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吧 关注:74,302贴子:2,718,884

回复:一位退伍老兵的自述——《我的军旅生涯》(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6-03 17:04
回复
    我在英语课上演讲都不背了,看了一下午!好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6-03 17:04
    收起回复
      第十四章 摸爬滚打
      除了体能,战术课也是比较难受的。前面说到的,拎着枪和铁马扎跑步去上的就是战术课。战术分成单兵战术和班排战术,班排战术指的是战斗队形、战斗指挥等等一些东西,而单兵战术基本上就是在地上爬!就是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摸爬滚打的动作——什么卧倒啊,匍匐啊,跃进啊,滚进啊,利用坑包坎啊等等。
      所有战术动作的基础都是卧倒,所以一节课往地上摔个三四十次是起码的。如果只是多卧倒几次,那倒没什么,关键是战术训练场里长满了蒺藜——一种坚硬且多刺的草本植物,一个卧倒下去,手上扎几个眼,爬一通,身上鲜血直流。我一度怀疑这些蒺藜是学院故意种的,要不然为什么同样在一个院里,射击训练场没有,装甲训练场也没有,偏偏战术训练场全是呢?
      战术场里有坑、有土坎、有战壕、甚至还有几座坟包!教员经常下口令:“前方坟包处,占领阵地!”我们就得跳起来,疯狗一样冲过去,然后卧倒,趴在坟上,出枪瞄准!当时年轻,不知道害怕,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里面的前辈介不介意。
      战术算是我们的主要课程,就相当于上学时候的数学语文,教员们一个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有时候赶上下雨天,我们以为不用爬了,结果课程雷打不动,就是不用带枪了,感情枪比我们金贵,怕沾水上锈!到了战术场还是爬!爬的一身泥水,就跟电视里演的差不多,风一吹冻得浑身发抖,下课了没命的往宿舍跑,急急忙忙换好了衣服,又得去上课了。
      战术教员有好几个,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姓郭,个子不高,声音很尖利,喊一声口令老远都能听到。他应该不是本地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媳妇是跟他随军过来的,在院里给学员们洗洗衣服赚些钱,洗一套迷彩服服是十块钱。郭教员很凶,上课时后一遍遍的虐我们,下课讲评的时候又总是劈头盖脸一顿骂。后来队长给班干部讲了“个中原委”,班干部组织全队把脏衣服送到嫂子哪里洗,此后郭教员对我们的态度果然温和了许多。
      那时候,我们最看不起的就是郭教员,感觉他市侩、没骨气,为了仨瓜俩枣的就摆出两幅面孔。长大后,我渐渐的明白了这其中的艰辛和酸楚,如果可以,哪个男人愿意自己的老婆靠洗衣服赚钱?哪个男人愿意放下自己的尊严让别人说三道四?其实一切都是不得已,其实我们很多人最后都成了“郭教员”。


      IP属地:吉林27楼2020-06-04 09:39
      回复
        第十五章 紧急集合
        部队里折腾人的办法有的是,但要说到最让人崩溃的,那必须是紧急集合!对每个当过兵的人来说,紧急集合绝对是一辈子抹不去的记忆。之前这玩意只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里看过,也大概有个了解。简单而具体的说,就是大半夜睡得正香,突然一声哨响,就得赶紧起床,在三分钟之内,穿好衣服,用一长一短两根背包绳把被子、褥子打成一个方形的背包,然后穿戴好子弹带、挎包、水壶等一系列装具,最后背上背包跑出宿舍,集合完毕。整个过程不许开灯!不许喧哗!如果出去得慢了,那就要挨骂、挨罚。
        部队的背包打起来很复杂,必须把被子、褥子、雨衣、胶鞋、脸盆都捆在一个包上,背包绳还要三横压两竖,横平竖直。最重要的是要捆得结实,不能跑两步就散架。对于新手来说,三分钟连背包都打不完,更别说穿戴整齐集合完毕了。第一次紧急集合的时候,有的人五分钟才出来,有的人背包松松垮垮像一坨翔,有的没系上扣子,有的没扎腰带,有的没穿袜子,还有的都到集合场了背包还没打完,一个个别提多狼狈了。区队长们似笑非笑的看着我们,然后下令:“绕着操场跑两圈!”两圈下来,大部分人的背包都散了花,活像逃荒的难民。后来在一次次的实践检验中,我们学会了一种背包的简易打法,可以在下楼集合的过程中边跑边打,省时省力,以假乱真。
        自从有了紧急集合的体验,大家伙晚上都睡不踏实,一听值班室电话响就从床上蹦起来穿衣服,一个个宛如惊弓之鸟。过一会区队长来查铺了,看见我们在穿衣服,就说:“都安心睡觉,不拉紧急集合,电话是找队长的。”要说我们还是年轻,轻易的就信以为真,结果刚把衣服脱了躺下,一阵急促的哨音——紧急集合了!!!
