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吧 关注:183,489贴子:4,938,877

回复:【Pad】其实还有他们,CK3中新增的剧本推荐人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了1079年,海因里希四世仍疲于应付来自内部的大规模叛乱,而马蒂尔达也在此时火上浇油。她拒绝承认德皇的宗主权,并将自己的领地全部奉献给教会。但是随着海因里希四世最终战胜对立国王鲁道夫,德皇再一次将目光移向意大利。海因里希四世在布里克森召集德意志的主教们开会,宣布罢黜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并拥立对立教宗克莱门特三世。且立伪就要扶正,随后德皇便率军南下翻越阿尔卑斯山,又一次来到了帕维亚。与几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是走投无路,而是带着巨大的信心目标直指罗马。在帕维亚海因里希四世还拿到了伦巴底的铁王冠,正式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在北意大利,他一边奖赏了支持他的城市,另一边则打压了反对他的人,特别是几次支持教宗而跟他作对的玛蒂尔达。德皇宣布玛蒂尔达犯上作乱,以叛君罪剥夺了她的头衔,并没收其名下财产。
不过马蒂尔达显然不会轻易就范,她和其他支持教宗的军马在沃尔塔 曼托瓦纳迎战海因里希四世的大军,但最终以失败收场。而且卢卡的市民也在马蒂尔达战败后选择背叛她,他们赶走了托斯卡纳女公爵指派的主教并倒向了德皇阵营。打通前往罗马的通道后,海因里希四世的大军便对教宗展开了围攻。对此马蒂尔达只能在托斯卡纳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尽量从后方牵制德皇的大军。但是经过3次大规模围攻后,海因里希四世还是于1083年攻破罗马,将对立教宗克莱门特三世扶上了圣座。而克莱门特三世也投桃报李,为德皇在罗马举行了正式的加冕礼。随后海因里希四世心满意足的返回了德意志,只留下部分盟友继续清剿马蒂尔达及其他支持格里高利七世的残余势力。


IP属地:北京47楼2020-12-20 20:29
收起回复
    受到马蒂尔达战胜海因里希四世的鼓舞,米兰、克雷莫纳、皮亚琴察等北意城镇纷纷举起反皇的大旗。而且德皇的家庭问题,又给了托斯卡纳女公爵更多可供利用的武器。海因里希四世的第二任妻子、基辅的尤芙拉西娅由于和德皇间关系不和,也从维罗纳出逃到了马蒂尔达这边。尤芙拉西娅不仅宣称自己遭到了海因里希四世的虐待,还指控德皇强迫她参加异端的宗教性仪式,这一点也被教会拿来着重攻击海因里希四世。不过给托斯卡纳女公爵带来更大希望的,还是太子康拉德对海因里希四世的反叛。此前康拉德一直在为其父掌控北意而来回奔走,也因此深受着德皇的宠爱。而爱子的突然反叛,显然是海因里希四世没有预料到的,并对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至于康拉德背叛其父的原因,有说是因为受到了宠臣的蛊惑,还有说是出于对教会的忠诚,更有说是对海因里希四世强迫自己参加乱伦的异端宗教仪式而不满。
    对于马蒂尔达来说,德皇太子叛乱的原因并不重要。双方只要为了共同利益而结盟,对托斯卡纳女公爵来说就足够了。1093年7月,马蒂尔达、韦尔夫及其盟友汇聚于米兰城,为康拉德筹备了加冕意大利国王的典礼。而且在托斯卡纳、北意城邦、康拉德以及罗马教廷这四方结盟后,他们将海因里希四世围困在了北意东部的维罗纳进退不得。由于阿尔卑斯山口都被封锁,德皇与德意志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他也无法撤军回到山北。而通往罗马的道路也被托斯卡纳女公爵阻隔,海因里希四世扶持的对立教宗克莱门特三世干脆成了随军牧师。为了缓和局势,克莱门特三世甚至主动提出放弃自己的职位,以换取同反皇联盟间的谈判。然而和谈对于康拉德等人来说并不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而且德皇也不愿意这么简单就废掉自己手中对立教宗的这张牌。


