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血脂管理
1.10.5.1生活方式干预
▶推荐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状况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如有指征),采用地中海饮食方式来停止高血压膳食方法(DASH)饮食模式,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增加膳食n-3脂肪酸、黏性纤维和植物固醇/甾醇的摄入量。(A)
▶对于甘油三酸酯水平升高(≥150mg/dL[注:1.7mmol/L])或HDL胆固醇降低(男性<40mg/dL[注:1.0mmol/L],女性<50mg/d[注:1.3mmol/L])的患者,应加强生活方式治疗并优化血糖控制。(C)
1.10.5.2持续治疗和监测
▶对于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治疗的成年患者,在糖尿病诊断时、初次医学评估、随后每5年(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下)检测血脂是合理的,如有必要可更频繁复查。(E)
▶在起始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治疗时,起始或改变剂量后4-12周,以及之后每年检测血脂,或许有助于监测治疗应答和药物的依从性。(E)
1.10.5.3他汀类药物治疗
1.10.5.3.1一级预防
▶对于40-75岁且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除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使用中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A)
▶对于年龄为20-39岁并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除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C)
▶在高危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年龄为50-70岁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疗法是合理的。(B)
▶对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20%的糖尿病患者,将依泽替米贝添加到最大耐受度的他汀类药物疗法中,以使LDL胆固醇水平降低50%或以上。(C)
1.10.5.3.2二级预防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A)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LDL-C在最大耐受他汀类药物剂量≥70mg/dL时,考虑在评估进一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能性后,增加额外的降低LDL-C疗法(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并考虑药物特异性、副作用和患者偏好。由于成本较低,依折麦布可能是首选的。(A)
▶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预期强度的患者,应使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E)
▶对于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合理的。(B)
▶对于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讨论潜在的益处和风险后,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是合理的。(C)
▶妊娠期应禁用他汀类药物治疗。(B)
1.10.5.3.3其他脂蛋白组分或目标治疗
▶对于空腹甘油三酸酯水平≥500mg/dL的患者,应评估继发性病因并考虑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的风险。(C)
▶在患有中度高甘油三酸酯血症(空腹或非空腹甘油三酯为175-499mg/dL)的成年患者中,应处理和治疗生活方式因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继发性因素(糖尿病、慢性肝或肾疾病或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甘油三酸酯升高的药物。(C)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采用他汀类药物控制LDL胆固醇但甘油三酯含量仍较高(135-499mg/dL),则可考虑添加二十碳五烯酸乙酯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A)
1.10.5.3.4其他组合疗法
▶他汀联合贝特类药物治疗尚未显示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益处,一般不推荐使用。(A)
▶相比单独他汀类药物疗法,他汀联合烟酸治疗未显示更多的心血管益处,但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并带来其他副作用,一般不予推荐。(A)
1.10.5.3.5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疗法(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A)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使用氯吡格雷(75mg/d)。(B)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低剂量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一年内是合理的(A),继续治疗或许有益处。(B)
▶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在与患者讨论益处与出血风险后,或许可以考虑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75-162mg/d)。(A)
1.10.5.1生活方式干预
▶推荐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状况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如有指征),采用地中海饮食方式来停止高血压膳食方法(DASH)饮食模式,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增加膳食n-3脂肪酸、黏性纤维和植物固醇/甾醇的摄入量。(A)
▶对于甘油三酸酯水平升高(≥150mg/dL[注:1.7mmol/L])或HDL胆固醇降低(男性<40mg/dL[注:1.0mmol/L],女性<50mg/d[注:1.3mmol/L])的患者,应加强生活方式治疗并优化血糖控制。(C)
1.10.5.2持续治疗和监测
▶对于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治疗的成年患者,在糖尿病诊断时、初次医学评估、随后每5年(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下)检测血脂是合理的,如有必要可更频繁复查。(E)
▶在起始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治疗时,起始或改变剂量后4-12周,以及之后每年检测血脂,或许有助于监测治疗应答和药物的依从性。(E)
1.10.5.3他汀类药物治疗
1.10.5.3.1一级预防
▶对于40-75岁且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除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使用中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A)
▶对于年龄为20-39岁并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除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C)
▶在高危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年龄为50-70岁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疗法是合理的。(B)
▶对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20%的糖尿病患者,将依泽替米贝添加到最大耐受度的他汀类药物疗法中,以使LDL胆固醇水平降低50%或以上。(C)
1.10.5.3.2二级预防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A)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LDL-C在最大耐受他汀类药物剂量≥70mg/dL时,考虑在评估进一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能性后,增加额外的降低LDL-C疗法(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并考虑药物特异性、副作用和患者偏好。由于成本较低,依折麦布可能是首选的。(A)
▶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预期强度的患者,应使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E)
▶对于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合理的。(B)
▶对于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讨论潜在的益处和风险后,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是合理的。(C)
▶妊娠期应禁用他汀类药物治疗。(B)
1.10.5.3.3其他脂蛋白组分或目标治疗
▶对于空腹甘油三酸酯水平≥500mg/dL的患者,应评估继发性病因并考虑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的风险。(C)
▶在患有中度高甘油三酸酯血症(空腹或非空腹甘油三酯为175-499mg/dL)的成年患者中,应处理和治疗生活方式因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继发性因素(糖尿病、慢性肝或肾疾病或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甘油三酸酯升高的药物。(C)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采用他汀类药物控制LDL胆固醇但甘油三酯含量仍较高(135-499mg/dL),则可考虑添加二十碳五烯酸乙酯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A)
1.10.5.3.4其他组合疗法
▶他汀联合贝特类药物治疗尚未显示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益处,一般不推荐使用。(A)
▶相比单独他汀类药物疗法,他汀联合烟酸治疗未显示更多的心血管益处,但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并带来其他副作用,一般不予推荐。(A)
1.10.5.3.5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疗法(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A)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使用氯吡格雷(75mg/d)。(B)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低剂量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一年内是合理的(A),继续治疗或许有益处。(B)
▶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在与患者讨论益处与出血风险后,或许可以考虑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75-162mg/d)。(A)