        正常情况下,每周大概拉一次紧急集合,叫战备训练,属于一种例行的制度。但如果白天表现不好,惹区队长生了气,那紧急集合就成了最残酷的惩罚手段。每到这时候,晚上别就想睡了,起码拉三次,就是要玩的你服服帖帖没脾气!每次拉完回来,区队长都说完事了,不拉了,还挨个寝室检查,要求我们必须脱衣服睡觉,一旦睡下了,哨就又响了。这帮家伙都是老兵油子,时间卡得贼准,不会拉完一次马上就拉第二次,每次都是迷迷糊糊刚睡着的时候吹哨,等到拉了三四通,大家都筋疲力尽了,天也亮了。


        IP属地:吉林28楼2020-06-04 09:39
        收起回复
          早上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0-06-04 09:50
          收起回复
            楼主,快点更新了。不够看呢


            32楼2020-06-04 11:30
            收起回复
              第十七章 寻龙点穴
              要说在机步院最有意思的科目,那就应该是“扎点”了。所谓扎点,学名叫“军事地形学”,主要是学习使用军用地图,并且把地图和现地的山川、地势、河流等对应起来。通俗的说,有这么几种基本训练:一是把你扔到大山里,给你一张军用地图,一块指北针,让你确定你在地图上的位置;二是在远方给你指示出一个目标,比如房屋、电线杆、树木,让你确定它在地图上的位置;三是在图上给你画出一条路线,要求按照画出的路线行进,必须经过规定的几个点,然后到达指定位置。因为在训练的时候需要使用一根大头针扎在地图上来确定位置,所以又称之为“扎点”。
              扎点的原理不难,只要学过高中平面几何都能理解,最让人崩溃的是地图和现地对不上。我们用的地图都是六几年、七几年的地图,要是能碰上一张80年的那都等于中彩票了。要知道中国大地每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四五十年过去,当年的地貌地物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真正识图用图的高手,不仅要会看图,更要会判断哪座山、哪条河是图上原来的山、原来的河,对我们这些菜鸟来说,这跟玄学没啥区别。当时正在流行初代盗墓小说《鬼吹灯》,每次我在茫茫大山里扎点的时候总在想,估计这就是小说里说的“寻龙点穴”吧。
              扎点允许的误差一般来说不超过50米,50米听着挺远,在地图上也就是一根大头针粗细的距离,手一抖,分就没了。扎点的教员是个50多岁的老头,据说参加过对越战争,每次带着一辆卡车把我们拉到荒郊野外,指定好目标之后,就在一旁抽烟,在那个工资还很低的年代,他的烟就没有低于五十块一包的。不过人家是真有本事,每次扎点我们又拿指北针,又拿尺子,手忙脚乱的计算半天也搞不出到个答案。等教员烟抽完了,就拿眼睛一看,拿针一扎,就把点定了!他说这叫“瞪眼法”,是最高深的法门。我们几个关系比较好的私下里总吐槽,这老头不去盗墓白瞎了。
              因为我还颇具些天分,得了“瞪眼法”的真传,当年我的军事地形学成绩还算不错,到了部队工作之后也因此受益匪浅。我当指导员期间,部队每年驻训都会组织“扎点”考核,全团的干部统一拉出去比赛,看谁扎得准。有好几次考核我比大部分连长成绩都高,团长还拿这件事羞辱一众连长来着。


              IP属地:吉林33楼2020-06-05 08:41
              回复
                早上好呀,周末愉快!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0-06-06 07:58
                收起回复
                  第二十章 毕业演习
                  机步院的一年是痛苦而漫长的一年,但再漫长的日子也总有到头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临近毕业了,也迎来了是全院一年一度最浩大的行动——毕业演习。演习全程十天左右,所有毕业生都要参加。我们全队编成一个步兵连,一二三区队是一二三排,四区队为加强的重机枪排。全大队编成一个加强营,在一个坦克连的配属下完成一次进攻作战,一次防御作战,和一次追击战。
                  和80公里拉练那次差不多,大家还是背着那一套东西,只是这次要根据自己的战斗位置携带不同的武器。比如班长和副班长就背步枪;四〇火手就背火箭筒;四〇火副手不但背着步枪还得背火箭弹;狙击手要背狙击步枪;机枪手要背机枪;最爽的是机枪副手,不用背枪只需要背两个弹鼓,里面装满了空包弹;最苦逼的是四区队的重机枪排,他们每三个人要抬一挺重机枪!