    IP属地:北京50楼2020-12-28 22:23
    收起回复
      到了1095年,马蒂尔达在与海因里希四世的斗争中继续保持强势,但是同时德皇也在想法设法搬回劣势。为了迫使托斯卡纳女公爵做出让步,海因里希四世率军前去围攻马蒂尔达属下的诺加拉城堡。不过托斯卡纳女公爵亲自领军马前来救援,很快便迫使德皇撤除围城。由于海四始终无法在军事上压倒马蒂尔达,他便开始另谋他法希望通过阴谋分化反皇派势力。而德皇的主要目标,就是和托斯卡纳女公爵联姻的韦尔夫父子。
      前面提到了,韦尔夫父子同意和马蒂尔达联姻,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借此获得托斯卡纳的控制权。然而托斯卡纳女公爵早在联姻前,就已经将领地捐赠给了教会。韦尔夫父子又不好从教会手中硬抢,因此他们的如意算盘实际上相当于落空了。而韦尔夫由于和马蒂尔达的同盟,他们又被海因里希四世剥夺了手中已有的巴伐利亚公爵头衔,结果完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一方面在前面也提到了,小韦尔夫和马蒂尔达的婚姻十分不和谐。并且此时已经年近5旬的女公爵几乎不可能再怀孕,自然也无法生下双方共同的继承人。在这种种矛盾之下,马蒂尔达和韦尔夫间的联姻也就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两人离婚之后,老韦尔夫很快和德皇达成了和解,同时也恢复了巴伐利亚公爵的合法头衔。失去了韦尔夫家的支持后,反皇派的实力大为削弱,又失去了对阿尔卑斯山脉东线通路的控制,也就无力再将海因里希四世困在北意大利。因此在1097年,德皇突破封锁回到了德意志,终于结束了这场不成功的南征。


      IP属地:北京51楼2021-01-10 20:30
      回复
        而马蒂尔达这边,她在来自法兰西的十字军的帮助下,于同年将乌尔班二世送回了罗马城,使其成为名正言顺的教宗。随着教会将目光转向东方的圣地,海因里希四世专注于稳定德意志老家,康拉德被剥夺继承权且死于热病,马蒂尔达在北意一时再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挑战。不过托斯卡纳女公爵并没有就此闲下来,她继续在北意大利南征北战,试图在那些忠于德皇的城镇重新建立自己的权威。
        到了1106年,马蒂尔达的老对手、德皇海因里希四世驾崩,其子海因里希五世继承了其父的地位。新王上位之初在政策上肯定是以平稳过渡为主,因此海因里希五世首先同罗马教廷就双方间的争议问题展开了谈判。不过在1107年的瓜斯塔拉会议上,世俗贵族与教会间在很多问题上还是没能达成一致,且这些争论一直持续到了1110年。此时海因里希五世已经解决了德意志东部边界的问题,于是他将目光再次移向了意大利,亲率大军翻越了阿尔卑斯山。
        而此时已经64岁高龄的马蒂尔达,已经无力再像年轻时那样亲自披挂上阵对抗德王了。而且随着海因里希五世和教宗帕斯卡尔二世达成协议,托斯卡纳女公爵似乎没有理由单独同德王反目。即使是在海因里希五世和教宗的罗马加冕闹剧之后,马蒂尔达也没有再公开为帕斯卡尔二世站台。当新任德皇返回德意志时,还专门来同马蒂尔达会面。显然这个年轻人给了马蒂尔达充分的尊重,两人间的协议也为这场延续了两代人的争执画下了句号。马蒂尔达同意将自己的领地重新归入德皇的统治之下,并向海因里希五世宣誓效忠。作为交换,托斯卡纳女公爵则从德皇那里得到了帝国代理官及意大利副女王(Imperial Vicar and Vice-Queen of Italy)的头衔。


        IP属地:北京52楼2021-01-10 20:31
        回复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马蒂尔达此时的许多行为都充满了矛盾之处。此前她作为坚定的教宗支持者,曾数次宣称死后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罗马教廷。但是马蒂尔达再次向德皇宣誓效忠,又意味着海因里希五世有权在她死后处理她的封地。如果马蒂尔达与教宗的关系发生恶化,那么是有可能导致其态度出现转变。但是时任教宗帕斯卡尔二世从1099年就入主了罗马,而且他也是格里高利七世政策的忠实拥护,与前教宗一脉相承。并且帕斯卡尔二世还是托斯卡纳本地人,与马蒂尔达又没有利益冲突。托斯卡纳女公爵还曾经在1102年帕斯卡尔二世任期内,重申过自己对教会的捐赠,更加说明她与教宗本人间没有矛盾。
          因此如果马蒂尔达没有老年痴呆,那么只能认为是各方势力间都在尽力缓和矛盾。不过此前罗马加冕时的不愉快,以及对主教续任权这个核心利益的争夺,导致双方间的矛盾很快再次爆发。而托斯卡纳女公爵也在向德皇宣誓效忠的第二年,再次转变态度宣称将遗产捐赠给教会。正是由于马蒂尔达这样反复的态度,当她1115年7月去世后,德皇与罗马教廷间就其遗产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教会自然默认马蒂尔达的领地已经全部捐赠给教会,只是罗马始终拿不出一份明确的文件证明此事。而海因里希五世虽然在出兵二入阿尔卑斯山后一度占领了托斯卡纳,并且在罗马城立伪扶正成功。但是德皇终究难以做到兼顾阿尔卑斯山两边,最终在数次拉锯之后放弃了掌控罗马的打算。而马蒂尔达死后留下的领地,最终由北意的诸城邦填补了权利空白。


