造成了许多障碍。李水晶一方面说服自己是为了物质和郑在民在一起,阻止自己对郑在民产生感情(尽管没有阻止住);一方面又将这段关系当作她报复这个物质世界的武器。而无论哪一种,她都不允许自己对郑在民产生感情。在和郑在民的关系里,剔除了外部阻力,最大的阻力反而来自李水晶自己对这份感情的否定。但这种否定产生的根本原因仍然是那个遵循着物质法则的冷酷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女主角在情感上选择姜仁旭是轻松的,选择郑在民则希望渺茫。
因此,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扭结:“爱情”(姜仁旭)其实不是爱情,“物质”(郑在民)其实包藏真心。
或者,我们可以再整理一下:在剧情的前半段,女主放弃了自认为的“爱情”(姜仁旭),选择了“物质”(郑在民);在剧情的后半段,女主放弃了缥缈无望的“爱情”(郑在民),选择了现实、可以依靠的姜仁旭。前半段的结局——被郑在民玩弄、抛弃(站在李水晶的角度),以及后半段的结局——和姜仁旭私奔却双双被郑在民杀死。两种结局都可以被看作是“物质——精神”抉择的情感倾向明晰的惩戒式的隐喻,其中对精神层面爱情的颂扬已经达到了极端理想化的程度。
(人物篇的解读之后会不定期更新)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0-03 15:37回复
    期待后续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03 15:58
    收起回复
      2025-07-29 21:13: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期待更新楼主分析的很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0-04 13:58
      收起回复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此剧的结局更能彰显其独特的重要性。在这里,结局的作用是帮助人物达到自我性格生命运动的顶点,完成人物精神反叛物质法则的努力,从而升华永恒爱情的主题——尽管这种努力从任何层面来说都太过激进,但在这部剧的逻辑里,它是非常恰当的。
        李水晶
        “物质”对李水晶这个人物的影响非常巨大,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物质极度匮乏下生存的危机;同时这种影响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人物无法逃离物质匮乏或物质差距给其划定的生活圈层。编剧给她不幸悲苦的成长背景,还要加一个让她必须不断注视现实的“不长进”的兄长,却从没有加入工作能力、奇遇等能改善人物生存境况的因素。
        她会熟练地从游客身上吃回扣,不拒绝郑在民给的丰厚小费,甚至没有严正拒绝郑在民提出的肉体交易。这也就是为什么郑在民觉得她“没有自尊心”,认为用丰厚的物质就能爱她。在这种前提下,“爱情”对于李水晶来说是奢侈品,她的“爱情”不可能和“面包”分开。
        但与之相对的,这个人物有一种天真感。只要稍微能与现实暂时拉开一点点距离,她的天真感就会出现,如在巴厘岛畅快的生活,如多次出现的用吃饭来化解消极情绪,大哭过后又能坚强等。不过这种天真感仍然不能偏离客观前提,李水晶的天真是一种符合实际利害关系的合理的天真。
        剧中两次出现郑在民向李水晶提出肉体交易的要求,李水晶几乎没有严正拒绝过。在夜总会那次虽然口头是拒绝的,但她也收下了郑在民的名片,并在去找郑在民借钱时复又主动提出。在每次这种“不要自尊”的行为下,李水晶都哭了。这种哭泣正是她被物质需求隐蔽了的天真感的发声。剧中还有两次郑在民的求欢场面,一场在酒店,郑在民以“取代未婚妻”的地位作为筹码,李水晶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跟着他进了房间,但脸上看不见喜悦或讨好的神情,甚至与郑在民发生口角,出了房间在长廊上边走边痛哭。第二次求欢伴随着两人心灵距离的拉近,爱情已经产生了,但李水晶哭着和郑在民接吻,欢爱过后背对着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郑在民将李水晶的这一系列行为解读为“爱钱”、“没自尊心”和“不爱”,这其实正是李水晶“合理的天真感”的表层显现:为了生存不得不折腰,但折腰并不代表堕落于现实,要表明这种态度,就需要用不合作的种种态度来保护那一点天真。
        笔者在此处无意展开讨论爱情发生的原因,因为这种情感的本性就是莫可名状、难以捉摸。但李水晶的这种“物质-天真”二元性格无疑是吸引着郑在民的,郑在民可以用物质来搭建和李水晶的现实联系,又在这种联系中探寻她若隐若现、似假似真的天真。其实,李水晶本人对她的这种性格特质也并不自觉,郑在民觉得她的真心似假似真,她自己干脆盲目地下了“不把心给你”的论断。
        那么,什么时候人物才能窥见自己澄明的内心?