                  演习全程带有战术背景。当时因为湾湾要大选,我们和湾湾关系比较紧张,所以背景是对湾湾作战,我们当时有个恶搞的战斗口号“解放湾湾岛,活捉林志玲!”剧本是这样的:先是抢滩登陆,然后攻一个山头,打下来之后转入防御,迎接敌人的疯狂反扑,打退敌人的反扑之后,接到上级命令,最后四天追剿一部分逃跑的敌人。每个人都配发了类似《士兵突击》里那种演习用的模拟器,枪上面安装了激光发射器,头盔和马甲上有接收器,被打中了不会冒烟,但是会不停震动并发出尖利刺耳的响声,只有立刻躺下来装死,震动和声音才会停止。防御战斗比较没意思,趴在战壕里,看见有人上来就哒哒哒。敌人炮火打击就卧倒,敌人放毒就戴面具。所以主要讲进攻战斗。
                  首先是渡海登岛作战,是在一个水库进行的,卡车把我们运到水库边上——模拟的是运兵船把兵力输送到接近湾湾海岸的位置。然后我们穿好救生衣,每个班登上一辆冲锋舟,乘坐冲锋舟到水库对岸——模拟登陆湾湾岛。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千万别把枪掉进水库里,因为如果丢失了枪是要直接上报中央军委的。据说以前的学长有的曾经把枪掉下去过,学校斥巨资雇了打捞队才捞回来。
                  渡海过后,要在敌人防御前沿隐蔽好,等待炮火对敌军防御阵地进行压制——当然不能用真的炮火,为了模拟出战场的感觉,提前用TNT埋了一些炸点,炮火打击的时候,就把炸点引爆。尽管是模拟,但炸点就在前面不远处爆炸,尘土石子乱飞,还是非常可怕。炮火打击过后,工兵会在敌方雷场里开辟两条通路,就是把雷扫掉,然后坦克就过来了,沿着通路往山上开。一见到坦克就等于见到冲锋号,我们每个班跟在一辆坦克后面,排成两路纵队,猫着腰网上冲。坦克发动机声音非常大,根本听不清班长的指挥口令;坦克开起来尾气和扬起的尘土浓烟滚滚,又迷眼睛又呛人;冲击的时候离坦克近了吃土,离远了暴露目标又容易被打“死”,虽然前后就几分钟,那遭罪劲就别提了!跟随坦克通过了雷场,马上展开进攻队形发起冲锋,冲到山顶就算打赢了——因为也没什么蓝军,就安排了十几个人在山顶架了几挺机枪。记得当时有的同志怕被蓝军打死,用胶布把激光接收器给粘上了,成了不死之身,差点让教员喷死。
                  这些科目两天就完事了,之所以要演习十多天,是因为我们要模拟进入战备、战前训练、制定战术、战斗动员、火线入党、甚至抚恤烈士家属等很多内容,不仅仅是冲山头这么简单。前六七天住在一个训练基地里,白天演习晚上退出情况回去睡觉,不是很累,主要目的是检验学习的成果。要说最苦最累的还是后四天。


                  IP属地:吉林40楼2020-06-08 09:10
                  收起回复
                    早呀,演习这么艰苦呀,期待下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0-06-08 09:39
                    收起回复
                      第二十一章 巍巍太行山(一)
                      演习倒数第四天,导调组通报,敌人被我们打败,小股残敌向山区逃窜。我们需要徒步对残敌进行追剿!说是追击,其实就是一次计划好的长途拉练,持续四天三夜,全程240公里!