          IP属地:北京53楼2021-01-10 20:36
          回复
            回溯马蒂尔达的一生,她始终被夹在世俗领主与罗马教会的斗争之间。马蒂尔达作为托斯卡纳女公爵,她本身毫无疑问是一位世俗领主。但是马蒂尔达与北意系教宗间的密切联系,又使得她在利益上往往和教会绑在一起。而且马蒂尔达作为托斯卡纳的唯一继承人,有无数人希望通过婚姻从中获利。不过马蒂尔达强势的性格,帮助她免于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只是在这种情况下,马蒂尔达的婚姻基本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由于她需要对世俗领主处处提防,马蒂尔达又进一步趋向与教会抱团取暖。到了马蒂尔达年老之时,当她不再能像男人一样亲临战场,便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在修道院中清修祷告,向上帝寻求最终的安宁。总而言之,与游戏中类似,现实中的马蒂尔达确实是人人想追求的“白富美”。然而不同的是,在现实中娶到马蒂尔达可绝不意味着将就此破局,甚至可能是一场恶梦的开始。


            IP属地:北京54楼2021-01-10 20:40
            收起回复
              白手起家剧本的第三个官方推荐人物,我们来说说波希米亚公爵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在CK3中,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开局就完整掌控了波希米亚王国的全部法理领地,只需要攒够创建公爵和国王头衔的钱,就可以加冕称王。而且在恰斯拉夫的伯爵领下,又自带收入+3的矿井。因此波希米亚公爵初始攒钱比较容易,达到称王所需金钱的速度也算比较快。综合以上这两点,P社将该人物的难易程度定为容易,同时吧里不少人将其作为新手推荐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回到本剧本“白手起家”这个主题上,弗拉提斯拉夫二世虽然不是普雷米斯立德家的奠基者,但他确实是首位加冕波希米亚王国头衔的家族成员。因此要说他是“白手起家”的一员,也只能说是勉勉强强复合条件。不过我们不打算在这一点上吹毛求疵,接下来还是一起看看历史上的他有着哪些事迹。

              (CK3中的弗拉提斯拉夫二世)


              IP属地:北京55楼2021-01-19 00:29
              回复
                前面提到了,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出身于普雷米斯立德家,该家族就发迹于布拉格这个阿尔卑斯以北十分富有的城镇。家族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公爵,是867剧本中的波希米亚公爵的孙子博日沃伊。因此普雷米斯立德家族,在CK3中也算是延续了两个剧本时代的著名家族,可以看到其家族预设的威望等级也是比较高的。

                (867剧本中的博日沃伊,CK3中他的爷爷、老公爵内科兰是普雷米斯立德家族传说中的一位先祖)
                而弗拉提斯拉夫二世的父亲布雷提斯拉夫一世,是被人称作“波西米亚阿喀琉斯”的传奇人物。在1054年布雷提斯拉夫一世去世前,他在波西米亚颁布了男性年长者继承法,即兄终弟继——领主的弟弟继承顺位在领主的儿子之前。这一继承法在CK3中,实际是年长者继承和高等均分继承的结合。家族中年轻一辈的成员,虽然仍能获得领地,但必须服从于公爵族长的统治。新继承法颁布的第二年,就迎来了实际施行的机会。布雷提斯拉夫一世于1055年去世,留下的领地则由其儿子们继承,只有最小的儿子迦罗米尔进入教会后来成了布拉格主教。
                本篇主角弗拉提斯拉夫是家中的次子,继承了其父在奥洛莫乌茨的领地。而继承波西米亚公爵头衔的,是他的哥哥斯皮提涅夫二世。至于摩拉维亚的剩余领地,则被其他弟弟们瓜分。不过大哥斯皮提涅夫二世并不愿意分享权利,他在摩拉维亚大肆逮并捕铲除弟弟们的羽翼。因此弗拉提斯拉夫和弟弟奥托等人,只得于1058年逃亡去了隔壁的匈牙利。在匈牙利人的帮助下,弗拉提斯拉夫重新夺回了自己继承到的领地,并迫使斯皮提涅夫二世承认了他的权利。