        物质加诸于李水晶的是客观的生存反应,她不得不现实和“没有自尊”。但本性里的天真又让她必须守住“最后的自尊”。前者将后者紧紧裹闭起来,但后者在这种纠缠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深深地隐藏。
        最后姜仁旭带着李水晶回到巴厘岛,这个象征着她所有天真的“天堂”,她在这里没有阶级差距的重压,不用为贫困逼迫,换言之,物质对天真的裹闭已经剥落。结果是她对自己情感真相的发觉。这也是为何与姜仁旭欢爱后,她却更加悲伤。但说着模棱两可的“我本来不想把心给他”,这样还不够。直到郑在民举枪杀死她,将生命作为物质世界的最后一样东西也剥离开去,她的“天真”才真正从物质的裹闭中完全解放出来,她才能了无忧虑地对郑在民说:“我爱你”。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0-04 18:17
        收起回复
          郑在民
          “物质”对郑在民的影响同样很大,但与李水晶的物质匮乏不同,郑在民是被极丰厚的物质条件供养出来的。
          郑在民和李水晶两个角色,在物质条件差距极大的表象下,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天真感。李水晶的天真感是她性格中点睛的一笔,极珍贵,因为这种特质不是匮乏的物质条件能生发出来的。对比起来,郑在民的天真感更加名正言顺,因为丰盈的物质让人免受很多凡世间的苦,拉开了和现实的距离,能够保存本性中稚拙的一面。事实上,郑在民的确非常有“富养”的气质。他从不用为吃穿苦恼,公司的继承有精明能干的哥哥,帅气富裕的他也从不用担心没有女孩主动。一切对他来说都可以轻松拥有。因此他浮浅放荡地生活着,三个月换一个女友,凭喜好进行公司决策,对工作非常轻慢,做事冲动没有规划。再进一步分析郑在民浮浅的生活态度,深层的原因仍然在于华光溢彩的富足生活——父亲是经济时代的一代英豪,却对孩子强硬粗暴,对妻子不忠;母亲八面玲珑,对他宠爱至极,看不惯英珠及其母亲,却为了利益仍然笑脸迎合;兄长出于私心故意放纵,又在最高权威的父亲面前当两面人。郑在民生存的世界在物质上很舒适,但其中人与人的关系很难有实在的情感。
          因此,在与李水晶的关系里,郑在民最习惯于使用物质的方式表达爱意,一方面是由于他认为水晶需要钱,另一方面根植于他的成长环境。
          但物质丰厚带来的天真并不具有偏向性,孩童般的天真一旦不加以善恶分辨的引导,很容易演变为无心的伤害。在这里,郑在民的性格特质里有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善良。他花心、滥情、懦弱、不自立,但却很留意自己有没有伤害到别人。剧情前部分,英珠因为爱姜仁旭,执意要退婚。郑在民知道内情,极端畏惧父亲的他却没有捅破,反而将责任全揽向了自己。他很不喜欢姜仁旭,但从没有利用特权在工作上为难他(除了最后为了阻止姜仁旭娶李水晶而与哥哥合作意图整垮姜仁旭),看到对方的升迁和取得成就,尽管嫉妒,却能送上祝贺。对水晶更是,两人的关系和相处模式不正常,郑在民的一个小举动都会引发对水晶蝴蝶效应般的伤害。或许为了维护自己一直以来处于高位的自尊感,或许天真没受过现实挫折的他放不下姿态,郑在民嘴上会很强硬,但每次水晶受伤害,他的内心绝对不平静。这从他对水晶声泪俱下的告白一段可以看出:“我想让你快乐,让你开心,让你笑,可现实总是相反,你因为我被赶,被打。”
          因此,郑在民虽然因为诸多天真不严谨的想法和做法,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伤害到别人,但他会因为伤害到别人而感到歉疚。此时,善良的本性毫无保留地倾泻了出来。
          郑在民性格的另一个层面凸显于与姜仁旭的关系中。正如前面所说,丰厚物质条件不仅造就了他天真稚气的性格,同时也早就了他诸多“无能”。不用苦于赚钱,自然不会有很强的的事业心,工作能力、处事能力也不强。流连风月却从不深入,自然也缺乏与人真诚相处和正常表达爱意的能力。姜仁旭是他的完全对立面:出身贫困,但意志力强大,自律自强,工作能力一流。如果说姜仁旭是努力扎根大地向上成长的树,那么郑在民就是精美却失去了自我生存能力的盆栽。郑在民在姜仁旭面前是自卑的。在这场战役中,郑在民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金钱。
          在与水晶的关系上,郑在民因为自己的过度天真和软弱,一步步推开了爱人,又随着伤害的加深成倍地增长着对水晶的歉疚感,这些歉疚感反过来为他对水晶的爱打上了死结,非头破血流不可解开。因此软弱无能的他开始反叛家族的利益和权威,反叛的过程既是对自己成长环境的牢笼的打破,又是对姜仁旭对他“不懂牺牲、不懂负责”嘲讽的内在反击。
          但物质滋养出了在民,就算他再努力反抗,他仍然摆脱不了它的影响。盆栽自己打破花盆绝对活不了。试想,如果他和家庭达成协议,放弃一切顺利和水晶在一切,那之后的生活该如何为继?他是否能应对生活的重压?他们的爱情在疲于生计的生活中还能存在吗?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10-04 20:40
          收起回复