                      拉练的装备还是原来那一套,因为地处太行山脉,走的基本都是山路,全程在野外吃住。第一天走四十多公里,后三天每天六十多公里。虽然没有八十公里那次强度大,但是四天连续行军,山路多,后勤保障又不给力,这些可都要了命了。
                      其实第一天还好,毕竟才四十多公里,对于我们这些老司机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没有伙食保障,就给发了点压缩饼干、面包、火腿肠,对了,还有一样拉练必备的宝贝——榨菜!要说榨菜可是个好东西,不仅下饭,而且方便携带,不容易变质,还能补充因为长途行军出汗流失的盐分。白天就吃这些玩意,到了下午饭口组织大休息,后勤保障分队给每个班发了米、水、肉、青菜、调料、盆,让我们野炊做饭吃!这会儿背包后面插着那把行军锹就排上用场了——挖避光散烟灶!
                      这个灶也没什么复杂的,就是在地上挖个坑,在坑壁上再往里挖,修出炉膛,炉膛向上挖通用来放锅,在锅周围挖几条烟道。因为炉膛和灶坑都在地下,可以避免暴露火光;烟道分散,可以有效减少炊烟,所以叫做避光散烟灶。虽然之前上课时候多次练习过,但是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挖灶、做饭、吃饭并且掩埋痕迹,时间还是非常紧的。大部分班级的饭不是夹生就是糊了,有的班级不会做菜,干脆就铁锹煎蛋,铁锹烤肉,半生不熟的吃了一口,接着上路了。
                      晚上九点左右才到达第一天的宿营地,说是宿营地,就是山间一片比较平坦的草地。晚上在野外露营,配发了双人帐篷,有点像户外驴友们用的那种东西,只不过花纹是迷彩的。大家七手八脚的搭了帐篷,衣服也不脱,搂着枪倒头就睡了——当然,还是要留好夜间的哨兵。好死不死当晚下了雨!发的帐篷因为年久失修,多少都有些漏水,不少同志的被褥都受了潮,有的人干脆在帐篷里坐了一夜没睡。
                      第二天其实和第一天差不多,但因为前一天已经比较疲惫,而且第二天路程更远,可以说是倍受煎熬。大部分同志脚上都起了血泡,处理好了之后一瘸一拐的走。到了晚上,连帐篷也不给发了——给发了几块塑料布,晚上挖露营坑睡觉!露营坑就是在地上挖个坑,铺点干草就睡了,跟野鸡絮窝差不多。因为当时是四月份,露水比较重,我们就用塑料布,一块铺在下面防潮,一块撑起来支在坑上面,即能保温又能防露水。当我们挖好坑,躺在里面看星星的时候,那心情就别提了,感觉好像把自己的坟都挖好了。早晨起来,被褥都湿了,有人塑料布都倒了,被露水打成了落汤鸡。话不多说,打好背包继续上路!
                      第三天的中午,我们走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一进门,就看到毛爷爷和其他几位老革命家的雕像赫然屹立!旁边的墙上五个大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当天下午,我们在西柏坡举行了参观活动!还给了两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利用这两个小时,我们三五成群的找饭店,匆匆的改善了一顿伙食,恢复了些体力。到了下午,按照预定时间地点集合完毕,开始了本次拉练最困难的一段路程——翻越五龙山!


