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望月吧 关注:1,098贴子:1,701
  • 12回复贴,共1

你还是一个中国人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信来源)中国人,向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还是一个中国人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信来源)
中国人,向来是一个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
我们敬天敬地敬神灵敬父母,但是我们从不依赖!
洪水来了,大禹治水!
山挡道了,愚公移山!
地不够了,精卫填海!
太阳多了,后羿射日!
天破个洞,女娲补天!
…………
人生病了,医生来治!
未知苦处,不信神佛!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面对问题去忏悔,去祈祷,那个不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长个脑袋,是拿来反思的,是拿来思考学习的,而你却拿来忏悔祈祷,你不痛苦谁痛苦!
基于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上,我们老祖宗几年以来,以向死而生的态度,积极地探索着生命,求证着真理,求证着生命的真相,才产生了中医学这样的关于生命的思想认知体系,积极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提高生命质量!
老祖宗早就把生命研究透彻,yin瘾这样的问题,就算不得是个问题,立竿见影,秒杀的!
我们接下来,从大框架上讲讲中国文化的脉络,以更好地从思想认知上,建立起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自信,推动着我们更好地解决当下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31 00:18回复
    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的时候,用认知来进行精神的自我**,未尝也不失为一种没有解决办法的办法!
    基于这种状态,人们就把这些问题的解决寄托在未知力量上,发展到后来,宗教就成了这种未知力量的代言人,成了人们解决痛苦的精神寄托!
    宗教思想始终只是一种认为,不是真相,所以所有的宗教,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排他性!是封闭的,除了中国道教,其他所有的宗教,几乎都没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当然,我不信道教,我只信效果,只信能够带来效果的技术与技术来源的思想认知!
    今天的宗教不灭。根本上是它迎合了人们最初的肤浅认知与内在自我弱小的恐惧心理!
    这不是要说的重点,重点在于,我们清楚这个点以后,我们得对我们得文化脉络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生命,更好地为当下服务,提升生命质量!
    这里强调一下,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斗天斗地,不要把你的勇气建立在愚昧无知上面,而是要清楚规律,让规律服务于我们,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提高生命质量,更好地生活!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文化脉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5-31 00:31
    回复
      2025-08-01 07:40: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传统文化里面,最早出现的是河图洛书。
      这两部书的本质,就是风水!
      所有的风水学,都是基于这两部书发展而来,称之为九天风水!
      神话故事中,二代天皇时代,女娲娘娘掌教,女娲又名九天玄女。当然这是没法考证的传说,不必较真,对当下提升生活质量没多大意义!我们核心要讲的是风水!
      风水?这不是迷信吗?
      当然不是,我们这里要讲的是风水的职能!
      其实说白了,风水就是讲这个空间场的能量流特点,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地理,是为人们生活服务的,是用来更好地生存生产的!那是古人关于天文地理的一种认知方式,一门学问!用来服务我们更好地生存下来,至于有效性,不必争论,这里看懂这门学问的本质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里面有很多争论,不过不必细究,本质都一样。
      人类文明初期,生存是根本!
      生存下来了要干嘛呢?
      且看《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31 00:41
      回复
        生存下来了要干嘛呢?
        物质文明了,就奠定了精神文明的基础!
        生存下来了,要追求精神的自我实现!
        而《易》就应运而生,解决精的自我实现的问题!
        《易》,我们今天看到的以《周易》为主,《易》有三易:《周易》、《归藏易》、《连山易》。
        《周易》,有不同解读角度,一般有如下三个角度的解读。
        一,易理;
        二,易道;
        三,易术。
        我们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如何能够实现提升生命质量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5-31 00:51
        回复
          第一卦: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们暂且以孔子的卦辞为准)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应的是肾气充盈的精神状态。肾藏纳先天一气,主志。
          先天一气充盈,人的精力充沛了,就得找点儿事儿做来打发一下这个精力充沛的状态,就像小孩子好动,精力充沛了,不动难受啊!