            结局并没有按照这样发展。郑在民选择在反抗的道路尽头亲手杀死了爱人,他在那一刻的动机和内心活动是明确的:姜仁旭带走了他的钱财,那他唯一能拿得出手和水晶在一起的东西就不存在了;而卷款私奔是姜仁旭和水晶的阴谋,接近他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瞬间,自卑、孤注一掷的天真、嫉妒、被欺骗的愤怒全都涌上来,郑在民用他从不会权衡现实利弊的孩童式的冲动情感,扳动了杀死爱人的机枪。而当他听到爱人的临终表白,一直以来被伤害的水晶的形象被他回忆起来,到达此刻因自己而血肉模糊、满面哭痕的现实的水晶面前,他的歉疚感井喷式爆发,在极端的心痛下只有结束自己的生命。
            促使郑在民行动的一条导火索是金理事对水晶和仁旭携款潜逃,以及水晶故意勾引在民的定论。在这里,物质力量对这个人物的消极影响都体现在这个看似轻描淡写的“调查”上。他虽然决定一路反抗,最后还是被这种物质力量毁灭了。遵循物质法则的世界永远只注重攫取事物的表象——贫家女和富家子弟在一起就是别有居心。郑在民,一个被物质滋养出的可爱可悲的人物,最后也被这种物质力量完全毁灭。
            从剧作构建来说,在民的行动使他和水晶的爱情得到了证明,不再是猜疑和云里雾里,而是清晰的一句话。而他也用自戕来回应水晶的爱。如此,这个异常残忍的结局才最终成就了两个主角的爱情,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使他们的爱情在最巅峰、最集中的一刻被永久封存,没有变质的可能。在残酷的结局中,操纵主角们命运的编剧其实以一种异常理想化地方式颂扬了爱情。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10-04 20:42
            收起回复
              姜仁旭的分析在进行中,这也是个非常精彩的人物。不过楼主有点忙,可能一时更不了。非常期待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我太喜欢这部片子了,每一次更文或交流都让我有一种“用爱发电”的深深幸福感。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10-06 16:41
              收起回复
                加个精,慢慢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0-31 05:45
                收起回复
                  2025-07-29 21:07: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期待后续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11-13 00:09
                  回复
                    楼主又来小小更新一下。
                    首先先道个歉,楼主最近还在忙碌中,这种状态得一直持续到年底。现在先把我对姜仁旭的总体印象发出来,虽然不是完整分析,但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姜仁旭
                    自卑和骄傲的交响。对己的自制自尊、对不公环境的不忿,人格中具有掩饰不住的高贵,同时又因为性格的悲观,为他的命运埋下了一个悲剧的预言。而他最后的结局,正是这个预言的实现。(苏志燮在最后一幕,演出了人物眼中满含的空茫的悲伤,让人印象深刻。)
                    《巴厘岛的故事》中物质力量作为一种无形的压迫力,可以是与三位主人公形成直观对立的人物们;可以是匮乏或丰盈的生活条件;可以是办公室里悄然流传的八卦。它像一块镜子,却不是普通的平面镜。每一个被它映照的人,都被放大了生存的焦虑,走向各自局限性规定的必然结局。
                    正是基于这一点,这部电视剧已经具备了经典悲剧的美感和某种深刻性。
                    最后,楼主认为《巴厘岛的故事》和《奥赛罗》挺像的。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11-13 00:51
                    收起回复
                      It is very good!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1-13 01:04
                      收起回复
                        🤙🤙🤙🤙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0-11-25 04:46
                        回复
                          写的真好,期待楼主加更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0-12-13 1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