                      IP属地:吉林42楼2020-06-08 10:06
                      收起回复
                        发不出来,换图片格式



                        IP属地:吉林45楼2020-06-08 10:43
                        回复
                          回忆起来很轻松,看文的人也被逗的呵呵笑,但还是能感受到当时的辛苦与不易,表达一下钦佩和崇敬!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0-06-08 10:46
                          收起回复
                            第二十三章 初入部队
                            从机步院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了S军区某步兵师下面的一个炮兵团。因为我们学校的国防生签的是S军区定向协议,所以毕业之后都在东三省,不用担心分到新疆西藏这些地方。说到我们这个团可牛了,地处省会城市,距离市中心不到十公里的距离,虽然说跟武警兄弟们比不了,但在野战部队特别是炮兵部队里面,那就算最牛的了。我能到这个单位工作,也是家里使了银子的。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些没托关系的同学都分到了预备役,虽然不在省会,但都在周边的县城,工作轻松提升又快!可能这就叫自作自受吧?
                            我毕业之后在家待了也就三天,就急急忙忙的到单位报到去了。先到政治处报到,主任叫我过去谈了几句话,一听我学的是步兵直皱眉头——咱们这是炮兵部队,你也不懂炮兵专业,就去指挥连吧!于是我就被分到了炮兵指挥连。当时正是七月份,大部队都出去训练了,连里就一个排长,带着十几个留守的兵,大部分是老兵油子、病号之类的。每天也不训练,就是打扫卫生和站岗,还有除草。我刚到连队,谁也不认识,没人说话,也不知道该干点啥,负责留守的排长还不是这个连的,也并不管我。
                            我感觉挺爽,中午收拾好行李,下午跟几个病号在屋里看电视——一个三期士官进来了(现在叫上士),张嘴就说:“排长你在这干啥呢?走啊,除草去。”我被怼得哑口无言,虽然咱是个排长吧,可是连长的面还没见着呢,手下也没有兵,也不能刚来就跟人家老班长对着干啊。只好陪着笑脸,说我刚来不知道咱们连队有啥任务,也没人叫我,拿上锹乖乖的跟人出去。老班长把我和几个兵带到大操场,划了一个区域,不怀好意的说今天下午咱们连队就这些活,咱们按人平均分。我一看,这留守工作是真不容易,虽然不训练吧,留下的人得站全连的岗,干全连的活。这一大片草,全连一百人估计一个小时就能干完,五六个人得干一天。
                            没办法,身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我心里不爽,也只好硬着头皮上。说实话,和战士相比,虽然咱们军衔高、文化高,但是除草真是技不如人,人家义务兵都干一大片了,我才干一点。幸亏有两个义务兵心眼好,帮我干了不少,才算顺利完成任务。之后的几天,有活我都主动跟着干,对人家老班长毕恭毕敬的。
                            其实部队是个小社会,难免人心险恶,若干年之后,我才懂得,这些老兵油子就是故意要调理你这个新排长。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想靠谦恭的态度赢得这种人的尊重是不可能的。他如果真心想让我去和兵一起干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就应该私下里说。这种态度和方式叫我去干活就是想羞辱我,除非能比他干的好,否则去了就是上了他的套。当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和他硬刚——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命令我干活?我只听连长指导员和留守负责排长的!如此便相安无事了,日后他也不会再招惹你。


                            IP属地:吉林47楼2020-06-09 08:54
                            收起回复
                              第二十四章 战争之神
                              留守了十来天,大部队回来了,团长政委一听说来了20多个新排长高兴坏了,再一看我们的档案直皱眉——炮兵专业的连一半都不到!俩人一合计,集训吧!于是我们这些新排长就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集训。这次集训主要就是学习炮兵专业,找了一个全团最厉害的连长教我们,白天学习,晚上回各自连队睡觉。