          小孩子吃饭没有大人多,但是几乎没有那个健康的大人比健康的孩子精力更加充沛!这是先天一气得充盈状态决定的!
          但是更多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先天一气足,得转化,不然容易走欲望,通过躯体欲望过度地释放,就没法生养其他脏腑,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这不是控制来解决的,我们先总后分来讲解。
          先天一气生化依赖那个器官?
          肺!所以,我们的训练里面,定气,目的之一就是提升肺的功能,增加元精的来源!
          这个很好证明,通过功课的训练,最多半个月,同样的频次,会发现,遗精量大大增加,当然精力也更加充沛,但是躯体欲望会大幅度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你吃补肾的药,除了壮阳之外,几乎没啥补肾的功效。表现为不吃了就更严重了!因为多半所谓的补肾药,是疯狂从水库里面“抽水”!
          以上证明了犀牛望月功法训练的开源作用,可以很好地补充肾气,让肾气充盈。
          充盈了,还要少漏,比如说频遗,或许过度在躯体欲望上面去释放。(犀牛望月的身法训练里面自带,治疗频遗效果立竿见影,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躯体欲望)。
          少漏还不行,还得转化与运用。
          转化,肾的升清降浊的能力(把元精分化为浊精与肾水的能力)。由于先天或许后天的长时间陋习,肾的转化能力大大降低,导致元精很难得被肾升清降浊,从而引发严重的躯体欲望,不受意识控制!
          但是犀牛望月的训练,只需要一周,sy后,果冻精没了,变得颜色加深,更加浑浊。(16岁以上)
          肾气充盈了还不够,如果运送到脏腑的能力不足,就会出现长时间bo的状态,还是会引发意识的渴望,下丹田能量掉入海底,陷入躯体欲望中。
          肾水上升,主要依赖于肝木对水的升力,一走冲脉经环跳穴而上养其他脏腑,得先天一气濡养,功能提升,情梳志起;二走黄脉(又叫土脉,密宗称之为中脉)入脑养神醒窍!环跳穴不开,就不通,所以犀牛望月的身法训练里面,用丁字步的核心就在于开环跳穴。
          于此,于年轻人而言,百日训练,基本可以达成基础层面的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彻底走出躯体欲望的控制!有了底气,也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开始觉得闲不住,想做点儿什么,想有所为……初步体验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实质性的感受,达成修身第一层次第一阶段。有了志,但是还立不起来!得有坤卦的厚德载物的状态,建四德才立得起来!
          所以,前面(群)的介绍里面,我说过,犀牛望月是乾卦的地址层次的训练。
          我们接着讲坤卦的第一层次!
          (声明:以上皆为个人肤浅见解,未经恩师审阅)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5-31 01:30
          回复
            这里多言一下,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脾胃与黄脉的功能!土利四方,载万物!
            初级训练,我们需要用的是土脉法的训练!
            后面的卦辞不必多说,我们的主体是文化脉络!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5-31 01:59
            回复
              周易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修炼方法,前期主要体现为儒道两家,儒家以《大学》为经典,道家以《道德经》为标志。大学,说白了,就是作为一个大人该有的学问。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炼次第。这里强调一下,这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不是平时我们理解的那样。不是读书锻炼就叫做修身!
              老子道德经的成书,标志着道家系统修炼方法的成熟。书中主要是讲理论与验证,具体的方法,是以身传身,以心传心,以神传神的传承。实操训练方法的部分,没法在书中陈述!
              老子→尹喜→王玄浦→钟离权→吕洞宾。
              吕祖一花开五叶,开道家东西南北中五脉。
              当然咯,中华大地上,也还有很关于易的修炼方法,比如说,净名忠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31 02:09
              回复
                看了九哥写的,特别是前面那点,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中国人从来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名族,中国传承文明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传统文化实在太落寞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02 07: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