                IP属地:北京60楼2021-01-24 23:12
                回复
                  到了1061年斯皮提涅夫二世亡故,弗拉提斯拉夫遵照兄终弟继的规矩,继承了波希米亚公爵的头衔,通称弗拉提斯拉夫二世。而摩拉维亚的领地,则继续由他的两个弟弟康拉德和奥托分掌。至于大哥斯皮提涅夫二世的儿子、即弗拉提斯拉夫二世的侄子,只得进入教会并被排除在继承序列之外。
                  弗拉提斯拉夫二世掌权后,也和自己的弟弟间爆发了些矛盾。不过这位新波希米亚公爵并非直接盯上了康拉德和奥托的领地,而是要在摩拉维亚建立新的教区。对于罗马教廷来说,扩张下属教区范围当然是件好事,因此他们愿意支持弗拉提斯拉夫二世。但是对于波希米亚公爵的弟弟、布拉格主教迦罗米尔来说,这就等于分散了他的财富与权力,因而迦罗米尔极力反对摩拉维亚教区的建立。再加上1063年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在奥洛莫乌茨新建教区时,又从布拉格分了不少圣物过去,就更加激怒了迦罗米尔。于是布拉格主教干脆动用武力袭击了奥洛莫乌茨,抢回了原属于布拉格的圣物。
                  这件事加深了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和迦罗米尔间的裂痕,波希米亚公爵为了恶心他弟弟,还以向罗马教廷捐赠100马克的价格,获得了在宗教仪式上穿着法袍的荣誉。于是每当布拉格主教主持重大宗教庆典时,旁边总有一个身披圣衣的世俗贵族跟他唱反调。为了解决双方间的矛盾,教宗亚历山大二世还派了一位教宗特使鲁道夫,到布拉格主持会议进行调解。但是迦罗米尔拒绝出席这次会议,他也因此被剥夺了布拉格主教的职务。


                  IP属地:北京61楼2021-01-24 23:13
                  收起回复
                    到此我们先将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和他弟弟的争执放在一边,再来看看波希米亚公爵在其他方面的外交政策。与他反德的哥哥不同,弗拉提斯拉夫二世是亲德派,也就是海因里希四世的支持者。从1070年开始,德意志的东北边界就一直很不太平。地方贵族对王权的不满由来已久,不过到了海因里希四世统治之时矛盾迎来了爆发。萨克森公爵马格努斯、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以及隔壁的波兰人,都是德意志王室的敌人。为了应对各方的军马,海因里希四世只能来回奔走疲于奔命,因此波西米亚的支持对德王来说十分重要。
                    1075年6月9日,弗拉提斯拉夫二世遂德王海因里希四世参加了兰根萨尔扎之战,对手正是来自萨克森与图林根的自由民叛军。这支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大多数是农民,只有领头的少数人接受过军事训练,因此战斗力十分低下。而且这少数接受过训练的骑兵部队又过于冒进,完全抛下了步兵部队独自发起进攻。结果叛军的骑兵很快就被击溃,接下来局势就彻底倒向了海因里希四世这边,许多叛军被赶进并溺死在翁施特鲁特河中。这场胜利之后,德王终于暂时平定了东北边的威胁,腾出精力与教会争权夺利。
                    与海因里希四世的结盟,确实也为弗拉提斯拉夫二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兰根萨尔扎之战获胜后,德王将波希米亚公爵的弟弟迦罗米尔带回了德意志,给他改名为格尔哈德并让他在王室议会中担任要职。这样一来,弗拉提斯拉夫二世统治波西米亚最大的阻挠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IP属地:北京62楼2021-02-03 20:44
                    回复
                      在之后的主教续任权之战中,弗拉提斯拉夫二世也继续与海因里希四世保持同一阵线。在1077年3月,德意志境内反对德王的大诸侯们推举了施瓦本公爵莱茵费尔登的鲁道夫,为反对派自己的对立国王。两王间的正面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海因里希四世倾斜。到了1080年1月27日,两派军马在弗拉尔希姆遭遇,又展开了一场激战。鲁道夫一开始就强占了地利,将他的军马部署在一条小溪后面的山丘上。不过德王也不傻,没有强渡小溪去仰攻占据高地的施瓦本公爵,而是派弗拉提斯拉夫二世率领波西米亚人尝试绕后。在暴风雪的掩护下,波希米亚公爵的军马成功从后方发起了突袭,切断了鲁道夫的布阵并迫使其后撤到附近的村庄重整败军。在这场胜利中,弗拉提斯拉夫二世还夺取了施瓦本公爵的金剑,随后将其佩于左右作为炫耀的资本。不过由于后方营地遭到巴伐利亚公爵奥托的袭击,海因里希四世的军马并没有再乘胜追击,而是退回了法兰克尼亚。在一系列的外交争锋后,双方的军马于同年10月在莱比锡的埃斯特河再次对阵。尽管德王在战术上吃了败仗,但是鲁道夫在这场战斗中身受重伤,第二天就死在了梅泽堡,这场叛乱也就此暂告结束。
                      到了1081年,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又随海因里希四世南下翻越阿尔卑斯山,参加了德王对教宗格里高利七世的进攻。在海因里希四世和前篇马蒂尔达中都提及了这场战事,这里就不再多提。随着德王于1083年取得最终的胜利,波希米亚公爵也一并进入了罗马城。不过有意思的是,弗拉提斯拉夫二世虽然站在海因里希四世这边,但他始终承认格里高利七世为宗教领袖,而非德皇立伪扶正的克莱门特三世。不过弗拉提斯拉夫二世与教宗间的关系肯定无法再像他刚继位时那样友好,教会也不再支持波希米亚公爵提出的一些要求。


