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吃法糟鲥鱼
“应伯爵(对西门庆)举手道:‘昨日蒙哥送了那两尾好鱼与我。送了一尾与家兄去。剩下一尾,对房下说,拿刀儿劈开,送了一段与小女,余者打成窄窄的块儿,拿他原旧红糖儿培着,再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磁罐内,留着我一早一晚吃饭儿,或遇有个人客儿来,蒸恁一碟儿上去’。”(第三十四回)
鲥鱼,季节性很强,是我国古老而名贵的淡水鱼之一。宋人刑昺在《尔雅·疏》里曾说:“以时验而知也。”《本草纲目》解释说:“夏初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前背缘肉较薄,后背肉较厚,鳞下多脂肪,骨多肉细嫩,味道鲜美,丰腴肥硕,营养丰富,为一般鱼所不及。历代一直作为贡奉皇帝的御膳佳肴。
鲥鱼如此鲜美、入时、难得,就连西门庆也难经常吃到,这里的鲥鱼还是刘太监送上的。对于应伯爵那更是稀罕之物了。西门庆给了两条糟鲥鱼,他以一尾送给他的哥哥,以充分表示他与西门大官人的深交,显示自己的能力。剩一尾自己吃,视为珍宝,拿刀儿劈开成段,慢慢地吃。应伯爵曾对人言:“你们那里晓得,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吃到牙缝里,剔出来都是香的。公道说,就是朝廷还没吃哩。”应伯爵自己觉得尝了人参果一般,加工时那么细心;打成窄窄的块儿,拿原旧红糟培着,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瓷罐里,留着自己一早一晚吃饭,或遇个客人来,蒸恁一碟儿上去。一条鲥鱼,分一段给女儿,自己又剩几何呢?这窄窄的块儿,看来是很窄很窄的了,他想自己细水长流、饱饱眼福和口福呢!笑笑生这里深刻地讽刺了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帮闲人物,在遇到珍罕食物时的沾沾自喜和不知所措。
应伯爵的吃鲥鱼法,是将鲥鱼用刀切成小块,然后放进红糟卤中浸泡,再放些香油,随吃随蒸。此先糟后蒸法,特别是切小段糟蒸,与今日之制法是有许多不同的,这只能是“应氏鲥鱼”吃法,这种制法是有损鲥鱼的美感和形象的,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应伯爵(对西门庆)举手道:‘昨日蒙哥送了那两尾好鱼与我。送了一尾与家兄去。剩下一尾,对房下说,拿刀儿劈开,送了一段与小女,余者打成窄窄的块儿,拿他原旧红糖儿培着,再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磁罐内,留着我一早一晚吃饭儿,或遇有个人客儿来,蒸恁一碟儿上去’。”(第三十四回)
鲥鱼,季节性很强,是我国古老而名贵的淡水鱼之一。宋人刑昺在《尔雅·疏》里曾说:“以时验而知也。”《本草纲目》解释说:“夏初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前背缘肉较薄,后背肉较厚,鳞下多脂肪,骨多肉细嫩,味道鲜美,丰腴肥硕,营养丰富,为一般鱼所不及。历代一直作为贡奉皇帝的御膳佳肴。
鲥鱼如此鲜美、入时、难得,就连西门庆也难经常吃到,这里的鲥鱼还是刘太监送上的。对于应伯爵那更是稀罕之物了。西门庆给了两条糟鲥鱼,他以一尾送给他的哥哥,以充分表示他与西门大官人的深交,显示自己的能力。剩一尾自己吃,视为珍宝,拿刀儿劈开成段,慢慢地吃。应伯爵曾对人言:“你们那里晓得,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吃到牙缝里,剔出来都是香的。公道说,就是朝廷还没吃哩。”应伯爵自己觉得尝了人参果一般,加工时那么细心;打成窄窄的块儿,拿原旧红糟培着,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瓷罐里,留着自己一早一晚吃饭,或遇个客人来,蒸恁一碟儿上去。一条鲥鱼,分一段给女儿,自己又剩几何呢?这窄窄的块儿,看来是很窄很窄的了,他想自己细水长流、饱饱眼福和口福呢!笑笑生这里深刻地讽刺了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帮闲人物,在遇到珍罕食物时的沾沾自喜和不知所措。
应伯爵的吃鲥鱼法,是将鲥鱼用刀切成小块,然后放进红糟卤中浸泡,再放些香油,随吃随蒸。此先糟后蒸法,特别是切小段糟蒸,与今日之制法是有许多不同的,这只能是“应氏鲥鱼”吃法,这种制法是有损鲥鱼的美感和形象的,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