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杜家庄吧 关注:2贴子:59
  • 3回复贴,共1

略说东杜家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直隶深州府东南路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子叫杜家庄,又叫东杜家庄。据传说是元末明初时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移民过来了姓杜的兄弟四人在这附近定居。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四个村子,分别称作东、西、南、北杜家庄。村内潘姓张姓居多,再就是杜李任徐王姓。户籍在册人数最多时没超过五百,最新统计人口是406人。
杜家庄的人们历来崇文好武,曾经的学校在村内是最好的房子最高的地势。据说早年间附近杨村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


IP属地:河北1楼2020-12-29 20:51回复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村里的排灌路林还基本上能用。在村南还能见到大片的芦苇。村东北方向有一个在村里最大的水塘,我们叫做大顷。大顷的南面有一片大旱柳树林,北面是枣树林。东北方向就是我们第二生产队的打麦场。大顷分为东西两半,地势西高东低。村东半截街和村北街的雨水雪水都流存那里。那个时候常年有水,因而也就鱼虾不断。什么鳝鱼鲇鱼鲫鱼鲢鱼黑鱼泥鳅都有,夏天捉鱼洗澡打水漂,冬天溜冰。


    IP属地:河北2楼2021-03-26 20:54
    回复
      2025-08-01 13:23: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却出现过无数个传奇式的人物。仅有源可考我们可知的一百多年里,就有许多。像民建五届六届中央常委潘庆华。原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原住建部纪委书记杜鹃,抗战姊妹花潘怡姐妹。制作民族乐器笙的杜氏叔侄。太多太多了。


      IP属地:河北3楼2021-03-26 21:41
      回复
        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枣树等等等等像一群群散养的乱七八糟的羊,把 东杜家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 围在了当中。可是退林还耕,村里那么多的树都被呲呲的油锯锯成了大大小小的墩子。相信不久这些树墩子也会看不到了。没有办法,虽然有太多的不舍,可是舍小家为大家是抗战老区的冀中儿女又一次牺牲了小我。在大局面前没有一个乡亲含糊,说一句二话。只是苦了树。这些陪伴护佑了乡亲们几十年,甚至几辈子的树,只能成为孩子们听到的故事,或者别处的风景。
        树是有灵性的,好多地方都有古树老树被人们保护起来,系上红布条,甚至烧香上供的。其实这也不见得就是迷信。我觉得更多的是对长寿长生繁茂的希冀。其实我们村里以前也有大树古树,比如我们张家祖坟上上世纪就有一颗大杨树。几十米高,几个人抱不过来。我奶奶娘家是李村的,离我门村十几里地。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公路,连自行车也没有。从娘家回来都是走着,一出村就能看见那颗大杨树。朝着那颗树的方向走,就能回到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打了一口几十丈深的木管机井,需要大量的木材。那棵大树被我们本家当书记的爷爷带着叔叔们伐了做成了井管。直到现在,那方地还叫机井地。也就是那几年 我们本家唯一一位属羊的将校级老八路因为是四野的兵。被发配到了大西北,再也没有回来。
        听昌爷说他们潘家树地里也有过一颗几个人抱不过来的老桑树,在村东南那一块儿。当然老潘家更是出了很多的人才,比如跨马横刀的姊妹花潘怡姐妹,很早就是八路军的营长。还有民建的原国家常委潘庆华父子。还有建国后捐过大半家产的资本家——-二娃他舅爷等等吧。其实村里另一家名人,就是曾经的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父子,也和树有关。他们家西边不远有一颗多年的老槐树。
        啰里啰嗦,牵强附会。你信就是真的,你可以随便打听,故事有来有据。你不信,只是街头笑谈。只是从心里舍不得那些树,不管它属于谁。一木就是村,没了树就剩了脚下这一寸地,有一天我做了尘-这一寸地也就没有了。佛经有言,恒河一粒沙,大似须弥山。凡事可大可小,只是它处的位置而已。最后只想说,他永远是我心中的绿洲。


        IP属地:河北4楼2023-02-18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