                      IP属地:北京63楼2021-02-03 20:45
                      回复
                        在自己的儿子之后,弗拉提斯拉夫二世的最后一个大麻烦,便是德皇海因里希四世。虽然波西米亚国王曾是海因里希四世的支持者,但是两人间的蜜月期总有结束的一天。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在控制了下鲁塞提亚后,一直觊觎迈森的领地。但是当迈森边伯埃格伯特二世于1088下半年高举反王的大旗时,海因里希四世为了拉拢奥斯特马克边伯海因里希,便将波西米亚国王控制的下鲁塞提亚授予了奥斯特马克。这直接导致了弗拉提斯拉夫二世与德皇间的关系迅速降温,虽然波西米亚国王没有转变阵营加入反皇派,但是他从此再没有参与过海因里希四世的各项军事行动,也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德皇要求的军事援助。
                        与德意志的亲密关系结束后,弗拉提斯拉夫二世便不再坚持执行帝国议会的一些决议。他很快又一次重建了摩拉维亚的教区,并将自己的特派牧师维塞尔推举为新一任的奥洛莫乌茨主教,称安德鲁一世。这样的举措自然招致了其弟弟迦罗米尔的强烈反对,后者还于1090年专程前往罗马,向教宗乌尔班二世申诉此事。但是教宗不愿轻易踏入这趟浑水,只是同意迦罗米尔和维塞尔在匈牙利的艾斯特根展开辩论。然而没等两人展开battle迦罗米尔就突然病逝,这场纠纷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IP属地:北京65楼2021-02-25 23:36
                        回复
                          到了1092年1月,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在外出打猎时意外受伤,并最终恶化不治身亡。在他死后,其弟康拉德继承了波西米亚的统治者地位。不过前面也提到了,弗拉提斯拉夫二世的国王头衔只是个人荣誉称号并不具有继承性,因此康拉德的头衔又回到了波西米亚公爵。只是康拉德也只在这个位置上坐了8个月便离世,随后公爵头衔传给了家族下一辈中最年长的成员,即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在世最年长的儿子——布雷提斯拉夫二世。而从布雷提斯拉夫二世开始,普雷米斯立德家又开始了新一轮“兄终弟继”的循环。
                          最后总结一下,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在波西米亚的统治持续了30余年,只在其人生的最后7年获得了国王的称号,还是不可继承的个人荣誉头衔。因此如果按照本剧本,说他是“白手起家”创立了波西米亚王国,总还是有些问题的。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波兰,虽然在CK系列中,波兰国王头衔固定出现的比较早,但其实很多时候波兰统治者的实际头衔应该是大公爵“High Duke”。
                          如果不考虑这些礼法的问题,只说回弗拉提斯拉夫二世,那么他的能力和一些作为也是值得肯定的。在亲德期间,弗拉提斯拉夫二世率领的波西米亚军马,一直是德皇阵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时常在战场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外交层面上,弗拉提斯拉夫二世除去加深了波西米亚与德意志的联系,也与教会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而在内政治理层面,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对摩拉维亚教区的建设,也算是其功绩之一。总而言之,虽然弗拉提斯拉夫二世并非中世纪时期十分著名的统治者,在CK3中受玩家推崇主要是家里有矿、易称王等比较现实的因素,不过其本身也确实当得起作为游戏的推荐人物之一了。


                          IP属地:北京66楼2021-02-25 23:38
                          回复
                            这个帖子也开始被吞贴了,如果不能恢复,这个帖子以后也改成发图片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7楼2021-02-25 23:45
                            回复
                              补64L内容:


                              IP属地:北京68楼2021-02-26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