                              军事学里有句话叫“炮兵是战争之神”,这句话反映出了炮兵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团经常自称“战神部队”,每次举办什么比赛都叫“战神杯”。
                              除去特殊兵种不说,陆军常规部队里,训练最苦最累的是步兵,因为战斗全靠两条腿一支枪。其他兵种分队训练没有那么累,作风要求也没有那么严,部队有句老话“紧步兵、松炮兵、稀里哗啦坦克兵”。并不是说兵种部队不好,而是因为不同的训练要求导致不同结果。就拿我们炮兵来说吧,我们主要的装备是152加榴炮,这种炮能打十多公里,一发炮弹重80斤左右。行军时候火炮由卡车拖着走,炮兵战士就坐在车厢里,到了阵地上,六七个战士一起把炮从车上推下来,展开成战斗状态。射击的时候,炮手徒手装填炮弹,打一发装一发。举个例子,步兵战士有的可能比较瘦,体重不到60公斤,俯卧撑能做一百个,跑起来飞快,战斗中动作灵活,这绝对是个好兵;但他要是当了炮兵还真不一定是个好兵,毕竟体重在那里,没劲儿推不动炮,装填炮弹装两发就不行了。当炮兵首先还得有劲,所以炮兵分队经常能看见很多小胖子,他们还真不一定就是孬兵。
                              再说一个,步兵一个连90多人,每个班可能就班长是士官,全连的士官也就不到15个,大部分都是下士——这是因为步兵对技术和经验要求不高,对体能要求比较高,所以不需要岁数大的,更需要年轻小伙子多一些。我们炮兵一个连也是90多人,每个班至少有三四个士官,全连的士官数量超过四十个,下士、中士根本不能算老资格,上士、军士长都有好几个——这是因为炮兵科目多技术难,需要丰富的经验,只有老士官老班长才能胜任,义务兵也就只配搬炮弹。一个连队老兵多了,精气神就没那么高昂。在管理上就不能那么简单粗暴,得讲究艺术,硬性要求少一些,人情世故多一些,所以炮兵分队自然作风就松散一些。
                              炮兵其实是一个用脑子多过用身体的兵种,训练起来不像步兵、装甲兵那么生龙活虎。尤其是专业训练阶段,整个操场上静悄悄的。炮这种武器能打十几公里远,显然不可能是直接瞄准的,都是间接瞄准——在敌人看不见地方发射,打自己看不见的敌人。这就需要侦察兵通过测量,给出目标的坐标,炮兵再通过各种参数计算出炮应该朝向的方向和高度等等。一句话概括,炮兵所有射击的本质,就是数学里的三角函数!当然还得考虑到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等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炮兵训练就是不停的算数学题,使用一种简易的计算器,叫做计算盘——这东西是个白色的圆盘子,据说是毛子发明的,上面有各种刻度,可以迅速计算正弦、余弦、正切、余切。虽然精度不是特别高,但是计算速度快,能够第一时间算出射击诸元。侦察兵的训练就是使用计算盘,俗称“拉盘子”;无线兵主要就是背记密语,把明语翻译成加密的,再把密语翻译成明语,反反复复;炮手就更没劲了,就举炮弹练臂力;唯一热闹点的是电话兵,背着线轴放电话线、收电话线、爬杆。只有到了班组协同的时候,大家推炮、用炮,才稍微有点热火朝天的氛围。
                              我们干部训练的内容和侦察兵差不多,稍微复杂一点点。一般来说,干部没有侦察兵算的快,侦察兵没有干部算的难,这是根据不同的战斗职责决定的。我们新排长专业集训的内容,也基本就是这个东西。一共就有那么几种题型,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影响射击精度的各种因素非常多,计算起来极其繁琐,稍不留心就会出错。而且对时间要求高,比如计算某个数据,如果给15分钟的话,那基本可以不慌不忙,并且保证准确,但就是要求5分钟必须算完——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比敌人算得快就能赢!
                              我们好歹都是大学生,这些计算其实有个十天八天就学得差不多了。但是要想在规定时间内算完,并且还算对,那得有几年的功底。白天训练还不算,到了晚上熄灯之后,连长把几个排长叫到办公室,组织大家继续加班训练。一道题,连长5分钟算完了,我们10分钟还没完事,好不容易算完了,答案还是错的。连长说过,炮兵专业没有什么捷径,就是熟能生巧,不停的算,算到不需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做,自动的就那么做了,就算练成了。
                              一个月的集训很快就结束了,我们这帮人学了个一知半解,都各自回连队继续深造去了。


                              IP属地:吉林48楼2020-06-09 0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